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cx
李谷一是歌唱家吗?李谷一是戏曲艺术家?………… 提到李谷一,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难忘今宵》了。 还有人在知乎上问:“不黑不吹,李谷一在当年的地位相当于歌坛的谁?” 网友无奈,只能答:“把你知道的歌手的名字都加起来吧!”  李谷一,究竟有多大的成就会让这个问题如此尴尬,真实的李谷一有多么传奇!! 让我们一边看一边听,这篇推文有多少洗脑神曲,你会唱多少首? 一、17岁出道,把湖南花鼓戏剧唱红大江南北 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湖南人,1944年生。1961年,她正式出道,是湖南花鼓戏剧院的一名演员。也许你知道湖南有首民歌叫《浏阳河》,你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李谷一曾主演过的花鼓戏《双送粮》的一个唱段,并非所谓民歌。1963年,李谷一和瞿继之(演员瞿颖的父亲)主演此剧,第一次演唱了《浏阳河》,后来,李谷一一唱就是半个多世纪,这首《浏阳河》飞遍了神州大地,飞向了海外。再到1984年春晚她和相声演员姜昆再一次表演花鼓戏,这首《刘海砍樵》里的选段和《浏阳河》一样,因为李谷一的演唱完全从花鼓戏里面独立出来,成为了经典的中国“民歌”。1965年,李谷一主演的《补锅》一剧大获成功,不仅拍成电影,李谷一因此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而这些,只能算李谷一艺术成就的一小部分。 李谷一 浏阳河 1963年录音 来自知音一李谷一的艺术天地 00:00 01:56 二、七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的“小郭兰英“ 1974年,李谷一经过层层考试,考入了中央乐团,这一时期她随中国艺术团多次出访,经常演唱的曲目有《夫妻识字》、《绣荷包》、《交城山》、《浏阳河》等等。她在演唱民歌声音富有张力、善于刻画人物,被人们誉为“小郭兰英” ,也有人称她“中国新民歌之母”。此外,李谷一还录制过《凤阳花鼓》、《对花》、《孟姜女》、《放马山歌》……等100余首地方民歌。 李谷一、郭祥义:夫妻识字 来自知音一李谷一的艺术天地 00:00 02:15 李谷一与郭兰英 
三、美声唱法自成一家,曾被美国指挥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 李谷一曾系统学习美声唱法,于1982年录制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教我如何不想他》、《乡愁曲》等作品,许多成为了范本。她演唱的艺术歌曲既有学院派的专业特点,气息沉稳、处理完整、流畅,同时巧妙结合了一点点个人的“气声“技巧,使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了升华。

她曾师从多位名师,我们试举几位: 金铁霖(时为中央乐团声乐演员)沈湘(时为中央音乐学院老师、文革中为李谷一教学时尚未“解放”)郭淑珍(时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师、著名歌唱家)张丽娟(时为中央乐团著名歌唱家)王品素(时上海音院学院教师)周小燕(时上海音院学院教师、著名歌唱家)谢绍增(时上海音院学院教师) 李谷一与老师郭淑珍教授  世界级的声乐家基诺贝基(帕瓦罗蒂的声乐老师)曾在中国国内讲学大概一个月之久,当时他住在中国大饭店,李谷一的磁带这时被播出。他问:“这是谁唱的,这个人唱的非常好,这个声音非常漂亮。我找了这么久,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声音。”当时李谷一去广州演出去了,别人都以为她唱民歌,而不是唱美声,所以不能参加美声比赛。等李谷一回来后,基诺贝基专门到李谷一那里要了一盘她的专辑,说这就是他要求的水平。80年代初,美国交响乐团指挥戴尔.吉尔伯对李谷一的评价:世上最美丽的声音。有音像公司为此曾专门出版了一盘名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的李谷一专辑。四、70年代后期开始,她几乎垄断了中国影视音乐 1974年,李谷一被调入中央乐团担任女高音歌唱家,曾有资料总结,在5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她演唱了近800多首歌曲,其中近100余首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七、八十年代音乐界的流行语是“每片必歌,每歌必李谷一。”李谷一应当是迄今为止配唱电影歌曲最多的歌唱家,这些由她演唱的影视歌曲迅速蹿红全国。中国电影“百花奖”甚至为她特设了一个“最佳演唱奖”,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如: 电影《泪痕》插曲《心中的玫瑰》(1979年流行于全国,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典歌曲集》) 1978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在1980年评选全国听众最喜欢的歌曲活动中票数位列第一,因政治因素调为第二) 1978电影《小花》主题曲《绒花》,这首歌就不多说了,40年来经久不衰。 1977电影《黑三角》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1989年获得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1981电影《知音》同名电影插曲,曾经登上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流传甚广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以下两首歌曲: 她演唱的电影歌曲总计有300多首,很多都曾在全国范围内流传一时,以下随便举例数首,您还记得吗?如: 电影《火红的节日》(1977)插曲《赠缅甸友人》 电影《樱》(1979年)插曲《妈妈看看我吧》 电影《柳暗花明》(1979)插曲《花溪水》 电影《三峡情思》插曲《三峡有支幸福歌》 电影《第二次握手》(1980)插曲《祖国啊我父母之邦》 电影《爱情与遗产》(1980)插曲《离别了朋友》 电影《年轻的朋友》(1981)同名插曲 电影《百合花》同名插曲 电影《啊!摇篮》插曲 ,《马背上的摇篮》 电影《梅花巾》(1980)插曲《为人作嫁几时休》 电影《扬帆》插曲 《啊!野花》《莫叹息》 电影《客从何来》插曲 《迎宾曲》 电影《南海长城》1976 插曲《永不能忘》 电影《山城雪》1980 插曲《想延安》 电影《火烧圆明园》插曲《艳阳天》 电影《巨澜》插曲《凤阳花鼓》 电影《情天恨海》插曲《何时我俩重相聚》 电影《幽灵》插曲《摘一束玫瑰送于你》 电影《苦果》插曲《我已经爱上了你》 电影《他们在相爱》插曲《祖国春常在》 电影《她从雾中来》插曲《心儿啊!展翅飞向晴空》 此处省略很多首…………………… 电影《黑三角》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电影《知音》同名电影插曲
电影《山城雪》1980 插曲《想延安》
电影《客从何来》插曲 《迎宾曲》
电影《火烧圆明园》插曲《艳阳天》 五、1979年,她拉开了新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
“中国刚刚开始出现这种流行唱法的时候,我认为她(李谷一)最早出现”——乔羽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这首由李谷一于1979年底深情演唱的《乡恋》,被誉为中国内陆第一首流行歌曲。经过岁月的洗涤与打磨,在29年后的中国音乐海洋里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在由深圳商报发起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30首经典歌曲”网络投票中,《乡恋》以66255票拔得头筹。 1980年初,《乡恋》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播出,优美的旋律,李谷一大胆用气声动情的演唱,让那些已经厌倦了单调死板的样板戏的年轻人如获至宝,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受文革“左倾”残余思想的影响,国内的报刊杂志在1980年-1981年掀起了针对李谷一的讨伐之声。说她的歌“娇声嗲气,矫揉造作”, 是“灰暗、颓废、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甚至有人指责她的歌是“亡国之音”。 在1980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15首抒情歌曲”评选中,《乡恋》选票高达15万张位列全国第一。然而,在那个年代,不是公众投票可以决定结果的。中国音协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会上,李谷一的《乡恋》成为业界权威们重点批判的对象。不久,李谷一收到中央乐团一领导的警告。 再紧接着,社会上出现的喇叭裤、港式头和青少年犯罪等,也被人与李谷一的歌声连到一起,《乡恋》被封禁了整整三年。 20多年后,李谷一的女儿回忆起当时母亲承受的巨大压力时描述说:“面对来自全国的批判,整整15天,妈妈都处于严重的失眠和精神衰弱中。她弄不明白,《乡恋》只是一首小小的歌曲,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严重的谴责?”在1980年上海体育馆的演唱会中,万余张票一上午卖空,全场观众在李谷一联唱了12首歌曲后竟然自发跺脚齐声高喊:乡恋!乡恋!她,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唱《乡恋》吗?后果将会怎么样呢?我们怀着既担心又期盼的复杂心情,进入了她所创造的诗一般的艺术境界。三峡雄姿奇伟,气象万千,那怀志远离的古代女子,一步一回首,顾盼流连的神态,清晰如画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歌曲结束,场内人群的情绪达到了沸点,掌声如春潮一般在大厅里激荡。李谷一只好像运动员似的绕场一周,以答谢观众对她的一片盛情。直到1983年第一届春晚,全国观众高密度来电要求春晚导演安排李谷一演唱《乡恋》,这首歌曲才得以解禁,拉开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序幕。附音频 1979 乡恋 李谷一:乡恋 1979 来自知音一李谷一的艺术天地 00:00 03:05 
六、1980年,几乎“独霸”大陆歌坛 “台湾有个邓丽君,大陆有个李谷一”——民间 “李谷一和邓丽君都是时代的坐标,无可比拟”——于丹
“那时候,李谷一是全国最火的歌唱家”——姜昆 “谷一,我就是爱你”——毛阿敏 “郭兰英和李谷一是民族声乐的两块里程碑,不可逾越”——歌唱家彭 1980年,全国听众通过投票评选了15首最喜爱的广播歌曲。李谷一的《乡恋》位居榜首,因为是“黄色歌曲”被拿下。原本第二的《妹妹找哥泪花流》也因为主题不如《祝酒歌》改为第三。即使这样,15首,仍然有4首李谷一的作品。 1.祝酒歌(演唱:李光羲) 2.妹妹找哥泪花流(演唱:李谷一) 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演唱:于淑珍) 4.再见吧,妈妈(演唱:李双江) 5.泉水叮咚响(演唱:卞小贞) 6.边疆泉水清又纯(演唱:李谷一) 7.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演唱:陈蒙) 8.大海一样的深情(演唱:靳玉竹) 9.青春啊青春(演唱:殷秀梅 关贵敏) 10.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演唱:李谷一) 11.太阳岛上(演唱:郑绪兰) 12.绒花(演唱:李谷一) 13.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演唱:关贵敏) 14.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演唱:关贵敏) 15.永远和你在一起(演唱:朱逢博) 李谷一演出盛况 
七、1983年春晚,她一人演唱了9首歌曲 现在的春晚9个人唱一首歌,以前的春晚可有人一届独自唱了9首。也有人称她“春晚之母”。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李谷一成为第一个登上春晚的歌唱家,当时的春晚是由观众点播自己喜爱的歌唱家演唱。就这样,李谷一在观众邀请下演唱《拜年歌》、《春之歌》、《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年轻的朋友》《知音》、《牛皋招亲》(京剧,与袁世海对唱)、《刘三姐》选段(与马季、姜昆对唱)、《乡恋》等九首歌曲,创造了无人能及的记录。1984年,李谷一再次登上春晚,演唱了谷建芬的经典作品《那就是我》等6首歌曲,最后一首《难忘今宵》一发不可收拾地一夜爆红,三十多年年年必唱,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保留曲目。这个就不说了,神曲……
八、力挺谷建芬,演唱其歌曲44首 在李谷一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上,谷建芬老师讲了她与李谷一的情谊。1982年,谷建芬受批判后情绪非常低落,她门庭冷落,写的歌也没人问津了。此时,李谷一给她打来电话,鼓励她不要放下手中的笔,关键时刻素未蒙面的歌唱家给了她鼓励。一天,李谷一打来电话并来到谷老师家中拜访,她们没有谈什么话题,李谷一说,我就要唱你的作品! 李谷一作把谷老师的品手稿都拿走了,一口气录制了谷建芬老师作曲的40多首歌,很多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比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春之歌》、《那就是我》、《擦掉吧伤心的泪》、《采蘑菇的小姑娘》、《我的小路》等等。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八十年代末) 李谷一与谷建芬 
九、1984年首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出几千场 张藜:我一生感谢李谷一 张藜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他说他永远忘不了1984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由于同乡秦咏诚的推荐,他结识了李谷一,他的执著,他的炙热的歌词一下子打动了这位女歌唱家。这以后,李谷一一连唱了张藜十几首歌,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一下子唱红了大江南北,张藜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从此以后,张藜一发而不可收,《鼓浪屿之波》、《山不转水转》、《久别的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歌曲成了亿万人民喜欢的歌曲。张藜自称属于大器晚成型。他少年得志,但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当了20年“反革命”。摘“帽”后,张藜日以继夜地创作,可是,他的风格并不为同时代人认可,几百首歌词竟没有一首能唱得响。后来张藜经朋友介绍结识了李谷一,他的才华打动了这位女歌唱家,李谷一一连唱了张藜十多首歌,其中的《我和我的祖国》一下子唱红了大江南北,令张藜走出低谷,迎来事业的春天。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和我的祖国》盛行不衰,成为了音乐学院的经典教材。这也是一首神曲,白岩松:有多少个中国人,就有多少个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十、创办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挖掘出崔健 1982年,李谷一就着手做创建中国轻音乐团的筹备工作。中国轻音乐团正式获批于1986年。首任团长是我国最富有盛名的歌唱家李谷一。在中国轻音乐团工作的十多年中,李谷一筹划演出了几套轻音乐曲目,带领全团从北京到全国演出上千场,并且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例如,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为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演出等。乐团汇集了李谷一、刘秉义、闵鸿昌等老一辈歌唱家。也培养出了韦唯、李玲玉、付笛声、黄卓等一大批青年歌手。团内拥有我国唯一的一支大型轻音乐演奏乐队,他们在著名指挥邵恩、水兰、郑健等人的指挥下,演奏了大量轻音乐作品。如'爱情故事、梁祝、外国古典名曲联奏、号角'等等。乐队中有国家一级演奏员、森琴演奏家王建国,乐队首席一级演奏员王春生,还有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陆廷荃,以及祖戈、邵学起、苑飞雪、李冰川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演奏家。 李谷一当年曾发掘了不少好苗子,其中就有崔健和韦唯。当年,崔健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摇滚青年,李谷一却认为他是个天才,让他随轻音乐团演出。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她曾经带着崔健给北京煤炭学院演出,据说当时台下的干部们没有听过摇滚乐,坚决要求把崔健赶下台,李谷一当场发怒顶了回去。她说,你们必须听听,艺术流派是多样性的,刚才演出的是摇滚,也是轻音乐里一门独特的艺术。暂时欣赏不了,时间长了肯定就能欣赏了。她的话代表了自己对艺术的态度,也代表了对年轻人的态度。李谷一很欣赏崔健,觉得他聪明、刻苦、有才华,从来不玩虚的。“崔健太厉害了,能够把洋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能让普通人听得懂。”1989年,她团里的女乐手虞进、肖楠等人更是组成了“眼镜蛇”乐队,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女子乐队。韦唯当年就更具戏剧性。“报考中国轻音乐团之前她是内蒙古机务段的一个售票员。第一次上台唱歌,台下没什么反应。”李谷一觉得她嗓音条件不错,需要包装一下。就问她有没有小名,她说有个壮族的小名叫韦唯,李谷一当时就决定让报幕员以后就报壮族歌手韦唯,“结果第二场韦唯再上去,还是那两首歌,可这回就下不了台喽,体育馆都快爆棚了。就这么着,韦唯出名了。”
十一、《我愿是只小燕》意外红遍整个东南亚 这算是一首李谷一的名曲,它红遍东南亚和港台的现象也十分独特。改革开放三十年还没有一首中国内陆的流行歌曲如此奇特地在海外流行。这是首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歌曲,内陆知道这首歌的人不太多,但它却曾红遍东南亚,二十多年前在新加坡几乎和国歌一般,从三岁的小孩到八十岁的老太,无人不知,无人不喜欢。 1979年,李谷一录制了专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歌曲《我愿是只小燕》。这是李谷一中央乐团的同事梁和平为其创作的作品。后来,这首歌意外流传到海外,东南亚人民从此知道了大陆有个李谷一。 据统计,新加坡老牌林竹君、白丽华、大陆歌唱家任雁、曹燕珍、牛艳丽、张咪、马来西亚著名华人歌星巫启贤、星马当年的女歌星戚舜琴、香港歌星关菊英、台湾歌星邓丽君、唐尼、红透新马泰的红歌星谢彩妘、日本歌手林明日香等都曾翻唱了这首歌曲。十二、开创中国戏歌之风 “戏歌”这一命题,应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李谷一提出来的。李谷一对“戏歌”的概念作了阐明。她说,戏曲与歌唱,是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两个不同门类和分支。把两者精心地嫁接、培植后,则形成了一种新的更赋民族化的声乐品种。她认为,戏歌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将中国一些传统戏曲的选段,用唱歌的方法、技巧等元素处理后表达出来。比如,先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等,己有这种结合的演化和雏形。后来,她在演唱《浏阳河》、《刘海砍樵》等作品时,有意进行了定向尝试,也就是说把戏歌化。第二种类型,是用歌曲创作的理念和手法,以中国戏曲音乐的素材和韵味为主旋加以整合,构成新的演唱内涵。上个世纪早期、中期的民歌创作和演唱中,己有不少作品蕴含着戏曲成份。到了90年代,在一些新创歌曲中,这种戏曲风格愈发鲜明性、越加个性化的凸现出来,她演唱过的《知音》、特别是《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我的中国心》等,形成了有浓郁戏味的特色歌曲。那首著名的《故乡是北京》创作于1987年,1989元旦前,歌词作者阎肃老师把《故乡是北京》的曲谱推荐给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的导演袁德旺,出于对京剧的敏感得到了他的认同,《难忘1988》中央电视台晚会上,李谷一把京腔京味的《故乡是北京》奉献给亿万电视观众,很快就风靡了华夏大地。《前门情思大碗茶》,阎肃作词,姚明作曲,是姚明与李谷一合作成功后专门写的,创作于1989年夏天。时任中国轻音乐团团长的李谷一1989年在中国轻音乐团9月的演出就唱了这首歌,又在1990年春晚上将这首歌曲推向全国,流传至今。十三、演唱的歌曲难以统计 李谷一自1961年出道,已经演唱了整整57年了,她唱了多少歌曲由于年代长远至今无法完整统计。在网上能找到李谷一有资料的歌曲726首,保守估计,李谷一的曲目约有800首。 十四、一生获奖无数,难以统计 李谷一荣获过无数奖项,受到过历届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艺术家可谓罕见。 她所获奖项中。许多是“终身成就奖、杰出贡献奖”。我们可以简单列举几个: 1988年,被具有权威性的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 1989年获首届“金唱片奖” 1996年,荣获美国ABI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家成就奖”的金奖。 1999年获CCTV-MTV音乐盛典“终身成就奖”。 2007年获华语乐坛杰出贡献奖。 2012年获CCTV-MTV联合颁发的音乐特殊贡献奖。 十五、扶持新人,节俭从艺 除李谷一的干女儿歌唱家张也,歌唱家雷佳、刘和刚、常思思、于海洋、王传越、付笛声、任静、王丽达、黄训国等等等等都曾受教于李谷一。2018年她举行师生音乐会,张也、付笛声、任静、王丽达、汤子星、刘和刚、战扬、王传越、汤非、黄训国、龚爽、王泽南、于海洋、曲丹、曾勇、周旋、徐晶晶、王鹏、李君、王相周、毛一涵、李梦佳等二十余名她指导过的学生前来,在150分钟的时间里,为观众献上三十三首歌曲。图为李谷一与张也、宋祖英、常思思、刘和刚 然而,李老师常常是一件演出服穿很多年,网友们也有目共睹。 
十六、改革先锋,依然美丽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谷一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作为音乐界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两人之一,她一直活跃在歌唱一线,一路芬芳,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的见证者、亲历者,李谷一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但诚如李谷一说,如果不是赶上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也不会有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用我的余生,在新时代继续努力。近年来,李谷一还演唱了《那溪那山》、《龙文》、《一路芬芳》、《一念花开》、《你让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等一大批新歌,深受歌迷喜爱。 最后,请您欣赏拍摄于1992年的纪录片《缘分,我说李谷一》,其中作品有《乡恋》、《刘海砍樵》、《妹妹找哥泪花流》、《知音》、《我和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等(此片为李谷一从艺三十年纪念)纪录片《缘分-- 我说李谷一》 2020春节将至,让我们期待难忘今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