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宋词“开山之祖”,曾在雨后写下一首词,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古稀老人赵 2020-01-31

在北宋初期,文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流派是西昆体,它是晚唐五代文风的延续,艺术上片面的追求形式美,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但从整体上看,其思想内容却贫乏空洞,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宋初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一直反对这种文体,他关心现实,接近底层社会的百姓,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他的诗歌富于现实主义,题材广泛,对开辟宋词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他曾在雨后写下一首《苏幕遮·草》,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询问。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词的上片描写雨后江天之景,在辽远的背景与荷花衬托下,突出青草之美。雨后初晴,平坝远伸,远处的庄园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显得十分深远,而芳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娇嫩。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这三句进一步称赞雨后芳草的美,写新荷映衬下青草之鲜美。“庾郎”,指荷花。这几句将春草比作大地的春袍,十分贴切,自然。

下片写春草之情,突出春草的多情。“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这四句写出了春草的依依之情。游子久久不归,它那萋萋的样子,仿佛是埋怨游子不记得归期。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这几句继续申诉芳草的幽怨:梨花落尽,春天即将过去,游子却还没有归来。最后以景结情,将春草的幽怨与景色的凄迷融合起来。王孙不归,多情之芳草最终落入苍凉之境。

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绪,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让读者于言外得之,因此这是一首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主张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