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曾在词中提到的那个卷帘人,到底是谁?

 江山携手 2020-01-29

李清照有一首很有名的词,叫做《如梦令》。这首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剧中的主题曲《知否知否》的歌词用的正是《如梦令》的词。优美的旋律配上生动的词,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而在这首词中,有一个卷帘人,颇受争议。有人说是她的丈夫,有人说是她的儿女,还有人说是她的丫鬟。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其诗,解其意

《如梦令》是李清照在追忆往日游玩之事时所创造出来的词,总共有两篇(《如梦令其一》,《如梦令其二》)。其中描写了卷帘人这一形象的,是第二篇。今天,我们只讲这第二篇。想要了解一首词,就必须先知道它的意思。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所表达的意思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雨虽然不大,但是风却很强劲。我睡的很沉,但是在早上醒来的时候,居然觉得酒意还没有完全消散。这是李清照对个人状态的一个描写。睡了一个很安稳的觉,却没有完全的醒酒,可以看出来,昨天晚上,这位女词人喝得是多么的尽兴啊。“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问卷帘人,外面的景色如何?卷帘人说,外面的海棠花和昨日一样。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茂盛,红花凋零才对。词人为何这样说?因为在前面的词句中,词人已经说明,昨夜下了一场雨,风很大。所以,想必那些花儿都风被吹散了吧。

追忆往日,偶然生悲

通过这首词的意思,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是在记录词人宿醉之后的状态,以及当时的一些景色,并没有什么悲伤可言。那为什么,这首词在被后世解读的时候,被融入了悲伤的色彩呢?我认为,这并不难理解。

首先,这首词中有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意境。比如“绿肥红瘦”,红花都残败了,只有绿叶如旧,这难道不是一种悲意的象征吗?

其次,有些人认为这个卷帘人是词人的丈夫。李清照问自己的丈夫,外面的风景如何,其实是在试探丈夫对自己的心意。丈夫回答和往日的一样,说明丈夫没有在意到自己内心的变化。因为自己已经是“绿肥红瘦”,心力憔悴,外貌衰老了。这样解释的话,就会认为这位丈夫对妻子有所忽视,从而让妻子心生忧愁。这也为这首词染上了悲情的色彩。

其实,在我看来,这首词既然是李清照回忆过往所作,且没有特别地表明忧愁,那就不算是一首完全的悲情词。它只是在追思过往的时候,偶然触发了悲意。至于它后来多用来表示悲伤,是因为同一首词有着不同的解释,这是文化的多元发展,无可厚非。

卷帘之人,到底是谁

在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词之后,我们回归到卷帘人这个问题上。关于这一问题,向来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这位神秘的卷帘人,其实就是李清照的一位丫鬟。为何这么说呢?我有以下两点推断理由。

第一,这首词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李清照曾无拘无束的饮酒。这看起来虽然很普通,但其实它暗藏了很关键的一个信息。试想一下,如果李清照这个时候已经嫁给了赵明诚,那么身为人妇的她,怎么能够如此豪迈的饮酒呢?想必她的丈夫或是他的公婆是不会容忍她这样做的。既然还未结婚,那何来丈夫之说呢?

第二,子女一说,实在不妥当。这首词是李清照在追忆往事时写的,说明这件事的发生时间比这首词出现的时间还要早。纵使我们假设这时候李清照已经结婚了,但她和赵明诚并无子女。在两人婚姻的后期中,也并未提及两人曾有子女,那么在早期,也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子女这一说法,在我看来,有失妥当。

既然不是丈夫,也不是子女,那很有可能就是丫鬟了。李清照出身贵族,身边配有几个贴身丫鬟,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由此看来,丫鬟一说,最为可靠。

好了,这期的讲解就到此为止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陈祖美《李清照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