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色革命”变“白色污染” 农业地膜何去何从?

 石0610 2020-01-31

摘要

农用地膜的使用为提高作物产量带来革命性突破,但地膜处理不当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政策的支持下,地膜的回收以及利用生物降解材料代替传统PE膜等,或许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地膜在农业中的使用非常常见,能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据统计,我国地膜使用量高达百万吨,地膜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wind

但是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膜不当处理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地膜通常为聚乙烯材料,降解周期十分漫长,残留的农膜对土壤结构会造成严重破坏,反过来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同时,不少农户采用焚烧法来处理地膜,对水和空气造成新的污染。长期“重使用,轻回收”使得农膜在助农与减产的天秤上往不利的方向倾斜。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政策来处理农膜回收问题,确定了“2020年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地膜覆盖面积基本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并期望“到2025年,实现农膜基本全回收,全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和支持使用生物可降解薄膜来代替传统的PE膜等。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物降解膜后期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不会产生危害。聚乳酸(PLA)是目前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的生物基和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可以用玉米、木薯、秸秆等可再生生物质作为原料,来源广泛且可再生。PLA 使用后可以堆肥降解成CO2 和水,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但是目前生物降解地膜强度有待提高,降解的可控性有待增强,同时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击破这些难点将有望促进生物降解膜在农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资料参考来源:废塑新观察,重庆日报等,由生物基能源与材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