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学渊源一脉延

 jimyjackson 2020-01-29
袁了凡著《游艺塾文规》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局部见左);《祈嗣真诠》刻本(局部见中);袁了凡画像(见右)由吴江博物馆提供。
  
  陶庄的袁氏是浙西有名的书香世家。据史料记载,元末时,袁了凡一家就已居住在分湖流域的陶庄净池。柳亚子在《自传·五十七年》中,曾提到分湖的文化积淀,提到了袁氏父子及其家族。他说,“齐河浜的周芷畦家,陶西的袁顺(号杞山),池亭的叶氏,大胜村的柳氏等等”都是分湖流域有名望的书香世家。
  的确如此,分湖流域面积虽然不大,但其文化源远流长。几百年来,环湖的陶庄、芦墟和北厍诸镇的那些大族,他们恪守“耕读传家”之训,不遗余力地营造着分湖文化。柳亚子对此这样评价,他说:“总之,宋元间的陶(陶文幹)、陆(陆大猷、陆行直父子),明代的袁、叶,都是分湖文献世家。”明代的袁、叶,就是指袁了凡和叶绍袁两个家族。而据族谱记载,袁了凡的祖上“世居陶庄净池滩”。
  陶庄袁氏家学渊源,分湖一支五代,代代都有杰出人物。作为文献世家,他们对当地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下面作一简要分述。先说了凡的四世祖袁顺(字巽之,别号杞山),《分湖志》有“陶庄人,豪侠好义”的记载,他精通三学,有《易》、《诗》、《书》、《三礼》和《春秋三传》等书的论考。但由于历史原因,他曾长期隐名埋姓,流亡在外,直至“永乐中,诏赦始归”,最后“归老陶庄而终焉”。其生平事迹已在第二章中提到,不再赘述。
  了凡的高祖袁颢(号菊泉),在袁氏家族中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本人才华横溢,光芒四射,既精于医术,又工诗善文。其一生著述颇丰,有《袁氏春秋传》三十卷(《明史·艺文志》著录)、《袁氏家训》一卷、《庭闱杂录》四卷(《四库》存目)、《周易具易》八卷、《袁氏脉经》二卷和《主德编》等。
  袁颢学富五车,德高望重,在嘉禾之地声望极高。可以举一个例子: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大理寺卿胡概(明史载为:熊概)巡视江南,谓“地广赋繁,请立县治”,遂割嘉兴府东北区域为嘉善县。县城初议在斜塘(今西塘),后袁颢建议胡概用古太史称土比较轻重的方法,遂定武塘(今魏塘)为县治所在地,至今已有582年矣。其威望由此可见。
  袁祥(字文瑞)乃袁仁之父(了凡的祖父),其时始居嘉善。并在城东南隅,构筑宅第。袁了凡与其父亲袁仁都出生于此,按古称,是“血地”。袁仁在《家居八景赋》中,对其作了描述:“吾父……自筑室于亭桥之浒。堂之东复筑一厅,植杏于庭,而以轩临之,曰‘怡杏轩’。东北有园,植药草三十余种,曰‘种药圃’。轩之东起小楼,楼前有山,曰‘云山阁’。阁后有垩室,曰‘雪月窝’。窝之北有池,植藕其中,曰‘半亩池’。上有桥,曰‘五步桥’。绕池皆植芙蓉而虚其南,曰‘芙蓉湾’。湾之南植蔷薇,而周围以木架之,曰‘蔷薇架’。”
  袁祥传世有《春秋或问》八卷、《建文私记》四卷,又有《忠臣录》、《天官纪事》、《彗星占验》等著作。
  了凡的父亲袁仁(字良贵),时为浙西名儒。他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历书、兵刑、水利和医学等无不精通,其家有藏书两万余卷,号称文献世家。袁仁与同时代的大学者王阳明、王艮(号心斋)和王畿(号龙溪,王阳明的大弟子)等,在学问上都有交往。
  县志上说,袁仁精于医术“隐于医林”,并在宅院内辟药圃,植药草三十余种,遂成一景。有《种药圃》诗云“清露滴新荑,春风满药畦。无穷活人意,带月自耕犁”。其人颇有传奇色彩。据资料说,其“独寓意于医,谓可藏声济人”。后袁仁艺药之所,又成为吏部钱棅读书之处,改名为南园。
  袁仁诗气殊苍朴,有很高境界。有诗文《一螺集》传世。据《嘉善县志》记载,袁仁寿高。“卒之曰沐浴更衣,坐正寝,呼笔题诗,有‘附赘乾坤七十年,飘然今喜谢尘缘’之句,投笔而逝。”正所谓是“视死如归”了。
  袁仁其他著述颇多,大致有如下数种:《周易心法》、《针胡编》、《尚书贬蔡编》、《毛诗或问》(四库存目)、《春秋考误》(四库收入)、《三礼要旨》、《历代纪事》、《编年备考》和《三命要诀》等。
  袁氏历代耕读传家,元末时有“陶庄田”四十余顷,在当地应该算是殷实之家。到了袁了凡那一辈,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前面已提到他的上几辈人尽管都是读书人,但没有一个是选择仕途的。其四世祖袁顺晚年课蒙自给,依靠束脩(学生给老师的酬金)维持生计。用现在的说法是乡村老师。他的高祖袁颢为一代名医。其祖父袁祥、父亲袁仁也是当地的名医,从职业角度上讲是中医世家。他们一家几代人都留下医学著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袁了凡却立志科举,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袁黄,浙江嘉善,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第三甲进士”。袁了凡为什么会走仕途,他在《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但当官归当官,参政归参政,家里优良的治学传统并没有因此而丢弃。所以袁了凡在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因而在明朝被称为异才。他对经史、诗赋、星象、医农、水利、戎政和术数都有研究。
  袁在任河北宝坻知县期间,曾率当地百姓兴修水利、绿化治沙、垦荒开发,政绩斐然。晚年因遭诽谤,结束仕途生活。从此蛰居分湖之畔,闭门著述,终成为明季学林巨擘。他一生著述22部,达198卷,其中《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考》和《评注八代文宗》等均被列为《四库全书》存目,堪称嘉善著述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了凡在晚年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以及甜酸苦辣的仕途经历总结出来,写成了《了凡家训》教育子孙后代。并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其儿孙一个真理,那就是“与天命抗争,与命运挑战”,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了凡的儿子袁俨(字若思)承前启后,也走仕途。于是,中国历史上又多了一个清官。柳树芳湄生氏所辑的《分湖小识》称袁俨,少承家学,博极群书,尤留心经济。性坦直,与人交谦和自下。天启五年进士,授高要知县。著有《抱膝斋漫笔》三卷行世,又有《紫薇集》,不传。
  陶庄袁氏书屋延香,代不乏人。以著述为例,袁了凡与其父袁仁新作不断,前后辉映。袁仁撰《毛诗或问》一卷,举其所服膺者,设问答以明其说(有道光晁氏木活字本);袁黄著有《袁氏易传》十卷,为学界推重,朱鹤龄称其“贬讹发复,俗学所未有也”;袁仁的《尚书砭蔡编》一卷(明刊本),纪晓岚谓之“纠正蔡传之误,引据古义相诘难”(《四库提要》)。袁仁著《三礼要旨》则宗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一语,分配五体:以喜为吉礼,怒为军礼,哀为凶礼,乐为嘉宾之礼,随文演义,以中庸为其纲领”;袁黄则有《诗外别传》二卷传世。正所谓是:父子上阵,不遗余力。良好的学风,来自于家庭熏陶。“春雨润物细无声”袁了凡正是在这种学术气氛非常浓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值得称颂的是,袁氏家族的学术传承,比如其高祖袁颢有《春秋传》三十卷;其祖父袁祥接着著《春秋疑问》四卷,发其微旨;其父袁仁则撰写了《春秋胡传考误》一卷,驳胡传之失,具见惬当,为《四库全书》收录。对于春秋的学术研究,袁氏家族一代接一代地干,三代人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种“愚公移山”的治学精神,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嘉善之子袁黄
  策划:沈小英
  撰稿:杨越岷
  作者授权本报申明:本报所刊之特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