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教请教,非“请”不“教”

 wsjmto 2020-01-31

文/林夕之林

这几天闲来无事,看了篇公众号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寒门学子,即将研究生毕业。他的文字里到处是对现实不公平的控诉以及对未来的恐慌。读着他写的文章,我想起了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时,也是同样地戾气漫溢。

但实际上,这种戾气是没有用的。他抱怨城里的孩子一出生就在罗马,可就是有这样的孩子啊。人家父辈的努力自然是不能被忽视的。他抱怨自己这一路走来,经历了比城里孩子多得多的坎坷,可城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靠的绝不仅仅是爹妈。中国的高考还是非常公平的,城里的孩子为了高考,也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他甚至觉得自己未来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城里的孩子,单一个房价就把自己与城里孩子的差距拉大了许多倍。可是,中国的青年,不论是哪一代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但每一代的青春,都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我们也生在最坏的时代。成不了大事,只能怪自己无能,不要过多地苛责外界环境。

被戾气包围着的年轻人,是可怕的、可怜的、迷茫的、痛苦的。我便作为过来人开导了他一下。

我告诉他说:“你花了别人十倍百倍的努力爬到了一个高度,伤痕累累,但是不能总是跟同形的坐缆车的人袒露伤口,告知他们你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因为,他们不感兴趣。那不是他们造成的,而且他们现在的成就也不仅仅就是因为他们坐在缆车上,与他们自己的奋斗是分不开的。你也不能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让这戾气伤害你,再强大些,消化掉它。我从山脚爬上来的,跟你们坐缆车的一样,并且以后也不会比你们差。如果你本身就有成为富一代的决心,没有富一代的爹妈还算个屁。”

本来嘛,现实就是这样,一个在年幼遭遇意外致残的男孩在长大后会觉得命运不公平,会觉得为什么是我?与他相比,你是幸福的。但你却一直在向上攀比,而不愿意向下理性。

为什么是你,可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命运给我们什么样的牌,我们无从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手里的牌尽可能地打得漂亮。

我这样客观善意地开导,却引发了不堪入目的回骂,说我在荼毒生灵。

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请教,非请不教。因为,你不知道你教的是人是鬼。若是有“请”,教或不教,得看看求教者是否值得。

毕竟农夫与蛇的故事家喻户晓,没有人想做农夫。

孙俪之前资助过一个大学生,他在得知资助者是孙俪之后,觉得孙俪每个月资助的钱太少了,便狮子大开口。

之前朋友圈热传一个截图,上面写到他朋友因为身患癌症,不能继续资助已经资助了尽十年的学生了,于是委托另外一个朋友继续资助。没想到受助者在一两个月没有收到钱的时候,气急败坏,跟资助者说:“我不管你什么原因,你答应过要资助到我们上大学的,但是我们都两个月没有收到钱了,你这不是骗人吗?我们还指望着你走出大山呢,你怎么能这样?”

拥有混蛋逻辑的人不在少数,往后余生,要分得清人鬼,辨得出蛇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