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个教程很简单,前期准备是重点,后期只要简单几步就可以实现。如果你也有一个阳光充足的场地,按照以下方法,也可以拍出同样的效果。 妆造1.1 头发 用蛋卷棒将模特外层的头发卷一下,不用全部都卷,不然头发会过于蓬松。发饰选择了红色宽发箍和超大的蝴蝶结发夹,增加复古感。 1.2 妆容 妆容比较简单,可以选择一个比较日常的妆容。我加重了模特的腮红,正常看起来超级红,但是上镜后会有很可爱的感觉,这招很有用! 1.3 服装 衣服我选了红色格子和纯白色的连衣裙套装,比较符合复古、少女的主题。纯棉的质感更能融合主题。 相机设置2.1 人像详细设置 这个设置我基本每次都用,我想要的是高饱和度、低锐度、低反差,这样拍出来颜色更鲜艳,人物更加柔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2 白平衡 既然是暖色调,我将k值调到5300,人物会偏黄;白平衡漂移在红色和粉色区间,给画面增加红色调。 2.3 三要素 这三个值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设置。我拍摄的时间为下午1-3点,阳光很强烈,相机设置避免了画面过曝。 拍摄过程3.1 拍摄工具 因为阳光很强,我大部分选择了侧逆光和逆光拍摄。为了避免人过黑的情况,也为了给画面增加更多的暖色调,我用了金色反光板照亮人物主体。也可以给画面更多趣味。 3.2 拍摄角度、模特动作 在较小的空间内尽量尝试多角度拍摄,近景、远景、加前景等等。模特可以闭眼、眨眼、蹲在椅子上、趴在床上、照镜子等等。 后期4.1 原图分析 根据前面的相机设置和拍摄手法,我们可以得到这张原图。我们对它进行分析: a.镜子中有个巨大反光板,需去除 b.画面有点暗 c.饱和度稍微有点高 4.2 整理背景,加杂色 打开ps,首先用盖印工具将镜子中的反光板去掉。然后打开 exposure,加适当颗粒,让照片显旧一点。 4.3 增加亮度 添加亮度蒙版,亮度+37 4.4 降低饱和度 添加自然饱和度蒙版,自然饱和度-12 对比我们以徕卡MP为例,先来看看它的正面卷片钮:底片的回卷与取出,如上片杆无法拨动时标示底片已经拍完,此时必须将底片回卷到片筒内。 1.将过片钮转向R。 2.将拉起式过片杆向上拉起(最高约11mm)。 3.顺时针转动,直到感觉底片被拉回的阻力消失为止。 4.打开相机底盖。 5.掀开相机底盖。 6.取出片筒。 有些底片的末端没有固定好在底片筒的轴心上,列如使用分装片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此时请按下列步骤处理: (1)在全黑的暗房取下相机底盖。 (2)握住相机,将底部朝下。 (3)按下快门,转动上片杆数次后底片会滑落下,请注意那好相机以避免掉落。 取景窗:经强化镀膜能在非常亮的环境中看清楚LED中的信息,镜面上有刻取景窗的放大倍率。 电池盖:电池型号LR44 1.5V 1.电池盖逆时针旋转可以打开。 2.在常温环境每次拍照测光14秒左右,全新的电池大约拍3600张,也就是大约36张的底片100卷。 注意: 1.有时会因为电池触点不干净导致电力中断。 2.电池需要更换的时候会在取景器LED的位置提示更换电池。 再来看看它的背面在这说一下测光信号:左边箭头欠曝提示,右边箭头过曝提示。 感光度拨盘:手指用力按住中心转动拨盘直到自己需要的感光度数值对准(ISO6---ISO6400)胶片感光度是多少就调到相应的数值,如果胶片感光度是ISO100拨盘调整到ISO200,这样曝光会欠一档,如果拨盘调整到ISO50,会过爆一档。拨盘里面的数值每一档过渡也可以分1/3档递增。 接下来是顶部结构快门钮:轻按快门钮时,如果已经上片则可以触动测光表,轻按快门钮,测光表会持续开启约14秒,其讯号会在取景窗中提示,按下快门的动作应该要轻,并且不要将手指迅速弹起,手指应该持续按住快门钮,知道快门结束完成所有动作为止。 拉起式过片杆:过片时需要把卷片钮转到R。 速度拨盘: 快门速度1秒到1/1000秒的快门速度,橘色的或者是红色(在黑色机身为橘色,在银色机身为红色)的‘’闪电‘’符号,则代表1/50秒的闪光灯同步快门。 另外B/OFF则代表(触动B门功能,相机的快门帘会根据快门钮压下的时间而保持开放的状态/OFF关闭测光表电源)。 上片杆: 上片杆只有上片,上快门以及触动底片张数器的功能,可以一次将上片杆拨到底,也可以分多次以较短的拨片幅度上片。 内部图解安装交卷图解注:胶卷保质期一般是一年,刚出厂的胶卷色调往往偏蓝或偏绿,一般离失效期6~10个月的胶卷性能最好。 所以有经验的摄影师都将胶卷放在20°C左右的干燥室温中,到了最佳期后,立刻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可有效延长最佳期限,使用时胶卷需要回暖使用。 第一,打开一张你超级喜欢的图片 大图模式 复制图层(ctrl+J)→滤镜→液化(默认快捷键 shift+ctrl+X)(一定要先液化,在磨皮!!!) 大图模式 【高低频磨皮】 将液化好的图层复制x2,并将上面的图层命为“高频”,下面图层命为“低频”,并建组,如图 大图模式 在继续下面的步骤之前,我们得先了解高低频的磨皮原理: 我们暂且将皮肤分为两层,即皮肤底层,和皮肤表层。 粗毛孔、痘痘、痘印往往在表皮上,而高低频磨皮的用意即在于,将皮肤的底层和表层分开,先用低频做好皮肤底层的颜色过度、再用高频修图皮肤将修复好的皮肤表层的纹理叠加在皮肤底层上,即会呈现一个完好的皮肤。 大图模式 画渣示意图,理解就好别在意细节… 那么我们继续修!! 做底皮 ⒈我们先将高频图层的小眼睛点掉,然后选择右边的修补工具(shift+J)将脸上大的,明显的痘痘去掉。 大图模式 将小眼睛点掉,使高频图层不可见,修补之前 大图模式 修补之后 ⒉滤镜--模糊--高斯模糊(通常我用的半径数值是6。具体数值随意,就经验来看不要高于6比较好) 大图模式 ⒊点开高频图层前的小眼睛,使图层可见。选中高频图层,图像--应用图像 大图模式 参数一定不能变。一定不能变。一定不能变。 再次强调:数值如图,此处参数一定不能变。一定不能变。一定不能变。 确定后,混合模式选择线性光。 大图模式 混合模式-线性光 然后,我们建一个观察层。为什么说是观察层呢,主要是它的存在对于图像来说没啥特别大的意义,是便于我们观察图像细节而存在的。 大图模式 点击箭头指向的小标志 选择黑白,再选择曲线,然后建组。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曲线调整很随意,根据不同的需要会做出不一样的调整。 这样我们就可以吧脸部的细节看的更清楚了 大图模式 选中高频层 用修复画笔工具或者盖印图章工具将痘印痘疤和你不满意的地方修复 (建议使用盖印图章,修复画笔工具在修补过程中容易丢失细节。) 大图模式 完成咯 最有shift+ctrl+Alt+E,盖印图层,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数值不大于4),混合模式柔光,即可找回皮肤细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