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看不懂歌剧音乐剧?你该做做这些功课了

 笛韵悠然 2020-01-31

 《从翡冷翠到百老汇:歌剧、音乐剧与西方文明》

 第一季 

去年,我到湖南卫视看一档综艺节目,《声入人心》,36位歌剧和音乐剧男歌手的表演不但声入人心,更是耳目一新,甚至狠狠震撼了中国的古典音乐圈!

音乐剧和歌剧一直是小众文艺,演出售票相当困难,可是这些王子气质、天使颜值的男孩们居然让这个节目做成了爆款,偶像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走红直接推动了中国音乐剧和歌剧整个产业的发展。

 后来参与节目的聚橙公司找到我,问是否愿意与他们签约的歌手一起制作一档歌剧音乐剧的艺术教育节目,经过来回协商,我们给课程取名为《从翡冷翠到百老汇:歌剧、音乐剧与西方文明》。

 徐志摩把佛罗伦萨翻译成翡冷翠,一身民国诗意,佛罗伦萨这座城市在中国的知名度,正是来自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只是很少人知道,这座文艺复兴名城也是意大利歌剧的发源地,百老汇则是名闻遐迩的音乐剧中心。从翡冷翠到百老汇,讲的是经典歌剧和音乐剧,是歌剧的历史流变及其与音乐剧的传承。

 而我觉得,只讲歌剧与音乐剧似乎少了点什么,我主要是从歌剧和音乐剧里面了解西方历史、文学和社会风俗的,歌剧给我们展开了欧洲不同时代的一幅幅世俗风情画,这些故事、玩笑、音乐和歌词里面传递给的细节与信息,或许比历史书上记载的更有趣,甚至更真实可信。我们现在去看三四百年前的人们,书中的,画中的,雕塑的,那些骑士、教士、游吟诗人、炼金术士,他们的行为和想法或许看起来有些古怪、难以理解,但我们听见他们的歌唱的时候,忽然就懂了,歌唱让古老的灵魂复活了,我们听见乐句中的欢喜与哀伤,听见胸口的热气,古老的画像纷纷活过来了,变成一个个活生生血肉俱足的人。这种理解,是历史书和文学作品难以直接抵达的,但音乐可以。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尤其在歌剧里面。

 公司推荐给我一位助讲嘉宾,他叫高杨,只有23岁,是声入人心学员,一位新晋音乐剧偶像,来自维也纳的普莱纳大学。我去看他演音乐剧,为现场粉丝的热情震撼了,后台满满的礼物和鲜花,粉丝们陪他飞行,陪他演出,每天在微博超话为他打榜,每到一座城市为他租下巨大屏幕投放广告。这是90后的饭圈文化,我们年轻时可没见过这阵势,新一代人到底没有生存压力啊,可以任性追星,我想起好多同学说,我们90后已经不谈恋爱了,因为好玩的事情太多了忙不过来呢,这么说,饭圈倒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无爱的世纪,让我们为偶像疯狂!

 高杨身高1米87,长得竟比女孩更精致秀气。据说他小时候是个小胖子,到了17岁忽然蹿到了一米八,高海拔改变了他的骨相,五官变得凹凸有致,电视和海报总是把他的脑袋拍大一圈,看起来又帅又萌。男孩一旦美貌起来就会超越女性,他们兼具了男性的挺拔帅气与女性的细腻甜美,阴阳调和,自我圆满。有这样一个助教可不得了,班上的女孩们还能认真听课么?

 我们一起录了三天节目。为了顺利录制,我把文稿全都写好打印好,23岁的年轻歌手讲课没有经验,我让他挑选其中感兴趣素材的随便谈谈,讲不下去了我自然会接上,而高杨非常绅士,总是不好意思照搬我写的文稿,讲了他的不少感性经验,在国外留学和演出见闻,为我的课程更正查漏,还在课余高歌一曲祝酒歌。

 他是个有意思的男孩,皮薄心细,轻声细语,异常聪敏,却从不想力争上游,不跟兄弟们争夺登台的机会,也从不计较工作中的利益纷争,就像外表一样纯真美好。他只是喜欢唱歌,因为高大美貌被这档节目选去充颜值,然后自己觉得莫名其妙火爆了。其实这个95后好看地挺有风格,眼角眉梢细细拖延,有点清醒,有点百无聊赖,好像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但这种水仙气质又非常适宜他。其实不同年代的青春都有类似的烦恼和困境。但95后的真我和内向其实很珍贵,可以让他们保持才华和真气。

总之被那么多女孩爱慕着,又幸运又有点尴尬,为此他觉得应该更努力。

这一年忽然站到了强光下,男孩飞快地成长,迅速发展了自我意识。95后到底不一样,他没有被名声迷失,也没有急着做人生规划,他想做一个更像自己的人,“可以陪伴自己的自己”,过了半年听高杨唱的新歌《大海港》,没想到比我想象中更丰富敏锐,唱出了每一个音符字词中的幽微音色与情意,歌声依旧清亮,伤感像年轻的泪水清澈流淌,在视频里高杨变得更简洁锐利了,继续在饭局上心不在焉,继续在直播里轻声说着俏皮话,他想要拥有更多力量,可是歌声里泄露了脆弱的本质。很高兴看他修炼出这种艺术家的复杂矛盾气质。我总觉得他的天赋不仅在歌唱,那种青春怅惘的气息会让他成为一个内心丰盈、有晴有雨、浪漫哀愁的演员。

 在第一季里面,我们一起讲了15节课,详细解读了最经典的两部音乐剧《猫》、《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一部歌剧《茶花女》。这些剧目目前正在国内巡演或即将展开巡演。用十五节课讲三部名剧,花了很多时间备课,我希望它成为一门精讲课程,详实丰富,深入浅出,甚至可以成为聆赏歌剧和音乐剧不可绕过的参考文献。

 在此之前我讲过600集的古典音乐课,也讲过200集的儿童音乐课,觉得每天10分钟一讲的“一听就懂”音乐课多少有点不太靠谱,我们已经被碎片信息包围了,走马观花也已经头晕。那些数百集的课程,看着性价比高,其实大家学到后面忘了前面,能从头学完的寥寥无几,对师生都是一种浪费。在这里要感谢得到的朋友们,罗振宇、脱不花和他们的团队,一直给我很多的建议。他们建议做一门带领大家一周坚持听五节课就可以掌握一部经典的课程,耗时不长又详尽生动,全程伴随大家读透一部经典。我觉得这种课程模式非常符合音乐剧和歌剧,音乐剧和歌剧的票价不菲,花高价买的音乐剧和歌剧的门票,自然希望充分解读又节省时日,更希望值回票价。这门课程后来做成了视频版本,没能在罗振宇老师的“得到”上线,深表遗憾与感谢。

这个冬季很多行业一片黯淡,经济低迷,只有音乐剧在国内一径飘红,追随者壮大,各地歌剧院纷纷落成,每周有国外顶级团队携名剧登陆中国。音乐剧能成为时代的风口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像看着一个才华横溢的歌手从岌岌无名到终于踏上万众瞩目的舞台,开口第一句就让人热泪盈眶。在此之前它在中国真的太难了。

 愿我们在热情的音乐中渡过严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