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肖像银币从孙小头到船洋再到地图币

 钱首相小泉 2020-01-30

在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期间,以孙中山肖像为币面的机制币银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孙像银币在机制币中的地位与袁像银币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由于资料匮乏,仅简单整理收集可见类型。

第一阶段:初刻币样,铸造开国(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南京造币厂铸造了孙像开国纪念币,铸币有主币和辅币,主币为壹圆下五星和上五星两类,辅币有贰角、壹角两种。

1、开国纪念币下五星版

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3月,孙中山批准中华民国财政部江南造币总厂铸造开国纪念币,于5月开铸,次年1月停铸,铸量2300万枚,流通于江浙一带。

直径39毫米,重26.7克,成色89%”。

2、开国纪念币上五星版

据《中国钱币大辞典》载,“孙像民国元年开国纪念币壹圆上梅花星版,中央流通纪念币。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造币厂铸。

“直径39毫米,重26.7克,成色89%”。

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的观点同上。

但《中国金银币目录1791-1949》、《中国珍稀钱币图典机制币卷》记载,上五星币由天津造币厂北伐胜利后铸造。

3、开国纪念币贰角币

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记载,“孙像民国元年开国纪念币贰角,中央流通纪念币银辅币。1912年5月南京造币厂开铸,1913年1月停铸;1914年6月,由于市面辅币严重匮乏,找零不便,复铸,到12月底共铸123600枚。1914年1月奉令改铸袁世凯壹圆国币,随停铸。

“直径23毫米,重5.4克,成色80%”

4、开国纪念币壹角币(出处有争议)

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记载:“孙像民国元年开国纪念币壹角,中央流通纪念币银辅币。1914年6月南京造币分厂铸。该厂奉令减铸铜元后,仿照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壹圆型式,刻制钢模,铸造发行一角辅币。当年共铸47200枚。

“直径18毫米,重2.7克,成色70%”

而《中国金银币目录1791-1949》、《中国珍稀钱币图典机制币卷》记载,上五星币由天津造币厂北伐胜利后铸造,且为样币。

第二阶段:探索币样,铸造六星(民国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一年)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政治会议议决“停铸袁币,换铸先总理像币”。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开新模,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元年纪念币旧模基础上改刻新版开国纪念币壹圆币模,6月开铸新币,即六星版,并要求各厂向宁厂领取钢模开铸新币,随后南京造币厂、杭州造币厂、武昌造币厂、天津造币厂大量铸造,直到上海中央造币厂开铸船洋。

六星开国纪念币的作用仅为应急,为确定新国币币样,国民政府分别委托国内外造币厂铸造新国币,如英美日意奥的三帆币、天津的地球币、嘉禾币、无纪年,奥地利的陵墓币等等均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和代表。

同时,已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管辖的地区,也积极响应政府要求,开铸孙像银币,如广州、福建、四川、甘肃等。

另外,广州是反袁较早的地区,故其毫币在民国十三年就有孙像图像,由于纪年较多,为保持统一性,集中进行了体现。

样币在这几年集中展现,是孙像银币收藏的精华期,也正是由于仅为样币,故实物难得一见,这阶段的部分配图为资料图片。

1、民国十五年孙像嘉禾币(出处有争议)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可能是广东造币厂开铸的民国十五年嘉禾币,该币没有流通,仅存样币。

币正面,中央孙中山正面肖像,上钤中文中华民国十五年;币背面,合拢的交互嘉禾,中央汉字“壹圆”。直径39.5毫米;厚2.5毫米。

《中国珍稀钱币图典机制币卷》记载,该币由英国喜敦造币厂刻模,由天津造币厂铸造,为样币。

2、民国十六年开国纪念币六星版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元年纪念币旧模基础上改刻新版开国纪念币壹圆币模,6月开铸新币,即六星版。并要求各厂向宁厂领取钢模开铸新币。

“直径38.5毫米,重26.6克,成色88%”。

3、民国十六年造总理纪念币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福建造币厂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开铸了中华民国总理纪念币,币值有两种,分别为贰角、壹角。

贰角币正面是正视的、穿平民服饰的孙中山先生肖像,直径23.25毫米,厚1.25毫米,重5.3克。

壹角币直径18.25毫米,厚7/8毫米,重2.5克。

3、民国十六年造总理纪念币孙中山五分像贰角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福建造币厂于民国十六年开铸孙中山五分像贰角币。

直径22毫米,重5.2克,成色70%。

4、中华民国十六年孙中山陵墓币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造币厂收到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雕刻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十六年造壹圆祖模后,奉令铸造了480枚样币。俗称孙中山陵墓币,直径38毫米,重26.8克,成色88%。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该币虽有着杰出的雕刻和精细的外观,但试铸币被驳回了。主要原因是币上的肖像与已故总统孙中山并不相像。

5、民国十七年甘肃省孙像银币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全国财政会议”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冯玉祥命令甘肃造币厂铸造孙中山银元,以取代袁像银元,发行于甘肃、绥远地区,该币由陈发坤刻模,该币开铸后,并未流通,而是成为甘肃银行基金库存,1930年3月中原大战爆发,该币作为军饷提走。

直径38毫米,重26.8克,成色75%。

6、民国十七年四川版孙像银币

根据余榴梁、朱勇坤编著的《中国珍惜钱币图典机制币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记载,该币由四川造币厂试铸,有壹圆、伍角两种面值。

7、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地球币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民国十八年(1929年)天津造币厂受国民政府委托,开铸孙中山银元的新样币,主币壹圆两种、辅币贰角一种,均未被采纳。

俗称的“地球币”是主币之一,直径39.5毫米,厚2.5毫米,重26.5克。


8、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嘉禾币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年)天津造币厂受国民政府委托,开铸孙中山银元的新样币,主币壹圆两种、辅币贰角一种,均未被采纳。

孙中山嘉禾币是主币之一,该币正面与地球币相同,孙中山先生的正面肖像,身着便装,上钤中文“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中央“壹圆”,被未合拢的交互嘉禾所围绕。直径39毫米,厚2.5毫米,重26.6克。

孙中山贰角嘉禾币,该币币面与壹圆嘉禾币相同,正面为孙中山先生的正面肖像,身着便装,上钤中文“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中央“贰角”,被未合拢的交互嘉禾所围绕,上钤汉字“每五枚当一圆”。直径23毫米,厚1.25毫米,重5.1克。

9、民国十八年孙像三帆币五国版

于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南京政府邀请美国、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及日本等国家造币厂雕刻模具送样比稿。

新币正面仍采用孙中山先生的肖像,上镌“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为三桅帆船,面额“壹元”分列两旁,俗称“三帆”银元。


10、民国十八年孙中山无纪年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约1929年铸造,样币,但铸造地不详。

该币正面在细齿边缘内,孙中山紧扣衣领的正面肖像,背面为开国纪念币嘉禾。

该币在余榴梁、朱勇坤编著的《中国珍惜钱币图典机制币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有记载,该币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第三阶段:确定币样,铸造船洋(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三年)

通过对国内外造币厂生产的样币进行审对,最终确定了新国币图案,即俗称的船洋。其头像面采用了意大利的作品,其帆船面则借鉴了时任上海中央造币厂总技师克里夫·赫维特雕刻的“民国十九年春中央造币厂工竣纪念章”船面样式。

1、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

据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上海造币厂铸造了“甘末尔计划”(1931年3月发表)中设计的新的金本位币(是银币非金币)样币,并冲压了纪年民国二十一年,未流通。银质币值有四,分别是1孙、1/2孙、1/5孙、1/10孙,类似对应壹圆、中圆、贰角、壹角。

壹圆币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环列中华民国二十一年,背面中央双帆船,海面波涛起伏,东方旭日初升,光芒四射,海面翱翔三只海鸥,上镌金本位币壹圆,直径39毫米,厚2.5毫米,重20克,成色80%。

辅币与主币基本相同,只是用更小的尺寸和较低的面额。半圆直径34毫米,厚1.75毫米,重10克,成色72%;贰角直径26毫米,厚9/8毫米,重4克,成色72%;壹角直径16毫米,厚3/4毫米,重2.8克,成色72%;

2、民国二十一年孙像三鸟币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奥、意、美、英、日五国样币币型,加以修改,制成孙像双帆三鸟银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正式铸造,原订铸226万元,后因社会对三鸟有不同猜疑,所铸银币未正式发行,只有少量流入社会。

该币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环列中华民国二十一年,背面中央双帆船,海面波涛起伏,东方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空中翱翔三只海鸥,左右分列壹圆,直径39毫米,重26.67克,成色88%。另有红铜、黄铜样币、鎏金币。

3、民国二十二年孙像帆船币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1933年3月8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正式定名新国币为银本位币,同时决定废两改元,废止银两制度,完成银货币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银本位币由中央造币厂专铸。从当年3月至12月,共铸28060918元。

该币正面中央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环列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背面中央海面上一艘双帆船,左右分列壹圆。直径39毫米,重26.6克,成色88%。

4、民国二十三年孙像帆船币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1934年中央造币厂以民国二十二年本位币壹圆币型为准,仅修改纪年为民国二十三年,进行铸造,当年铸70956464元。

该币正面中央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环列中华民国二十三年,背面中央海面上一艘双帆船,左右分列壹圆。直径39毫米,重26.8克,成色88%。

第四阶段:纸币盛行,银币没落(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八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迫于国际银价的压力,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银币基本走完了其历程,纸币开始登场。后续几年鉴于各种原因,虽刻模,甚至批量生产但终未流入市场,故仅为样币。

1、民国二十四年孙像帆船币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1935年中央造币厂以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本位币壹圆币型为基础,修改纪年为民国二十四年,进行铸造。11月3日,宣布实行法币政策,银本位币制度中止。到6月,共铸33569016元。

该币正面中央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环列中华民国二十四年,背面中央海面上一艘双帆船,左右分列壹圆。直径40毫米,重26.63克,成色88%。

尾声

1949年,法币、金圆券、银圆券相继贬值,物价飞涨,国民政府在其管辖的地区试图恢复银本位,挽救面临崩溃金融体系,故在广州、海南、云南等地铸造了大头、小头、船洋,在台湾开铸了孙像地图五角币并大规模生产,但这根本扭转不了大局。在此简单介绍此类孙像币:

1、民国三十八年孙像台湾地图币壹圆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三十八年中央造币厂台北分厂铸造,未发行。

该币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方环列“中华民国三十八年”;背面中央台湾省地图,图上有阳文“台湾省”,海面以密集的平行线表示,左右分列“壹圆”, 面背缘饰边纹,直径26毫米,重6克,成色70%。

2、民国三十八年孙像台湾地图币伍角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篇,金银币卷)》记载,民国三十八年中央造币厂台北分厂、成都分厂铸造。

该币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五分侧面像,上方环列“中华民国三十八年”;背面中央台湾省地图,图上有阳文“台湾省”,海面以密集的平行线表示,左右分列“伍角”, 面背缘饰边纹,直径23毫米,重5.2克,成色70%。

图片来自交易网截图、嘉德拍卖图片、以及资料翻拍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