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怕老婆的男人

 文化龙乡 2020-02-01
钱斌,学者,1970年出生,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关于科技和文化的生态与传播问题。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千年一笔谈》,2012年1月27日起在CCTV-10科教频道首播。 据《萍洲可谈》记载,沈括先后有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早亡,第二位妻子姓张。张氏的父亲叫张刍,在北宋曾做过省部级的大官。张刍对沈括的仕途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由于他的推荐,沈括才得以在仕途上步步高升的。可以说,张刍是沈括命中的贵人。张刍很欣赏沈括,不仅推荐沈括入仕做官;他看到沈括妻子去世,就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做了继室。可就是这位恩人之女,让沈括的后半生充满了噩梦。 
  北宋有两个非常惧内的人。他们一个叫陈慥,另一个就是沈括。这两人是同时代的,年纪也相差不大,我们把两人怕老婆的程度来比较一下。 
  关于陈慥,有一个“河东狮吼”的故事。陈慥号龙丘居士,他和苏轼既是同乡,也是好朋友。陈慥在家里养了一群歌伎,组建了一个小型的歌舞团。这在北宋年间,也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有一次,苏轼来了,陈慥就以歌舞宴客,有点像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她见老公在客厅“花天酒地”,就醋性大发(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后堂大喊大叫,还用拳头用力捶打客厅墙壁。这边正载歌载舞,突然听到“咚咚”的捶墙声,紧接着又听到柳氏的叫骂声,弄得陈慥很是尴尬。陈慥很怕柳氏,也不敢拿老婆怎么样。于是苏轼就赋诗一首取笑这位朋友: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诗里面用“河东”指代柳氏,因为柳姓的“望郡”(也就是祖籍)是河东,所以我们对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也是用“柳河东”代称之。苏轼不愧是大家,他寥寥几笔,就刻画出正在高谈阔论的陈慥听到老婆斥骂声后惊慌失措的可笑神态,反差强烈,幽默至极。后来这个故事被南宋的洪迈写进《容斋随笔》里。《容斋随笔》是一部很有名的笔记作品,毛泽东晚年就很喜欢读它。由于《容斋随笔》的影响,“河东狮吼”就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词。 
  这是陈慥夫妇,那么沈括夫妇呢? 
  同陈慥和柳氏相比,沈括的夫人张氏可比柳氏更加凶悍,而沈括自己却比陈慥更加惧内。张氏跋扈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她不仅“狮子吼”,甚至动上了手,上演全武行。有一次沈括不知为何惹怒了张氏,张氏冲上来一把就揪住了老公的胡子。沈括下意识躲闪着,张氏紧紧拽着胡子就是不松手;沈括急了,拼命往后一挣,顷刻间胡子和下巴就分了家,顿时鲜血淋漓。这之后,沈括对老婆是怕到了极点。陈慥听到老婆一声吼,还只是“心发抖”;沈括见到老婆,就会浑身战栗,体若筛糠。 
  沈括的后半生,参加了北宋对西夏的作战,战役失败,沈括受到牵连,被贬了官,而且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张氏可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她觉得老公没能耐,自己也受到了牵累,就经常发飙,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张氏不仅赶走了沈括前妻所生的儿子,在家里对沈括时常使用“家暴”;她还经常到当地政府去状告自己的老公,说他对自己不好。张氏的所作所为让沈括非常尴尬,可他又不敢把妻子怎么样,只好躲进书斋,尽量不和夫人见面。平时他能谈话聊天的对象,“唯笔砚而已”,非常寂寞。 
  没有了家庭的和睦,沈括只有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笔端,进行“笔谈”。宋人本就有做笔记的习惯,而这种方式又特别适合沈括这位大杂家的学识特点,所以《梦溪笔谈》也就应运而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