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相面术:“两腮无肉,必定难斗”,后半句更经典,值得用心体会

 激扬文字 2020-01-30

传统文化中最具争议的话题莫过于封建迷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清晰明朗,这也是对古人大多封建思想争论的源头。在笔者看来,争论是大可不必的,客观的看待古今文化才是应有的态度。只有置身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明白其产生是客观必然的。

就拿古时候的相学文化来说,我们不可否认其确实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古代名家的相关著作也确实有着不少的实践案例,之所以会被今人嗤之以鼻,还是因为相学本身内在联系庞杂且过于晦涩高深,常人难以企及。加上古代知识的获取门槛较高,使得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使得相学文化面目全非沦为欺世盗名的典型。

虽然面目全非,但从民间俗语中还能窥见一些端倪。相学本身高深莫测,但百姓却结合自己的经验有了另一番解释虽过于主观但颇接地气,就拿这句俗语“两腮无肉,必定难斗”以及其同样精彩的后半句就时常成为老百姓判断人品优劣的第一根准绳。

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我们都时常从其口中听到他们在谈论别人时总不免会先论其长相再定其人品,最为常见的莫过于那句“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一看到底看哪里呢?自是面相无疑。虽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人的第一印象并非建立在眼睛上而是在脸上。

即便是今天,大多数人看人还是先看脸,当然今天看脸志在颜值,古人看脸却在人品。所谓“两腮无肉”在今天看来颇有些锥子脸的样貌,很多人整形后大多也是此等模样。

古时候谈不上整形,俗语针对的也是原形,在古人看来,当遇到脸上紧绷无肉且下巴略显尖突模样的人时就要多加提防,更不可轻易与之交心。

他们认为这种面相的人心狠手辣,精于算计,往往为了目的不折手段,如果不加提防被其出卖恐还蒙在鼓里,所以才有了“不可交”一说。

这句话的后半句说的是“满脸横肉,鸡飞狗走”,要说上文讲的脸上无肉的人是工于阴谋的歹人,那这后半句说的便是不讲阴谋的恶徒。时常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些穷凶极恶欺压良善的人大多都是一脸横肉凶神恶煞的模样,其目的正是为了应和观众普遍的善恶观以达到一眼便知产生共鸣的作用。

其实横行无忌鱼肉乡里的人之所以满脸横肉,正是因为其作恶的时候时常要摆出一副凶恶的气势恫吓良善,久而久之脸上的肌肉因时常挤压开始产生纹理,日积月累便成了代表性的横肉。

他们所到之处横行无忌,掀摊赶人如同鬼子进村一般,所谓“鸡飞狗走”也是再形象不过了。虽然古人将两句俗语作为判断人品优劣的基本依据,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古人文化程度有限,加上这些面相的歹人在生活出现的概率确实较高所致。如今知识的普及与开放,识人的学问再也不局限于以貌取人的只言片语。

庄子的《九征》,刘向的《说苑》,曾国藩的《冰鉴》等等圣人智慧也是用之即来,虽然看似复杂,但终无外乎“察其言,观其行,问其志”,一个人的德行与成就察此三样自当原形毕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