分享

美国有钱人是如何炼成的?巴菲特育子原则

 罗宋汤的味道 2020-01-29

提到巴菲特这个姓,你肯定第一个想起的是沃伦·巴菲特,毕竟是大富豪嘛。其实他们一家子都是成功人士。

这会让人忍不住好奇他们家是不是什么风水宝地?怎么盛产成功人士?有钱人到底是如何炼成的?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头说起,所以我们先来说说巴菲特的父亲:

霍华德·巴菲特(1903/8/13~1964/4/30)是一名成功的政客和投资人。在霍华德这一代,巴菲特的家族生意是一家超市,但是霍华德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自己开了一家股票投资公司,Buffett—Falk&Co.而后又选择从政,两次当选美国参议院成员。

在沃伦·巴菲特的自传里他写道:

'我父亲是一个异常正直的人,他拒绝一切贿赂行为,甚至自觉减薪,在他第一任期时,国会的薪水从10000美元提高到12500美元,但是我父亲坚持认为钱应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于是他在发薪当天就把多余钱都留在国会大厦的办公室里,并且坚持只领原来的薪水。据我妈妈回忆他当时担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决定是否给一项法案投赞成票时,怎么才能确定这个法案是为了人类自由而推出的。'  

可以说正是父亲的这段经历为沃伦·巴菲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小时候当父亲还在股票交易公司上班时,他就跟着爸爸去公司,用粉笔帮他们抄写股票价格。11岁的时候沃伦·巴菲特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交易。

在父亲的帮助下,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以每股32美金的价格购买了3股股票,但是他买完之后这只股票跌到了27美金,这可把小沃伦吓坏了,于是等这只股票涨到40美金的时候他马上就把它卖掉了。

但是不久之后这只股票就冲到了200美金一股,这让沃伦·巴菲特后悔不已,不过也引起了他对投资的兴趣。

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他成为了今天我们熟知的世界第二大富豪。在沃伦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从小就教导他要经济独立,以至沃伦上大学的钱,6000美金都是自己少年做小生意挣来的。

虽然沃伦小时候家庭条件不错,但是身为议员的父亲不许张扬,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霍华德还经常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认为这是他身为议员该做的事情。

沃伦·巴菲特的成功跟父亲的教导脱不开关系,那沃伦自己孩子们的成功跟他的教导也脱不开关系。他的三个孩子苏珊,哈沃德和皮特在自己的领域都很有成就。

沃伦·巴菲特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也从小就鼓励孩子们经济独立,这一点从他大手笔的捐献就能看出来,他曾经说过:

'那些将要出生的小巴菲特们不应该只因为投对了胎就有权利掌控社会,这一点都不公平。'

他不仅不给儿女们钱,连借都不借。据大女儿苏珊回忆,当时她正需要4万1千美元来扩大自己的厨房,跑去向父亲借钱,但是被他拒绝了。

苏珊继承了父亲的善心,曾经嫁错了人的她,在离婚后把精力都投到了慈善事业当中。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教育,家庭,疾病方方面面的慈善组织都有她的身影。她坐镇的巴菲特基金,在短短6年里从10亿美元涨到了120亿美元。

二儿子哈沃德·巴菲特应该是和老爸最像的,他是个成功的商人,慈善家,政治家。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哈沃德热爱种地。

1977年,开始了他的农民生涯,但是作为父亲的沃伦并没有反对,反而花了76万美金买下了一个农场,当然这个农场不会白送给儿子的,沃伦把这个当做一笔投资,哈沃德是经过精心计划,还向父亲递交了计划书。

沃伦一看这个有前途啊,才买下的农场。每年哈沃德都要向父亲交租金和分成。有了父亲的支持,哈沃德农场的生意越做越大,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农场扩大到了伊利诺伊,亚利桑那甚至南非,统共加起来12300英亩(49.77平方千米)地。

他利用这些农场积极研发高产作物,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努力。后来1992年的时候他终于决定回到Berkshire Hathaway帮助父亲,但是这也没耽误自己种地,因为他还兼任着自己农场的主席。

小儿子皮特·巴菲特大概是跟父亲走了最不同的路,皮特继承了妈妈的音乐才能,大学时期发现了自己的对音乐和作曲的热情,于是大学毕业后,由于从小就被培养的经济独立,他并没有向父亲要钱,而是拿着自己的存款去租了个小破房子,开了辆小破车。家里唯一值钱的是那套录音设备。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皮特终于在音乐界混出了名堂,赢得了艾美奖。但是用沃伦·巴菲特自己的话来说小儿子跟自己也很像,他们都做着同样的努力,只是走了不同的路。

沃伦·巴菲特还分享过小时候他管教小儿子的一件趣事,那时候皮特才上高中,对摄影情有独钟,当时皮特突发奇想,想退学出去当流浪摄影师,既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举两得!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巴菲特夫妇时,两个人都惊呆了,这明显是个不成熟的想法,但是两人又不想扑灭孩子的热情。于是巴菲特夫人悄悄找了皮特学校老师,请求让皮特成为学校纪念册的摄影师。

老师看过皮特的作品后也觉得他能胜任这份工作,于是就向皮特发出了邀请。接到邀请的皮特大喜过望,马上把辍学的事情抛到脑后了。

沃伦·巴菲特确实找到了如何影响孩子决定的平衡点。后来等孩子们长大,他们事业怎么发展就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沃伦·巴菲特并没有多加干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道:

'我的孩子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将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不过他们也知道不管他们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在背后支持他们。'

在巴菲特眼中,只因为自己投对了胎就能衣食无忧是一个错误地想法,所以从小到大,他虽然没有刻意隐瞒,但是也没有告诉过孩子们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孩子们也从不怀疑,因为他们从小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坐校车上学,住普通的房子,该打工打工。直到小儿子20多岁的时候,在福布斯富豪排名榜上看到自己的父亲才知道自己家多有钱。

沃伦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由于父亲爱德华从小对他的影响,沃伦也不喜欢张扬。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孩子们不要对钱产生一种奇怪的情绪,并且能交到朋友,那些不是为了钱而接近他们的真心朋友。

沃伦在管理公司和教育孩子中总结出了很多相同的道理,下面就是他在养育孩子和工作的时候坚持的几个原则(拿走不谢):

1. 不要害怕开口提要求

教育孩子:你想要什么就说,不管是想要玩具,还是想去听演唱会,一定要先说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讨论你需要做出什么努力才能换来你想要的东西,以及这件事合不合理。

对于工作:你要开口求助,不管是你需要器材,意见,投资甚至是一个开始的地方,只要你说了,就可能发现有人有你想要的东西,而他们这急需你接手。

2. 替别人着想

教育孩子:替父母想想,替你的兄弟姐妹想想。当你和父母或兄弟姐妹闹矛盾的时候,想想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这么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工作:替你的客户着想,如果你能提供超乎想象的服务,那你就能在同行中胜出。如果你是铲雪的,那就要关注天气预报。大雪即将来临时,提前跟客户联系,为他们做好准备。

3. 不要怕失败

教育孩子:作为父亲,我希望你们失败,因为只有失败了才能证明你在做着艰难且重要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我永远在你们背后。

对于工作:如果你不知道在你的领域成功都需要哪些技能?没关系,在失败中摸索,哪里碰了钉子就回去研究,多读几本书,多问问别人,在失败中学习到的东西是记得最牢的。

4. 诚实并且公平

教育孩子:诚实和公平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它们会在你日后的生活中帮助你很多,虽然有时候诚实可能会伤人,公平可能会很难,但是要把目光放的长远。真诚并且善良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选择跟你在一起。

对于工作:对你的顾客诚实,对自己的员工公平。你对他们诚实了,才能换来顾客的信任,如果出错了,不要掩盖,马上道歉并且弥补。这样对待客人才能保住你的工作,这样对待员工,你的公司才能强大。

5. 懂得感恩

教育孩子:所有人,包括父母都不是白白就给你东西的,虽然你是通过自己能力得来的,但是你同样要懂得感恩。这种感恩可以以你的方式表达,但是一定要表达出来。

对于工作:创业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你要把慈善也规划到你的计划中。世界上有很多好事可以去做,你可以凭你的喜好,你的想象力,你的创造力来决定你想为什么东西贡献你的力量,可以是去做义工,也可以是捐钱。

6. 习惯存钱

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存钱的习惯,特别是对一个小孩来说,你可以买你最想要的玩具,或者去看场电影,跟朋友出去玩。有一笔存款可以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对于工作:在花钱之前先做好计划,不要小看一个好的预算,这是成功的根本。如果收益了,把能花的钱跟要存的钱划分好,这可能在将来能解你的燃眉之急。

最后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但是真正能做到,并且坚持下来才是变成有钱人的秘诀。

延伸阅读

上帝的管家:清教徒及清教徒精神

“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何谓清教徒及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是什么人?清教徒精神又是什么呢?

自16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成为改教后基督教新教的领袖。在当时的英国,由于英国国教的专横,宗教改革姗姗来迟,但英国教徒们还是受到了来自加尔文教义的影响。1524年,英国人丁道尔(William Tyndale)把新约圣经翻译成英文,他可以说是英国的第一位清教徒。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顺服圣经的教导可说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丁道尔的目标就是让英国每位识字的人都拥有一本圣经。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

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清教徒企业家代表人物:洛克菲勒

清教徒时代,人类史上才真正出现了职业这个概念。当时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call是呼唤、呼叫的意思。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命令你该有何种行为。这个词义中无疑含有宗教意义: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

小洛克菲勒(前排黑西装者)与筹建协和医学院的同事们

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如上帝曾召唤亚伯拉罕作虔诚且富有的君王,他凭着信心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富甲万国、繁衍众多的君王。现在,上帝也召唤清教徒开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

他们也肯定现实生活,与出世厌世的观念相反,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加尔文语)(这一点和日本很像)。而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

清教徒企业家代表人物之钢铁大王卡内基

他们也肯定了营利活动,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正像一位名叫普勒斯顿(John Preston)的清教徒领袖在他的著作中所写:“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神赐给他的产业便成。”

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

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

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之多。

清教徒企业家代表人物之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的一句名言成为了清教徒精神的精辟概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拼命地挣钱,是因为以赚取财富为天职;拼命地省钱,是因为他们克制禁欲,始终过一种圣洁、理性的生活;拼命地捐钱,是因为他们要关照精神信仰、关照社区和国家等人类共同体,他们捐钱捐物,在对世间的爱中得到永恒。这样三种拼命精神,无疑是清教徒精神的思想精华。

总之,清教徒怀着一种使命感、神圣感在创业,将在美国的开拓疆土、扩大产业、增加财富视为天职,他们始终过着一种圣洁、公义的生活,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活动都神圣化,他们因此为美国人立下了奠定千秋万代的产业和基业,为人类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立下了典范和原动力。尽管并非人人都是清教徒,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全人类的财富,值得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们去学习、掌握和运用。

美国清教徒职业思想精华

17世纪初期,有一位清教徒领袖,名叫普勒斯顿(John preston)。他的著作中有这样的记载:“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上帝赐给你的产业便成。”他的重点不是说产业一定是福气,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说产业是上帝赐福的证据。他认为,只要我们勤奋尽责,扩大产业,以创业为天职,那么就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喜悦。

清教徒企业家代表人物之比尔盖茨

实际上,当时的清教徒都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工作,尽力为自己扩大产业、积蓄财富。他们把产业和财富当作是上天赐福的记号,甚至有些人以为是得救的依据。这样的职业思想促成了他们事业的兴旺、财富的迅速增长。他们的整个精神状态,就像当时著名的牧师约翰·卫斯理所说:“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这句名言在当时的清教徒中流传很广,很受清教徒的认可与遵循,它也成为后世对美国清教徒精神的一种概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美国正在建国期间,美国面临创业的艰难,清教徒需要勇敢地创建基业,需要不怕艰苦凭信心开荒拓殖,需要创造大量的财富。创业实在需要资金,故此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是必须的。而清教徒信仰虔诚,愿意为当时的教会作财物上的奉献,所以,为教会拼命捐钱也在清教徒的行为准则之中。任何一个正在创业的民族,都需要这样的精神,要“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的这种职业思想其实有深刻的信仰背景:清教徒根据加尔文的预定论,确信自己就是上帝预定要拣选的选民。但是,他们也经常地陷入疑虑当中:是否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到底谁是上帝的选民。于是,清教徒为了获得这种得救的自信,紧张的世俗活动便被当作最合适的认知途径。只有世俗活动才能驱散宗教里的疑虑,给人带来恩宠的确定性。

清教徒把牢牢实践自己的天职解释为获得选民地位的确定性。这就是说,一个清教徒一方面可以自信地宣称:“我是选民,”另一方面必须用实践的客观效果来“证实”他是选民,他是蒙恩典者。信仰必须是有效的信仰,必须通过在世间的工作和创业来证明自己的选民资格。

这一切就像韦伯所说的:清教徒的世俗生活受获得拯救、确保恩典这一超尘世目标支配,他在世上活着就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耀,从世俗状态转变为恩典状态。这使清教徒产生了一种积极入世的禁欲主义的伦理:一方面,在工业、商业、贸易等职业中拼命劳动,在增进财富上荣耀上帝;另一方面,又有一个终生的目标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理性和秩序:服从上帝的诫命,从而战胜了自然的冲动和享乐。这种“入世禁欲主义”被人们认为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根源,是清教徒精神的要义。

今天的时代,人们对待自己的职业,欠缺的就是这种神圣感,仅仅把职业当作牟利的工具,当作一天得过且过、月底能拿点薪水的生活方式,而没有把职业与自己的生命追求联系起来。人们在工作当中,总是不认真、不全力以赴,更没有自己开创事业的动力和为公司不断创造业绩的精神。信仰的缺乏导致神圣感的丧失殆尽,对任何工作和事情都不虔诚和执着。这种精神状况是最不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匮乏的就需要滋补,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人们所急需补充的,就是这种清教徒的对待职业的神圣情感和执著精神。

 一个全世界不争的事实是,美国精神,尤其是美国企业精神的核心和渊源就是清教徒精神。

她是美国市场经济得以确立、企业得以创业、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得以繁荣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美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北美洲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从无到有、开拓产业、扩张财富、作大作强的精神和信仰支柱,也是美国之所以能够最先迎接工业革命、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产业浪潮的最深刻的精神背景。

公元1607年,第一批深受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从英国的一个港口出发,到达美国普利茅斯寻找宗教自由并在那里定居。他们将最新的教义扎在美国。这些教义成为他们开创事业、开拓疆土的精神力量。清教徒经过100多年经济和政治上的努力,于公元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草案,宣告美国的独立。又经过不到100年的努力,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4位,1894年又跃居世界首位。又经过不到100年,美国开创了计算机产业和互联网高科技信息产业浪潮,由它开拓的新产业革命引领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伟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之所以兴盛和持续增长,是有原因的,而一个国家之所以衰败和停滞不前,也是有原因的。美国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多次引领世界产业革命先河,撇开其他原因不说,就精神信仰层面而言,清教徒精神无疑是其根本的精神原因。

今天,美国文化可能是世界上最多元开放、混合纷乱的文化,黑人、印第安人、亚裔、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等各种文化构成其文化重要的一支,但是几乎所有的社会学家、文明研究者都公认,作为美国赖以立国、作为其文化核心和持续原动力的,还是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精神就是美国人开创兴旺产业背后的伟大精神力量。

清教徒企业家代表人物之沃尔玛创始人沃顿

中国现在正经历传统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中国的企业和职工们,正刚刚发展市场经济和产业经营,当下的市场经济状况类似清教徒在美国建国前后创业的状况。中国真正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起码5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未来50年中,我们还必须持续地创业。创业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创业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清教徒的创业精神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企业及其员工急需的精神食粮。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企业最缺什么?他们的结论是:创新意识。21世纪的中国企业又缺什么?他们的答案是:创业精神。报告说:中国有相当多的企业和政治领导人已经能够全面认识创业精神和高度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中国97%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创业精神对于他们的企业非常重要,88%认为他们的企业在未来三年里将会变得更富创业精神。

现在,中国企业的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发扬企业员工的创业精神,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未来经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仅仅能够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和发号施令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领导应该懂得如何培养员工的创业精神,同时又必须密切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必须大力鼓励具备创业精神的员工,而不是依赖某一个具备创业精神的CEO。

而在传统上,中国许多企业的创业精神往往与CEO和一群技术骨干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企业中其他员工的创业精神则并不突出。但是,现在必须更加强调使所有员工都能够放开手脚,以创业精神来从事他们的工作。

永葆创业精神,这是任何想持续发展和扩大的企业必须要持守的精神准则。有了创业精神才能更加敬业勤奋、克制节俭、自信勇敢,才能不怠惰安逸、奢侈纵欲、故步自封。创业精神在企业创办之初固然必须具备,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仍然需要保持并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创业精神也不是企业老板、创始人的专有特质,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具有创业精神。所以,创业精神是当今每个企业每个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具备的精神。

创业精神不是乏味地承认“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进步才是胜利的保证”,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内在的、不可抑制甚至是发自生命的一种原动力。正是这种原动力,使沃尔玛的前总裁山姆·沃尔顿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与顺便来探望他的一位商店经理讨论销售数据;正是这种原动力,使福特公司以自己的前途作“赌注”,大胆地向着“使汽车大众化”的目标前进,从而为人类真正地进入汽车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们的这种原动力,其真正来源就是植根于生命信仰的清教徒精神。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的就是清教徒们开拓北美洲时的创业精神!我们需要像清教徒一样开拓市场、拼命使财富增值、并使这些经营活动神圣化;我们需要象清教徒一样“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我们需要像清教徒一样刻苦禁欲、履行天职、充满信心、担当社会责任;我们需要像清教徒一样的企业家,更需要像清教徒一样的员工。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和拥有巨大的财富,我们的企业和公司才能开拓市场、扩展基业、创造辉煌的业绩,履行最大的社会责任,而我们的国家才能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温州地区被称做“中国的耶路撒冷”,企业家们,也具有类似于清教徒的这种精神。他们不怕吃苦,视创业为天职;他们又视赚取财富为天职,不轻言满足。为了致富,他们非常勤劳,敢于冒险,勇于闯天下,即使在最艰苦的地方,也能寻找生机,生根发展,而且没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永不满足。“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生动的写照。

温州民营企业家大多都是凭着艰苦精神发家的。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就是由补鞋、做小买卖起步的。为了创业,他们挤过火车,吃过方便面。而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时,甚至一辈子也不愁吃穿时,他们没有“小富即安”,而是仍继续奋斗,要将企业做成国内品牌,做成享誉世界的品牌。

相信这些价值观和理念共同构成的清教徒精神会对我们的个体、企业、国家的财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十分有益的促进作用。

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