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社会,处处关系!

 恬淡闲适 2020-01-30

大学时,一位很有哲学修为的文艺理论老师说他要创立一门哲学:关系哲学。那时候,觉得老师很好笑,哲学都是探讨物质、意识的等实体问题,关系怎么能成为哲学呢?

现在看,大学老师的想法还是蛮深刻的!那时候,我简单将世界理解为宇宙,世界观定义为世界由物质还是意识构成的简单思考。所以,关系这种人为确立的习惯性联系不应该具有主体属性,自然不能成为哲学的前提存在。但我们不能将世界简单地用宇宙这一物理属性界定,而还应该具有其生活属性、社会属性。而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其实也是回避了物理属性,而从社会属性界定其哲学的。所以,他老人家定义“人”,说:就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现实属性就是其关系属性,核心是阶级属性。

人情社会,其纽带是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关系,是以其劳动价值,更多的是以其其社会价值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价值的内涵要宽泛的多,比如,一个人有权,其价值就大;一个人有钱,同样可以彰显其更大价值。更要命的是,权力本身是作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职能被膨胀为社会资源的分配,这样,金钱又依附于权力。所以,在人情社会,一切都是围绕权力大小所编织的大大小小的利益圈,叫利益圈太俗,故而取名为“关系圈”,更为高尚的叫法有“老乡会”“师生会”“校友圈”,等等。

在人情社会很难靠能力上位,也很难立足!因为,评价机制并不是你自己行就可以,是在评价方那里行才叫行!所以,人情社会中比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关系”。有关系就能分配到资源,有关系就能获得荣誉,有关系就能有好的平台。这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共识。关系本来是协调个体或实体间联系的润滑剂,反而成了消耗劳动潜能、垄断资源自由分配进而发挥起最大价值的牢笼。这就是为什么人情社会缺乏创新、缺少活力的根源所在。

关系即规则,要改变关系,单纯想换个岗位是不够的,因为规则具有普遍性,在同一规则下,营造的是同一种关系模式。唯一的办法便是改变规则或者进入另一个规则环境中去。想改变规则是极难的,是要掉脑袋的,甚至掉了脑袋还不被群氓认同。所以,出路是什么呢?第一,独善其身,做个游离在规则之外的傻子,不融入任何关系,不沾任何好处,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第二,逃离规则,寻找另一种关系模式;第三,就是积极融入一个关系中,忍气吞声地受关系约束,然后像狼狗一样撕咬对手,争名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