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夔《探春慢》: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江山携手 2020-01-31
我们先来简单说下姜夔的生平: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出生破落的官宦之家,他从小跟着父亲到任职地居住,父亲去世后,十四岁的姜夔便依靠着姐姐,直到成年。成年后的姜夔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总是名落孙山。屡试不第的姜夔四处流浪,到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到了湖南。在湖南,他认识了一位诗人,那就是萧德藻。萧德藻是一位大诗人,他诗名远播,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等人齐名。他赏识姜夔的才华,与姜夔结为忘年之交,还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姜夔有了萧德藻的举荐,因为认识了许多诗人,比如杨万里,杨万里读过姜夔的作品后,也为他的才气折服,又把姜夔举荐给了范成大,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词,也极为喜欢。得到了这两位大诗人的赞誉,姜夔名扬天下,再加上他为人洒脱,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争相与他交好。此后的姜夔仍然四处游历,最后再杭州居住终老。
姜夔四处漂泊,与亲人离别,自然会有许多抒发离情别绪的诗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探春慢》。
词序: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词序交代了创作的背景,词人自幼随任父亲居住在汉阳,姐姐也出嫁在此。后来父亲去世,词人便依靠姐姐生活,幼年孤贫,常往来于汉阳、长沙等地,漫游苏、杭、扬、淮之间。后来结识了萧德藻,也就是千岩老人,把侄女许配给他,还给他安排了定居的住所。丙午年间,姜夔回到幼年居住过的汉阳,探望姐姐和郑次臯等友人。后千岩老人邀约他去湖州,年底冒雪赴湖州时,姜夔满怀手足之情,挚友之情,依依难舍写下了这首临行前的叙别词。
上阙开头写景“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这是一幅冬天的图景:大地上的野草古味了,天空中飘荡着缕缕“愁烟”,乌鸦伴着残阳飞去,原野上的风沙在盘旋飞舞,非常凄凉的一幅图画。姜夔因为长期四处漂流,看到此情此景,难免触目伤情。这里用了“愁”、“衰”,正是他离愁伤感的写照。而“乌鸦乱飞”以及“回旋的风沙”,写出了词人漂泊的凄凉之感、忧伤之情。
词人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由得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得章台走马。”在一个风雪寒冬,姜夔与好友们用金鞭拂着白雪,戴着御寒的绒帽,四处游冶。姜夔虽然屡试不第,但凭着自己过人的才华,得到了许多人的欣赏,首先是著名的大诗人,千岩老人萧德藻,之后是杨万里,再又是范成大。姜夔受到这些著名诗人的赏识,成了权门的清客,往来于各地,漫游在繁华的都市,这些真挚的友情,让姜夔难以忘怀。
然姜夔毕竟漂泊在外太久,“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回想起自己过去飘零江湖,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怜悯,只给自己增添了满怀的愁绪伤感。一个“谁”字,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孤独凄清的境地。“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只有交情深厚的老朋友才会同情自己,所以这次姜夔回到汉阳,与故人知己相逢,共剪西窗烛。小窗夜话,更显友情的可贵。
下片写的是离愁别绪。开头就写离恨,“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生离死别是人生最大的悲愁,更何况他是一个重视感情的人。“竹西”指的是竹西亭,代指扬州,姜夔曾写过《扬州慢》一词,描写战争后扬州的惨状。这一次姜夔再次来到扬州,重访竹西亭,不禁“珠泪盈把”,这表达了姜夔的惆怅之情,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为什么会“离多会少”,会“长恨”,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战乱的时代造成的。
之后词人又回忆游历过的衡岳、洞庭等名山胜地,“雁啧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南岳衡山下,湖水边等滩啧上栖息着雁群,水面兴起的波涛也平息了;洞庭湖里的渔人也已经散去。这里描绘的景色是幽雅的,也是凄清、冷寂的,面对这样的景色,词人感叹自己年岁老大,不能长作远游了。
之后“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从回忆回归到现实。这里的苕溪,指的是萧德藻居住的湖州,姜夔因为国运的衰退,景物的萧索,而无心游冶,但好友相邀,却又不得不去,只好“无奈”前往,“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词人应邀而去苕溪,心里想的是要在梅花乱落到初春之夜,再度回到汉阳与亲人相聚。
这首词寓情于景,所写的景色形成了一幅凄凉幽静的画面,这些景物还与南宋国势以及词人的感情熔铸一炉。《词源》中评价这首词是“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