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人生修行, 从心静开始

 舍得付出 2020-02-01

林清玄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写道: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人生修行,从心静开始。

《昭德新编》中有云: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意思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

人也是这样,唯有守一颗静心,才能在繁忙浮躁的尘世,拥有生活的智慧。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

这个时代,我们好像一直都在赶路中,每天忙得根本没法顾心,更别提静下心来做一些自我沉淀的事。

我们一路奋力追寻,以为只要一路马不停蹄,就会抵达心驰神往的地方,却往往在狂奔的过程中,将一颗静心也弄丢了。

许多人,一路风尘,从一个镇到一座城,只当是“行过万里路”了,走过半生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从不在山水、不在路途,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用一颗静心去触摸、去欣赏、去感受。

静心,心静,是对一个人的历练。

心静,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是源自我们对平凡生活的一种态度。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处。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清幽雅静的桃花源,即使有耕读声,也会感受出“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来。平心静气,全身心地投入到明月清风之中,便有浑身爽快之感。心静如水,万物随心。

心静,是一种自如,是一种超脱,是一种安然。静读一本书,静诵一首诗,心情在诗情画意中升华;静享一首乐曲,静听一首歌,心情在音乐中陶醉;静品一杯咖啡,静享一杯清茶,心情在品味中恬静。

心静,是一种美丽,守着那份淡然的静谧,用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哲人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静的世界是美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空谷幽兰,大漠孤烟,白雪皑皑,都是静的。心静了,世界也是静的。心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活。

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看世界。不是没有能力看透,只是心太乱,心里装的东西太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宁静了,才能致远。心简单了,世界就会简单。静下来,才清楚什么是自己该要的,什么是自己不该要的。静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心静。想要把世界看清,就要沉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心静,才能远离烦恼和忧愁;心静,才能不被纷繁的欲望缠绕,更能心平气和的面对自己及自己的心灵,真正做到身、心、灵的合一。

能让自己心静下来,真的不容易。真正能做到心静的,可谓凤毛麟角。唯有静下心来读书,在书中找回自己;静坐思过,摒弃功名利禄,放空自己,让自己与自己的良心对话,方可慢慢静下心来。

用平和的心谐,静观云卷云舒;用纯净的心灵,感悟生命中每一缕清风。不幽怨,不浮华,不纠结,心静之处是最美的风景线。用饱蘸深情的水墨丹青,描绘心灵的十里桃花,平淡之中也会有诗意。让生命少些浮躁,让自己的心渐渐趋于安静。

无论身在何种环境,都要保持一颗静心,淡定从容,浅笑安然。

无论世界如何变幻,生活如何艰辛,心静了,都能不为他念所动,亦能坦然面对一切。

人,要像湖镜一样适应这世界多变的万事万物,保持自己最简单纯真的静心。

唯有心静,方能自在;心有静处,才能应对生活。

以一颗平静、平和、平淡的静心,在自己的世界里,修篱种菊,坐卧随心。

心静了,就是处在红尘人间,心也是寂静安然的;心不静,就是在山中,心也照样喧闹不止。

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里,也说过:“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自己造了一所房子,虽然在人声嘈杂的地方,但却好像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什么能达到这个地方,因为心静了,地自然就偏了。

心静了,世界就会为你绽放一种别样的生机。

漫漫人生路,修行,从心静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