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谈一个财务指标计算的问题,这是连载3。另,文末有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请大伙一定要关注并且设置一下星标或置顶。这是你获取我们动态的唯一途径。是的,唯一的!注:文末有今日更新的学习资料下载。
作者:hanxiao0519 来源:视野论坛 前两天的时候,群里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说公司的应收账款比较大,大客户拖欠问题比较严重,应该怎么办。 我跟他说,你先算一个指标,用应收账款的余额除以月均含税销售收入。 我说了这个以后,群里很多同学不能理解这个公式。 也不能怪大家难以理解这个公式是什么,因为我们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书本上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公式,这很正常。 但是,我们在日常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要做财务经营分析、要算一些经营指标,这时候我们要考虑怎么样使我们的指标计算能够更加贴合实际、能够让管理层更好去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公式。 有时候我们用公式算出来的结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能说明什么,大家应该有这种感想和感触。 我们来说一说这个计算公式。 大家想一想,当我们有一笔产品销售的时候,我们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很简单,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金。 我们再看看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是应收账款的余额和月均的含税销售收入。那分值计算的结果不就是欠款账期、不就是应收账款的周转时间吗? 举个例子,月底的时候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有一千万,当月形成的销售是三百万,再上个月也是三百万,再上上个月是四百万,这些加起来就等于应收余额,那账期、应收的账龄就是三个月。 有些同学们可能会说不对,我们学财务管理的时候,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不是这么算的。 那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公式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周转率和周转天数的公式一起看一下。 周转率公式是销售收入除以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周转天数是以360天除以这个周转率,换算后则周转天数等于360天乘以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除以销售收入。 我们再继续换算,如果我们把分子、分母同时除以360,公式不就变成了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除以日均销售收入了吗? 对比初始我的公式,用应收账款除以月均含税销售收入,只不过分母是把日变成了月而已,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账龄为几个月。 实际和理论的结果是一样的。 可能有同学说这样还是不对,因为书上理论公式的收入是没有包含税的。 这确实是二者的差别。 但是我认为,从现实来说,应收账款余额包含了增值税的销项,从现金流的角度来讲,销售收入要包含销项的税金,这样算出来的天数、算出来的周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资金占用的时间有多长。 所以,我们要能够把公式和实际直接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使计算过程和结果能更好理解也更符合实际。 比如,我们按理论公式去算出周转天数的结果,如果老板觉得这个结果不对,我们往往很难知道该怎么去找原因、也不知道这个差异可能会在哪。 但是如果按我们初始说的那种计算方法,肯定能让老板直接领会:我们现在应收账款是一千万,这个月有三百万没收回来,上个月有三百万也没收回来,再上个月还有四百万没收回来,这些加起来不就是一千万、账期不就是三个月吗? 非常直观。 所以我们做经营分析、做财务指标计算等等这样一些内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把这些指标计算和实际经营、老板的思维能够结合起来,使他听起来能一下子就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更加明白我们的财务指标计算,一定要理解其中的真正经济含义,灵活应用,甚至可以对这些指标做一些变通能够使它更加地合理、更加贴近于我们的实际。 另外提一下,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对内管理分析时,应当把应收款中包含的某些客户的预收款剥离出来,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应收款账期时间,以免因为预收款的影响而“被平均”。做对外的指标分析展示时,可以把预收款包含进来,使指标计算结果更加好看。 这就是内外分析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