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昵称32901809 2020-01-31

荀子的《劝学》我们在语文的课本上常常见,也是我们很多上过学的必备课文之一。课本上的《劝学》只是节选的一部分,后面的就没有在书上写了。《劝学》被放在《荀子》一书中的是首篇,可见《劝学》这篇文的地位了。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夫子与学生

荀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荀子》这书中有着具体体现,以《劝学》为例,这篇文中有着荀子对学习的看法和教育的思想,而他的文学性就体现在《劝学》的文言文表达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可以看到荀子擅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用这个现象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的很多文字也被很多人用来当自己的座右铭。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学生

《劝学》首句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的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劝学的意思是鼓励人们学习,古代的君子是非常热爱读书的,所以老百姓给了他们一个俗称“读书人”,在现在,人们对学生或者喜欢看书的人也叫'读书人'。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夫子教学

大家经常看到他们的手中老是拿着书的,老在学习,所以荀子开头就给大家说 学习是不能够停的,知识的更替和结构变化现在是很快的,以前知识就是财富,现在都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很多的信息中,提取辨别有营养,有内涵,从中有获得的知识就是该思考的问题了,读一些经典和优秀名著是较为简单的方法,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也符合荀子这个理念,不得不佩服荀子这个古人的智慧了。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靛青染料,冰块由水降温而成,把木头按墨线裁下来做成轮子,古代的平板车就是木头制成的,这些都是古代人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东西和工艺制作流程,一般人看到这个现象就不会发出有关学习的感慨,荀子不是一般人,荀子就出这些平平常常的东西联系到学习读书的道理。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感慨道:你这个木头啊,按着墨线的痕迹才能弄成直线的,刀子在磨刀石上越磨越锋利,就和我们人一样,学习的时候也得时不时的反省,这样自己的错误就会避免和减小,自己的聪明智慧会更好地发挥。从平常之事延伸读书的道理,这可以说是荀子的过人之处了。

战国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在平常之事看到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磨刀

学习不能间断,而且要时时反省,做到这个之后呢?做到之后还是不够的,眼界太窄,不够高瞻远瞩,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还有个成语“不知天高地厚”可以很好地概括了,学习不能学的自大,目中无人,要往深的研究,才能一览纵山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