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先森 见证了香港黄金岁月的中国冰室,年底光荣结业了。 跨过半个世纪的中国冰室,全港历史最悠久的冰室之一。它没有华丽的装修,但怀旧气息相当浓重,任达华等老港星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以中国冰室为代表,香港的冰室以其怀旧的氛围,常常成为许多香港电影常用的取景地,去没去过冰室的人,脱口都能说出“九龙冰室”这样的香港符号。 如今,冰室也随着港片的黄金年代远去了,但消失的又何止是冰室呢。 01 茶餐厅作为香港的一张文化名片,几乎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一间。 但最早的时候没有茶餐厅,只有冰室,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市井,不多见于繁华街道,而在街巷偏安一隅。 传统的冰室不卖主食,主打冷饮搭配小吃,价格亲民,来这里的也多是街坊,喝茶看报,聊天八卦,特别有人情味儿。 有趣的是,香港冰室一直与香港的影视文化相契合,无数的港片港剧里,冰室都是重要的会面场景,它甚至成为香港重要的饮食风俗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杜琪峰执导的电影《PTU》里,几个重要的场景都设在了位于旺角广东道的中国冰室。 Loft设计,转动的吊扇,绿色格子纹地板,烘托出了这部警匪片紧张、迷离的夜色氛围。 也因为这部电影,中国冰室有了一个花名——PTU。 中国冰室,摄影:胡永標 同样是黑帮题材,电影《旺角揸Fit人》里吴镇宇的叻君则爱上了中国冰室的收银小妹。 在电影《江湖告急》和《庙街故事》里,中国冰室也是一个重要的场景。 不仅黑帮江湖,普通人的故事也常在中国冰室上演。《新不了情》里,刘青云饰演的阿杰便在中国冰室获得了女朋友阿敏母亲的认同,小人物生离死别的结局令人落泪。 任达华和中国冰室缘分最深,除了《PTU》,在《全职杀手》中,他饰演的刑警也是在中国冰室的二楼,叙述了他和杀手O的故事。 多年后,任达华又出现在了那个熟悉的位置,这一次他饰演的却是恐怖片中穷困潦倒的中年人,一如那日薄西山的香港电影。 02 提到香港冰室,很多人会想起一部港片《九龙冰室》。 这是古惑仔系列的延续,郑伊健饰演的九纹龙曾是江湖中人,被打跛脚后退隐江湖,在九龙冰室当一名服务生。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 友情岁月郑伊健 - 古惑仔II之猛龙过江 电影原声音乐 ![]() ![]() 这部电影的取景地,便是麻油地庙街的美都餐室,它比中国冰室的历史还要久远,室内仍保留着上世纪的装潢,墙挂的手写餐单充满年代感。 ![]() 不仅是《九龙冰室》,包括《酒店风云》和《庙街孖兄弟》等影视剧都曾在美都餐室拍摄。 时至今日,美都依然是香港本地熟客的喜爱之地,很多内陆游客也会专程去探寻打卡。 ![]() 《庙街孖兄弟》里叶璇和李克勤在美都餐室 冰室对很多香港人以及喜欢香港文化的人而言,已经不仅是传统风味这么简单,它更一种记忆和情怀,见证了香港一个世纪的世态变迁。 可惜的是,大部分香港冰室在上世纪90年代就关门结业了,剩下的也基本上转型为茶餐厅。升级后,冷饮小吃是搭配品,简餐、粤菜才是主打品。 毕竟时代不同了,生活节奏变快了,而且光卖小食怎么应付香港攀升的租金呢。 ![]() 曾有一组数据,截止2007年,香港以“冰室”名义运作的食肆只剩30多间,到现在更所剩无几。 曾在电影《文雀》、电视剧《溏心风暴》里频频出现的祥利冰室,早在2010年就宣布结业了,它营业的最后一天,很多人慕名前去缅怀,宣传板上写着“光荣结业”。 ![]() 冰室被茶餐厅取代是时代的必然,但不管时代如何更替,总有念旧的人走街串巷去寻幽搜古一番。 如今更有一些茶餐厅打着冰室的旗号,通过做旧效果,试图还原一个纯粹的港派冰室店,借“情怀”的卖点招揽生意。 可很多游客偏偏就好这一口,一些东西消逝了,可人们舌尖上的味蕾依然对着记忆开放,正如陈晓蕾在《香港第一》说的: “香港的根基到底在哪?这些问题太大了,或许是由最微小的一点开始,往往是食物,一串鱼蛋、一杯鸳鸯、某某铺的糕点、某某店的招牌菜,而内里其实是一份感情……” 03 提到香港,除了茶餐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霓虹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香港的飞速发展期,商业异常繁荣,商家们也纷纷为自家的店面做广告,霓虹灯招牌由此在香港快速传播开来。 每当夜幕降临,狮子山下成千上万的霓虹灯管纷纷亮起,烘托了繁华热闹的夜生活。霓虹灯也从此和香港联系在一起,成为这座城市的视觉符号。 ![]() 80年代香港的霓虹,Keith Macgregor 摄 那时候,一个霓虹招牌往往就是一个店的门面,甚至是一个地标。 譬如森美西餐厅的大型招牌,蓝白的光在半空中勾勒出一头奶牛,曾是地标性一般的存在;譬如妙丽的霓虹招牌,是孔雀开屏的形状,看到它,人们就知道再往前走就是尖沙咀了。 ![]() 森美餐厅的霓虹招牌 ,Herbert Buchsbaum 摄 香港的霓虹灯,或明或暗,或深红或浅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梦幻和迷离,甚至带着纸醉金迷、暧昧文艺的颓废气。 ![]() 香港街头的夜总会,Lam Yik Fei 摄 王家卫及其御用摄影师杜可风偏爱霓虹,《重庆森林》里的霓虹是现代都市的象征,《旺角卡门》也反复用霓虹灯来营造声色犬马的都市夜生活气氛。 ![]() ![]() 在《堕落天使》里,霓虹则是摄影师杜可风表达颓废、暧昧的重要元素,也向香港之外的观众展现了这座城市迷离魅惑的一面。 杜可风说:“霓虹世界,是个眼花缭乱、华丽鲜艳的世界,是个稍有不慎就会跌足的亦幻亦真的世界。” 忘记他关淑怡 - "EX" All Time Favourites ![]() ![]() ![]() 但如今,香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已经暗淡下来,逐渐被更便宜、更安全的LED灯取代。 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就有3000块不合规定的霓虹招牌被拆除。过去20年间,这座城市的霓虹灯减少了90%,霓虹灯手艺也逐渐失传了。 ![]() 1960年与2014年的旺角亚皆老街对比 香港的视觉形态,由此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的夜晚依旧灯火辉煌,但霓虹闪烁的街面正在消失,社区的归属感也因此变淡了。 从科技上看,霓虹灯过时了;但在情怀上,霓虹永远藏在记忆深处。 04 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向内陆输出达到鼎峰。 TVB是其中闪耀的一张名片,很多内陆观众隔着电视了解香港,港剧里的港男港女,敢爱敢恨又独立洒脱,谁人不爱香港? ![]() 只是如今港剧式微,带着怀旧的心情,摄影师张一方走进了TVB清水湾电视城旧址。 这个曾经创造无数电视业颠峰的地方,满载不少经典回忆,如今却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被遗弃了整整16年。张一方说:“只有矗立在邵氏大楼前的‘SHAW STUDIO’门牌,提醒着它辉煌的过去。” ![]() 张一方 摄 邵氏兴盛期代表的就是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就是邵氏,让香港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 到了七八十年代,邵逸夫又致力于TVB,影响了无数人的日常生活。 黄金时期,邵氏网罗了一批优秀艺人和幕后制作人员,人才济济,神仙打架。如今的邵氏宿舍大楼空空荡荡,曾在此发生过的几起自杀事件,让这片废墟蒙上一片猛鬼色彩。 ![]() 邵氏的员工宿舍,张一方 摄 当时上海商业银行在TVB特设的办事处,如今已是尘土密布,光辉不再。但若翻看《大时代》里“五美”在银行前的合影,依稀可见TVB当年的辉煌。 ![]() 上海商业银行特设的TVB办事处,张一方 摄 ![]() 《大时代》“五美”同框 在大楼一个废弃的摄影室墙上赫然出现“李国麟”三个彩色大字,以为是谁在整蛊,其实是李国麟老师的真迹。当时他接受专访,背景太空白,就画上了自己的名字。 ![]() ![]() 大抵是当时就要搬离清水湾,所以他画完就没有人用油漆刷掉。只是如今,还有谁记得李国麟的名字呢。 对老观众来说,即使不是资深的剧迷,也能熟悉港剧里的那些千年绿叶,背得几句千年不变的台词段子。 “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一家人最紧要是齐齐整整。” “做人最重要是开心。” ![]() 港剧中“一家人”的观念和“珍惜现在,直面未来”的人生观,影响的不只一代人。 可是现在,我们只能从逝去的经典中,重温往日的旧梦。 05 电影《岁月神偷》有句经典台词: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的变迁,让许多熟悉的风景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冰室关门了,霓虹灯消失了,有轨电车稀少了,旗袍没人穿了,港剧没人看了…… 我们终究与记忆中的那个香港,不告而别了。 岁月无情郑少秋 - 大时代 ![]() ![]() 还记得《岁月神偷》里在风雨中摇曳的老屋吗,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深水埗,但主要的拍摄搭景是在永利街。 永利街是香港唯一一条还保留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特色的街道,排列着一幢幢保留着老香港回忆的唐楼,一直是港人与游客的怀旧圣地。 ![]() 那时候,永利街即将面临拆除重建。很多市民包括《岁月神偷》导演罗启锐和监制张婉婷纷纷出来呼吁保留唐楼,政府为了顺应民意,才将之剔出重建范围。 ![]() 但其他很多旧物,就没有永利街这么幸运了。 如果以后我们只能从老港片、老港剧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电影《文雀》里,念旧的杜琪峰让任达华骑着单车背上相机,走街串巷去纪录属于老香港的美好。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怀着激动的心情,仿佛朝圣一样踏上这片土地。 ![]() 或许少了这些风景,我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但对社区的归属感一定会变弱,情感依附没了,重建正在令建立了多年的人情脉络土崩瓦解。 长达半年多的动乱,更让人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可贵。 狮子山下罗文 - 好歌献给您 ![]() 香港变了,又或许什么也没变。 从楼顶俯瞰旺角十字街头,依然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 从红磡远眺维多利亚港的烟火,依然人聚人散生生不息。 ![]() 从狮子山顶欣赏日落,云卷云舒,万家灯火渐次亮起,这座城市的生活依旧继续。 ![]() 我们怀念香港的冰室,也许真正怀念的是那些时光悠闲静好、街坊邻里热情亲近的岁月。 我们怀念香港的霓虹,也许真正怀念的是那个港片百花齐放、群星闪耀的黄金年代。 无论如何,它都承载了你我生命中难以忘记的时光。 作为中国这片土地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依然期待它再次焕发荣光的那一天。 参考资料: 《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视觉文化记录》,郭斯恒 《废弃的TVB电视城:猛鬼、烂片与昨日香港》,张一方 《点滴碎片 缩时香港》,王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