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宁“千户古苗寨”消失之谜

 松绿茶 2020-01-29

你知道吗,在邵阳绥宁也曾有一个“千户苗寨”,但这个苗寨不知在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没留下一点记载。时至今日,这段尘封的历史尚无人去揭开,仍然是一个谜。

这个苗民聚居的古村落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茶江村东部,地处雪峰山南端余脉,名叫三门冲,她镶嵌在铁坑岭、大界上、三门岭、大界坡等海拔在1000米以上近万亩翡翠般山谷之间。三门冲北有吊水洞大山耸立、东有高岭和城步苗族自治县阻隔、南邻大飞山,东有三门岭拦阻,属茶江村管辖。因从茶江出入三门冲这片山谷洼地,要翻越三座象门一样拦在前面的大山,故得名三门岭,山谷洼地便叫三门冲。

风光旖旎、山水奇诡,历史沧桑的三门冲,至今仍是人迹罕至、生态原始的地方。三门冲内山冲纵横,溪流密布,飞瀑成群,植被茂密,遮天蔽日,多类珍稀飞禽走兽嬉戏其间,山间奇石遍地,形态各异。在当地人的眼中,三门冲有三大自然怪象和一大历史悬案。三大自然怪象:一是出山之水不过半。三门冲溪流众多,水量丰沛,有一山溪穿三门岭悬崖绝壁奔泻而出,但出山的水量不及冲内水量的一半,还有一大半溪水神密消失。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公社决定在这条件绝好的三门冲修建大型水库,因发现这一怪象而放弃,在邻近的吊水洞山谷修建了吊水洞水库。二是黑风洞的风。在三门冲深处,有一个美丽的瀑布,瀑布上端有一个山洞,名叫黑风洞,洞内常年有冷风阵阵吹出,令人毛骨悚然,据传,洞内有一条巨大蟒蛇,这风就是蟒蛇吐出的气。三是阴晴不定的小气候。三门冲内天气阴晴无常,山外晴空朗朗,冲内阵雨常袭。这三种自然现象,以现代科技是不难解释的,而三门冲古苗寨的消失这一大历史悬案就难破解了。

三门冲至今人迹罕至,有两个原因。一是远和险。三门冲的外围距茶江虽只有3公里,但距核心地域有15公里,且要翻山越岭,悬崖陡峭,路途艰险,里面迷宫一般的山冲,使人易迷失方向。以至很多好奇者想进去一探真面目,却还只到三门冲的门口就折回了。笔者曾问过县乡林业部门颇有资历的资源管理和森保的工作人员,他们也如实的相告,只到过三门冲门口的山脚下。二是畏惧。三门冲据传不知哪朝哪代,曾经是一个有很多人居住的地方,似乎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不知什么原因全死在里面,也许冤魂太多,阴森可怖,使人不敢进去。苗族人非常迷信鬼神,这也就很好理解。

三门冲有苗民人家居住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今我们还很容易找到许多当时居住过的人们留下的生活、生产痕迹。如砖瓦、宅基地、坟墓、大片的荒水田、旱地等。2006年,茶江村民在三门冲外围伐木修路时,挖出了大量的碗盆、刀及大量农具。据关峡民间代代相传,三门冲原居民有上千户人家。民间的推算依据是,传说三门冲当时有杀猪卖肉的桌子一十二张(绥宁古民间常以屠夫卖猪肉桌子来大至估算某村庄的人口,两张卖猪肉的桌子约供一千人口食肉。),正月有龙灯八条(绥宁关峡民间风俗,一条龙灯代表一个自然村落或一房子孙。一条龙灯指的是一个舞龙队伍。龙灯有主龙和配龙,主龙称滚龙也称金古老龙,一个舞龙队伍只能有一条,配龙称提龙也有称吊龙,一般有青金公母两条,具体要根据村落人口的多寡,可配一条,也可配两条,人少也可以不配。),应有人口五六千人,上千户,自然村落八个。三门冲应该是一个能自足自给,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大苗寨。至今三门冲苗寨仍有的金满姑银满姑、仙人棋盘等美丽故事在茶江和周边村寨流传。

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关于三门冲苗寨消失的蛛丝马迹,竟然都一字没提这件历史疑案。古代一些村庄的消失无非是四种情况:自然灾害、战争、迁徙和瘟疫。在史志中找不到记载,笔者只好采用民间走访的方式来找寻线索。通过对茶江和邻近的高坪、岩头、文家等村的上了年纪老人的走访,绝大部分的老人从上辈老人听到的说法是,三门冲苗寨毁于战争,个别老人听到的说法是毁于瘟疫,没有一个人提自然灾害和迁徙。毁于战争的传说是,因三门冲苗寨有四周的高山峻岭作天然屏障,与外界的交往少,他们在里面过着“大王轮流作,苦难共同当”快乐隐住生活,他们还有自己的武装,以防范外敌入侵。后来朝庭发现了这个隔绝于世的苗寨,令他们归顺,苗民不肯,奋起反抗,并利用有利地形与官兵周旋,重创官兵,最后还是被官兵杀入寨内屠戮殆尽。毁于瘟疫说法是,两三百年前,可能是在明末清初,三门冲苗寨突发瘟疫,死者十之有九,存活者迁走。

通过民间的走访,再翻阅有关史志发现,距离三门冲苗寨很近的战争有三次。据《绥宁县志》记载:

南明桂王永历年、马吉翔挟南明永历帝由奉天府武冈经绥宁县逃往靖州(路线必过枫木岭——笔者注)。是年起,南明和清军在绥宁、靖州一带鏖战十数次。百姓深受其害,绥宁尤为惨重,许多人逃匿县外。

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清,由云南进击湖广宝庆(今邵阳市),途经绥宁,屯兵枫木岭、莲荷岭(均在今关峡苗族乡与城步苗族自治县交界处),烧杀抢掠,钱粮加征10倍。

康熙十八年(1679),吴世璠(吴三桂之孙)败退云南,部将夏国柱、马宝、吴国麟……分别布防于莲荷山(今关峡苗族乡东南)、枫木岭(今关峡苗族乡东北),黄茅岭(今白玉乡东部)……抗拒清军,绥宁百姓再次深受其害。翌年三月,吴军防线被清军攻破。战后瘟疫流行,死人甚多。

枫木岭到三门冲只有4公里左右,莲荷岭离三门冲15公里左右,且在一条山脉上,枫木岭在北,为湘黔古驿道干线的必经之地,莲荷岭在南,三门冲的三门岭居中,是战场防御的要点,都是背靠城步,为兵家必争之地。笔者在这里大胆推测,如果三门冲苗寨是毁于战争,是不是毁于这三场近在咫尺的战争中的一场呢?按常规,封建王朝在和平时期镇压苗瑶起义的官兵,都要报功领赏,历史相应也有记载(事实上历朝历代修的绥宁县志,镇压苗瑶人民的起义都会被官方作为重要事件来写),而改朝换代中的战乱时期,顺手牵羊屠戮一个苗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大书特书去报功领赏和史志留名,要是战败方干的,那就更是死无对证了,只能湮灭在历史尘埃中。

至于三门冲苗寨毁于瘟疫的说法,除了上叙第三次战争的“战后瘟疫流行,死人甚多。”外,《绥宁县志》还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全县瘟疫大流行。也有些县志没有记载的,如清朝中末期关峡境内瘟疫流行,瘟疫过后,大园古苗寨有三千多人死去三分之二,剩下一千多人,珠玉苗寨蔡家团有六七十户,仅剩三户,且全搬离蔡家团到珠玉别处住,如今蔡家还留存有后人可以为证。三门冲苗寨地处一个四面环山的高海拔山谷洼地,人多空间窄,与外界的联系又困难,在当时条件下,一旦发瘟疫就是毁灭性的。

三门冲千户古苗寨的消失之谜,已经非常久远了,何时能揭开这个谜底,要靠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和有关专家不畏艰险,实地考究,解开这一历史疑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