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珍贵的南下照片——衡水县委渡江临别留念

 大道通天下1 2020-01-30

作者:康占营

一张珍贵的南下照片——衡水县委渡江临别留念

这张“衡水县委渡江临别留念”照,是中共衡水县委于1949年2月,欢送南下干部时,在衡水县城拍摄的。因上级要求这次南下干部准备随解放军渡过长江作战,并提出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所以照片标注“渡江临别留念”。 1949年1月上旬,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广大新解放区亟需干部。依照中央部署,冀南区党委和五专署要衡水县再抽调第三批南下干部,并且配备一套新的县级、区级干部班子随解放军南下。1月中旬,在县政府大礼堂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衡水县委书记刘广泉作了动员报告,并带头报名南下。于是,县直机关和各区的主要领导干部都积极报名到南方去,到新解放区去,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1月下旬,正赶上过春节,经上级党委组织部批准,南下的干部们都放假回家,春节后按时回县机关报到。2月中旬,县委召开全县干部会议,宣布新领导干部的任职决定,并且把各区委书记、区长、局长的任命都一一公布。出发前,县委领导与南下干部照相留念。 1949年3月1日,南下干部整队出发。据县城老人们回忆:那天,衡水县政府大院门口两旁,人们敲起锣鼓,挥动彩旗,街道两旁站满了欢送南下队伍的亲友们。县委副书记赵辉和县长高中等领导,在大门口与南下干部们一一握手告别。南下干部们身着灰色军装,沿着东门口街、西门口街,穿过高大的西城门来到隆庆街与北仁街的丁字路口时,西关的各户商家在路口上摆放桌凳,桌上有香烟、果品、糕点等慰问品,人们向南下干部赠送礼品,握手告别,鼓掌欢送。队伍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路经北仁街、南华街,都走出南阁(gǎo)很远了,欢送的人们还站在老槐树下,向南下部队挥手致意。 南下的衡水中队步行来到威县集合,进行集训和拉练后,随“四野”大军向南挺进。据南下干部王建华回忆,他们从威县出发,路经馆陶、南乐、清丰、濮阳、兰考等县到达朱仙镇。由于形势的变化,衡水中队不参加横渡长江的战役了,改从开封向西至郑州再南行,经漯河、上蔡、汝南等县,到达湖北的黄陂县。衡水县来的二百名干部分散安排在湖北省东部的山区县城,同志们愉快地接受分配命令,进入新解放区开展工作。他们来到陌生的山区,依靠党组织,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建立各级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当地的生产恢复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1947年春到1949年春,衡水县先后三批共派出360名党员干部随军南下:1947年5月,冀南区共计800人,第五地委(衡水地委)从各县抽调干部共96名南下,统一编为五大队,由马一之任大队长。衡水县第一批南下干部名单确定为24人,其中女干部6人。 1947年9月,第二次动员一批干部跟随刘、邓大军南下,到大别山区开辟工作。冀南区共1400人,第五地委决定抽调南下干部460名,统一编为一个大队,由行署专员张海峰同志带队。衡水县为第二中队,有干部126名,其中女同志8人,编为一个中队,由县委副书记王锐与县委组织部长韩温甫带队。 1949年2月,第三批干部南下,整个冀南区(临清﹑夏津﹑肥乡﹑南宫﹑衡水五个地委)的南下干部共4000余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支队”,由冀南行署主任、区党委副书记王任重带队。原衡水县委书记刘广泉担任冀南第五地委南下干部大队参谋长。衡水县原计划选派南下干部140人,实际参加210人,其中女同志45人。编入第14大队五中队,中队长是董书立,指导员为王英华,组织部长耿新斗任副指导员,宣传部长赵毅任副队长。 1949年春,衡水县的刘辉、王献光等部分干部又北上,支援北京、天津、长春等地,开展新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参军的青壮年有千余名,分别随“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南下。战士们横渡长江后,有的随部攻占南京、上海,有的入川进藏,有的转战岭南,还有的又北上赴朝鲜作战。他们在各个“战场”上,为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南下干部、战士离开衡水时风华正茂,等再次回到家乡时已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还有的人,再也没有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听一次衡水的乡音了…… 这张照片前排是南下干部主要领导,左起:董书立、耿新斗、刘广泉、王英华。后排是县委主要领导:安国、王财元、赵辉和高中。耿新斗如今已是95岁高龄,其余已先后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