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明又有什么不好

 Jamiuw 2020-01-31
如果以佛教的理念来看,读到这本书就是因缘。
记得《金刚经》里佛陀说,若读此经,并信奉其中的一句话,则所得的惠泽胜过对佛用万两金银的供养。(大体就这意思吧,我背不出原文)
我是因为这句话而流了眼泪的,你只要想想,这是怎样的对比。你只需要微微靠近这扇门,哪怕就只是为门里的歌声而留一下脚步,哪怕你还怀有九分怀疑,只有一分好奇,便已经可以洗清净此一生的罪孽,
这是怎样的救赎呢?
佛给了我们一整个世界,而只需要我们向他做一个伸手向往的姿势。
我喜欢理佛的人身上所应当有的那种落落大方,那于一片茶叶中窥见花红柳绿之原色的智慧,以及与这样宏大的智慧所非常不匹配的淡薄和清冷心性。
我不喜欢寺院里穿油腻袍子的和尚,暧昧不明的笑容,或者香炉里用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线香供奉着的那个虚形。
在接触佛教正统的理念之前,我也曾一直认为这就是迷信。而出家人呢,左不过是各类电视剧中只会念一声佛号的摆设。
以及,“色即是空”,被一次次解释为直指性事或与性相关的东西,显得非常牵强和莫名其妙。
总之在人生的前25年里,我对佛这一概念充满了无视,甚至是某种程度的不屑。
然而我终究还是拜倒在因缘二字之下。
佛教的思想,非常奇怪的,许多人是在大痛后,拿来当解药读的。
说实话,我觉得人若是真的痛到极点,那真是无可救药的事。佛是救不了人心中的苦的,就因为救不了,佛才一直存在着。
因为只有一项事物在一直企图抵达或接近某种状态时,才会相对永恒地存在。无论是放弃接近还是已经接近,都是一种停滞。
我是先在很晦涩的情况下读《金刚经》和《心经》的,回头来看作为入门书的《正见》,可谓浅显。
佛教的理念是真正向死而生的哲学,这让我觉得很荒凉。它首先告诉你,生命是如同海边飞沙一般,不定、无常,甚至经风就散的,而且它告诉你,这是既定的,无可避免。
我有时候想,人类对永恒的渴望,或许就是因为自身有那么多的局限。西方哲学总给我一种过分自信的感觉,哲学家们就像先知一样,用解剖刀给你分离解析,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冷冰冰地向世人说教。而且他们还认为,他们自己的发现是可以反抗命运的方法,并且认为,只要努力,人类就一定可以突破自身的种种局限。
西方的哲学就像青年人,盛气凌人,勇往直前,不计较后果。
佛教相比之下,更像老人,这一生便已看遍,什么都懂得了,可是待要说时,又发现无从说起,已经未语泪先流了。
哈,可是,其实佛教的理念真的是给痛苦的人用的,至少是给自以为痛苦的人用的——因为有很多人,即使身在地狱,也没有觉得痛。
所谓的无明带来的痛苦,只不过是自身的欲望膨胀,而又无法得到满足时的挣扎。这里首先肯定的,是人类本性里的自私。
若是翻翻检检,所有的无明我都占了——各种各样的执。
我执着于“我”的存在和体验(就算佛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我”存在,就算我深信,可我还是要不断确定我自己的);我也执着于对美好的人和美好的物的向往,就算把美人全部在想象里分解成眼睛、皮肤、肠子,我也还是喜欢看的;我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虽然我可能爬了一辈子山,当终于到达景点时,天却全黑了,我也要尽力去爬。
我在这一切执与欲中跌爬滚打,执迷不悟——根本不需要悟。
有人告诉我痴迷是苦——但痴迷不苦,在矛盾要不要苦时才苦。
说到底,有苦是太爱自己的表现。若是有着纵使一死,也要为某执痴迷到底的觉悟,就也成了一种幸了。
可那是不是就不算是无明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