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写了一首诗被誉为七言律诗第一, 比七步诗还绝, 至今难以超越

 江山携手 2020-01-31

最近有部电视剧火了,它叫《庆余年》,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也看过或者略有所闻,在第7集里,主角范闲参加诗会,在写诗之前,他自信地表示“你们要是能写出更好的,我这一辈子都不写诗了”,最后他悠闲地写下一首诗,然后念出。

顿时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鸦雀无声,一夜之间,“范闲”这个名字和他的那首七言律诗,火遍京城,成为“第一大才子”,连皇帝都对这首诗爱不释手,范闲为何如此自信?他到底写了一首什么诗?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没错,作为一名穿越者,范闲“借用”了我国诗圣杜甫的《登高》一诗,一举打响自己的名号。其实说实话,中国诗词千千万,名诗佳作数不胜数,为何范闲会挑出这首无比“悲哀愁苦”的诗呢?这首诗为何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这个人的一生,堪称传奇。他7岁能作诗,19岁开始出游,20岁漫游吴越,25岁打响名气,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他写下了《望岳》,里面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赤裸裸地表现出少年杜甫那远大的抱负。

然而不知为何,这样一位大才子在科举路上是屡战屡败,从20几岁考到37岁仍然失败,他已经在长安客居长达10年,到处奔走献赋,穷困潦倒,直到43岁才得到了“河西尉”这样的无用小官,但杜甫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已经43岁了,不年轻了。

好不容易当上官可以改善一下家计了,他开心地赶回家里,结果刚进门就听见了哭泣声——杜甫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难受啊!他心里实在太难受了,回想过去十几年自己的碌碌无为、卑躬屈膝,回想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他大声喊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命运还要继续折磨杜甫,失去儿子的这一年,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年,还没来得及认真做官的杜甫被迫举家前往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一路上看尽了百姓的凄苦,好不容易熬到757年,郭子仪带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死投奔唐肃宗。

这一次他仿佛迎来了春天,肃宗封他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只要杜甫愿意低头,以后绝对官运亨通,但他选择了上疏申救房琯,结果触怒唐肃宗,杜甫被贬,在去长安的路上,杜甫看着路边百姓的尸骨,无比悲痛地写下了《三吏》和《三别》。

公元767年,杜甫已经55岁了,此时的他流落到夔州。根据史料显示,当时的杜甫身患肺病、疟疾和风湿病等疾病,甚至一只手已经无法动弹,这种情况下他又听到了知心好友李白、高适、严武接连逝世的消息,杜甫仿佛身体被抽空。

此时正值深秋,杜甫独自一人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瑟瑟秋风吹着他单薄的躯体,他眺望着无边无际的长江水,在这浩荡的景色面前,他杜甫是多么渺小,他终于知道了,自己根本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曾经那个豪言万丈的少年郎早就消失不见了!

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号称无人能及的“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3年后的冬天,杜甫在穷困潦倒中病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