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1778—1861),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晚清著名理学家,后内召为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周围聚集了倭仁、吴廷栋、何桂珍、吕贤基等一批理学名士。曾国藩读了三十年的书,但一遇到唐老,就发现那些书白读了。 道光二十一年,道光帝在乾清门接见唐鉴,曾国藩恰好随侍在旁。道光帝夸奖唐鉴治程朱之学有成就,是个笃实诚敬的君子。道光帝对唐鉴的称赞,引起曾国藩的深思:自己在皇上身旁,要得到皇上的重视,必须要投皇上所好;看来皇上看重的是德行的修养,是对义理之学的研究。 ![]() 几天后,曾国藩到唐鉴家以弟子之礼拜见,作为同乡,唐鉴也乐意地收下了这个新门生。 曾国藩向唐鉴请教检身之要、读书之法: 唐鉴说:“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切不可视为浏览之书。检身之要,我送你八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老夫,生平所精者,亦不过《易》一种耳。"曾国藩听了镜海先生这番话,有昭然若发懵之感。” 关于检身、读书,曾国藩思索多年而不得要领,唐先生居然八个字就为其提纲挈领了。 ![]() 在唐鉴面前,曾国藩深觉自己学问浅陋,他继续请教请教为学之道: "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曾国藩又问:"经济之学呢?" "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中。"唐鉴的答复明确而肯定。 "请问先生,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 "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经唐鉴逐一指点,曾国藩于学问之道和修身之法似乎一下子全明朗了。唐鉴又告诉他,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办法是记日记,并说倭仁在这方面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行,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又说自己记日记一一如实,决不欺瞒,夜晚与老妻亲热,亦记于日记中。曾国藩听后心中暗自发笑,也佩服老头子诚实不欺的品德。 ![]() 自从跟着唐鉴学义理之学后,曾国藩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自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又作《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各一首,高悬于书房内。朋友们见了,无不钦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