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丝山,这是老名,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二十世纪末,丝山,已唤作“卧龙山”了。 卧龙山,位日照新市区以北12公里,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内。走向北偏东25度,海拔411米。 东临大海,西与河山遥遥相峙成重关之势,南和奎山隔海相望如旗鼓之状,北绵延至古镇两城。 与奎山、岚山三座山延伸入海,构成日照沿海基岩沙质岸。 俗话说:山多高,水多高!丝山之名,即因雨后“悬流如丝”而名。 不仅如此,丝山水脉甚旺,以至《青岛名胜》记:沐官岛,位于琅琊海滨的小岛,面积约0.4平方公里。相传因秦始皇求仙,其从官沐浴于岛上,故名“沐官岛”。 岛上曾有甘泉,地处海滨,潮来则隐于水下,潮退即可取用,据说水脉连接日照丝山,故又名“丝山泉”。泉今已湮灭。岛上有秦始皇沐浴的古迹。 丝山山势迥环,宛如画屏,林木葱郁,景色诱人。登山,多沿山南麓,顺百层石阶拾级而上,可直达顶峰。顶峰有一巨石,远望状若张口向海高唳的鹰嘴,人称“鹰嘴”。 “鹰嘴”前方,有一方正平坦的十几平方米的巨石,传说是“八仙”弈棋的宝地,名“石桌”。 主峰东,由群峰环围主峰成一宽约60余米的峡谷,俗称“黑涧沟”,又称“胡同口”,涧两边是百丈悬崖,光滑陡立。峭壁岩洞中,栖息着无数鸽子、鹰等。 “黑涧沟”地势险要,行人出入甚为困难,涧中仅中午可见阳光,余时光线幽暗。 相传,杨广兵败,曾困于此。 杨广,即大名鼎鼎的隋炀帝,一生跌宕起伏,既曾随其父隋文帝杨坚南征北战,奠定大隋一统江山; 亦曾自山东半岛多次水陆东征高丽,屡战屡败; 终因荒淫无度,成亡国之君。 杨广兵败“黑涧沟”,何因、何时、何果,仅为当地传说,史书无记。 02 丝山北麓,有驻跸岭、驻跸庙。驻跸岭虽乃周围约2.5公里,海拔不足百米的一土岗,可这是个有“来头”的地方。 一说这里曾是秦始皇的古战场,曾屯兵于此,故至今还有两个老村:东屯、西屯。 一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曾驻兵于此,并敕令尉迟鄂公监修“驻跸庙”,岭内有卸甲庄,为唐太宗卸甲歇息之地,今山岭村庄尚在,庙宇已不复存。 清光绪《日照县志》记: 有褚遂良书,今存残碑数十字。相传李世民东征驻兵于此。 丝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考古发现,这里有旧石器遗址、岳石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和汉文化遗址。在东南麓商的周文化遗址中,有“太公祠”。 太公祠前面便是棘津——姜太公钓鱼处。清康熙、光绪《日照县志》对此均有记载。 沿太公祠东去,滔滔黄海中,有风光秀丽的岛屿,传说是姜太公钓鱼处,故称“太公岛”。 丝山胜景,多与神仙相联,有“小蓬莱”之称。 如侧身可入仅容数十人的“神仙洞”,相传古时有许多和尚、道士在此参禅打座。 如成正果,即可沉洞中深潭入海,脱俗成仙。佳景多墨宝,自古文人游客在丝山一竞文笔。 03 古留李麟圃七律: 丝河相对俨重关,一望苍茫见远山。烟笼螺髻添新沐,雨点峨眉失旧弯。海气东连罨青昼,奎峰南接碧孱颜。与图千载夸名胜,应有灵仙在此间。 如今,千年丝山改口“卧龙山”了。 随着卧龙山街道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幸福文明”的新街道后,现在大家提到卧龙山,便会想起这是个青松翠竹掩映,历史悠久、文化飘香的地方。 闲暇之余记得来卧龙山上亲自感受一番哦! End 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 主播|春璎 编辑|春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