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十大规律之象牙筷规律

 十月书库 2020-01-29

人类历史发展繁衍至此,客观与主观相辅相成,即便是一切历史轨迹以一种客观方式不受主观意识运动。但我们了解历史,在观察历史进程中,总能看到历史的相似之处,重复性以及预见性。我们总是把我们现在放在历史的某一节点老预测历史进程,这便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动力之一,即读史使人明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学者专家们总结了哪些主观推演和客观进程的规律呢?

第一:象牙筷定律

传说帝辛即位时,也就是商纣王(这种是周人诬蔑性的称呼)他命人打造了一双象牙筷,他的手下有个贤臣萁子知道了就推演说,象牙筷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碗,白玉杯。而犀角碗白玉杯也肯定不会盛野菜粗粮,要和山珍海味相搭,有了山珍海味,自然还要锦衣华车陪衬,而人一旦步入奢靡的生活,自然也就无法接受重回俭朴,也就是由奢入俭难。


这样的规律发展无疑是加速度的,“蝴蝶效应”“星星之火”又如黄河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民间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贪污腐败皆因此,一包烟,一瓶酒不足挂齿,放纵内心的洪水猛兽常常是从一个小口决堤的,从一丝血腥味开始蔓延的,等大快朵颐的享用欲望引来的美味祸食,便沉迷于此,无法自拔了。

《资治通鉴》的序语中引用了《诗经.大雅.荡》中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样的反例不计其数,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明君贤帝各有千秋,亡候败相如出一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王居于法律道德之前,权力中心之上,有堤的黄河尚可决堤,无制约的权力谈何收敛。即便帝辛不乏忠言直鉴,仍不可重修道德,因而制约监督不可不有。人自身也是,一旦打开纵欲的缺口,无法停止,佛门讲“戒”,以那道门槛为界,便要受清规制约。《大学》有曰: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高级的独处,是把持自己的无字之戒。


必须承认规律的必然性,即事物发展的不可逆。黄炎培与毛泽东在窑洞探讨历史周期律的问题,黄炎培说平生所见,无论任何事物大小都躲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或因为精神力量,或因为惰性,或人欲,或客观发展,都走向“其亡也忽焉”。历史规律有其预见性,国家兴亡更加凸显。一朝尽失的隋炀帝,无力回天的朱由检,暴戾无道的秦二世,魂断马嵬的唐玄宗,莫不是一旦开了先河,历史再也不给扭转乾坤的契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