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里最大的丑闻发生在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 《红楼梦》第七回,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到宁国府里做客,晚上回家之时,碰到喝醉酒后的焦大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焦大是一个老仆,因为曾经跟主子上过战场,救过主子之命,所以极有辈分,喝多之后自然看不惯贾珍的行径,酒后醉骂出真相。 一个老仆人都看不过去的事情,贾蓉为何就容忍了呢?一个是自己媳妇,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他为何一直隐而不发呢? ![]() 01 是因为贾蓉怕贾珍吗? 宁国府是封建大家族,等级还是比较森严的。尤其贾珍是族长,在贾蓉面前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和威严。贾母带人打平安醮时一个细节深刻地说明这一点。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府里打平安醮的女眷们纷纷出场,一个剪烛花的小道士不小心冲撞了王熙凤,挨打之后,贾母让贾珍出面带了下去妥善安置。贾珍对此感到很恼火,但又无处可以发泄内的怒气,于是让人把贾蓉喊了过来,对他进行教训。原文写得极为精彩: 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从这段描写中不难看出,无论在什么时候,贾珍在贾蓉面前是有绝对权威的。 但是贾蓉对贾珍不敢反抗,并不等于对秦可卿没有发言权。古时男尊女卑,他完全可以阻止秦可卿。 《红楼梦》第十回,尤氏向贾璜之妻透露自己关照秦可卿时是这样说的:“连蓉哥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她,不许招她生气,叫她静静的养养就好了。” 这说明,贾蓉虽然怕贾珍,但是对秦可卿还是可以管一管的。所以他对两人之事一直容忍不是因为怕贾珍的缘故。 ![]() 02 是因为贾珍和贾蓉父子俩有特殊癖好吗? 这种特殊癖好是贾琏透露出来的。《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敬死后尤氏请尤老娘带着尤二姐、尤三姐到宁国府里帮忙。 贾琏素日既闻尤氏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了垂涎之意。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 聚麀之诮语出《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后来泛指指父子共占一个女子的禽兽行为。 贾琏对贾珍父子的行径非常了解,他们同尤氏姐妹之间有这种关系,难免不让人怀疑对秦可卿也是如此。尤其是秦可卿死后,贾珍如丧考妣,倾己所有的厚葬秦可卿,甚至含含糊糊的做出类似“杖期夫”的行为。 但是秦可卿与尤氏姐妹的身份不一样,她是明媒正娶的媳妇,更是贾母眼中第一得意之人,还是王熙凤认可的好闺蜜,如果她能容忍贾珍父子的特殊癖好,其她的人怎么可能看好她呢? 所以贾珍父子的聚麀之诮在贾府之外可以,在宁国府内绝对行不通。 ![]() 03 贾蓉为何能容忍秦可卿和贾珍的丑事呢? 秦可卿死后,大太监戴权的到来点出了实情。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的首七第四日,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 戴权出场,脂砚斋侧批:妙!大权也。 贾珍见了戴权,提出为了秦可卿的葬礼好看,想要给贾蓉捐了官。戴权欣然同意。这一切看似巧合,实则不然。 太监大摇大摆出宫比较少见,更何戴权还是可以买卖官员的人物。所以秦可卿死后,他大张旗鼓的出现,一定是受了皇家人的指使。 为何皇家如何重视秦可卿之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的身份特殊。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到她房间,见到墙上挂着《海棠春睡图》,桌上摆的宝镜、金盘和木瓜,还有用的床榻和珠帐,都是皇家所用之物。她死了之后,薛蟠半卖半送的奉上忠义王老千岁订的棺材。出殡时四王八公均派人出面,北静王爷亲自到场。 这一切其实都说明秦可卿表面上是从养生堂抱出来的,实质却是皇家里出来的人。至于是避难还是躲祸就不得而知了。 秦可卿的身份这么特殊,本身又是“情天情海幻情身”的人,在宁国府这种混乱的生活环境里,自然也不会学到什么好处。贾蓉暗弱,贾珍强势,又善于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儿媳和公公走到一起,就成了早晚的事情。 秦可卿有特殊身份,贾蓉即使知道了爬灰丑事,除了偶尔对她发发牢骚后,就只能假做不知,一直戴着绿帽子苟活了。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