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对产生“八卦”的争论焦点

 天地虚怀xia 2020-01-30

(关于三个“太极图”理论之二)

      历史上对产生

  “八卦”争论焦点

 

    阐述依三种S线产生三种“太极图”,完成创造“八卦”体系的过程是极浩繁的,需要从创造“八卦”的本源论起。

   “八卦”是怎样产生的?据文字记载历史上存在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太极”的本源是什么?是虚的?还是可见的实体?

    依照《周易》文辞解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这种描述中,由于“太极”只是虚拟而不可见的思维概念,后世并不知“太极”是什么?就不知“两仪、四象”是什么。所以,就不知“八卦”是怎样具体产生的。

    如果转化成科学理论解释:所谓“太极”:即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地球”;所谓“两仪”即是昼夜;所谓“四象”;既是昼夜运转一天中的“中午、深夜、黎明、黄昏”。

    以此思维模式解释创造“八卦”的本源原理即:伏羲氏依“阴阳爻”模拟“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转一天”中呈现的“中午、深夜、黎明、黄昏”四种现象,和“上午、上半夜、下午、下半夜”四隅的现象和规律,创造出了“三爻”组成的“八卦”、“六爻”组成的“逆数六十四卦”、顺太阳运转程序创造了“后天八卦”。依此思维模式就可以使“太极图”与卦象和阴阳数都能完全相对应。

    依“圆圈数”模拟“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转一天”的八种自然态之象,即创造了“河图、洛书”,并以此现象和规律的法则产生了《易经.爻辞》”。依此思维模式就可以使“太极图”与“河图、洛书”的阴阳数完全相对应。

    因此,“太极、两仪、四象”,只是《周易》作者对“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转一天”现象和规律的虚拟名辞而已。只有以此思维模式,才能与《周易.十翼》文辞的真实涵义完全对应。如:

    “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说卦传》第一章);所谓“两地”,即地球自转中的“昼夜两面”;所谓“阴阳”,昼夜;所谓“刚柔”,“昼的阳刚,夜的阴柔”

    “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叁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系辞传·上》十章);所谓“叁伍以变”,是太阳、昼夜运转过程中“始、盛、终”的“三极之道”、和昼夜运行“五步”就发生“光明与黑暗性质变化”的法则。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说卦传》第三章);“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是对“八卦”生成后,卦象与地球“昼夜两面”中、四面八方相互对应的描述。

    模拟演示和还原验证证实:伏羲氏是模拟“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转一天”的八种自然态之象,创造了一个“八卦”体系,这种本源原理和程序方法的思维模式,与《周易.十翼》文辞的真实涵义完全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遗憾的是,自古以来的思维理论,已经从诸多方面与地球上的现象和规律相联系。但是,最终,未形成模拟“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转一天”创造“八卦”体系的完整理论体系,致使“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概念理论,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理念。

    需要证实的是:依一种“太极图”的模式,无法完成模拟“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转一天”中多层次的法则。因此,创造“八卦”体系的过程,运用了一个竖S线和两个横线组成的三种“太极图”。如果依一种“太极图”的思维模式,就无法理解“八卦”与八卦“体系”的关系。(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