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三十课

 允峯 2022-10-05 发布于黑龙江

六神类方

解伤寒

这次课,我们把玄武汤类方讲完,大家一定要带着上次课我们反复强调的思维方式去学习。

【白通汤】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葱白(四茎)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

它是在干姜附子汤的基础上加了葱白。

【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 附子(生用,切八片,一枚)

附子 苦辛

《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干姜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干姜附子汤我们讲过,两味药皆性热,其中干姜主温里,也解表;附子走表,也温里,全方表里俱温。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苦辛)1枚

        干姜(热   辛)1两

        葱白(热   辛)4茎

平性药:无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热 苦辛)1

臣药:干姜(热   辛)1两

葱白(热   辛)4茎

佐药:无

使药:无

三味热药,只有君臣,没有佐使药,效用直接,针对寒饮证。

来看葱白。

葱白    

《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葱白辛热,温表阳而解表,化在表的水饮,沟通表里的真阳。增添温通的效力,同时也加强了解表去寒饮之力。

干姜附子汤解决的是接近真阳欲脱,而白通汤又加辛热的葱白,解表通阳,把要脱的阳气拉回来。

下面来看条文。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宋314)

少阴病,会有但欲寐的典型表现,还会有一些虚寒表证的身重骨节痛等症状,脉微细或微弱。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下利,入太阴了,这是个少阴太阴合病。

所以白通汤证除了下利,还有畏寒、手足四逆,脉微浮细,舌淡苔水滑或有齿痕,面色晦暗或苍白等症。虚寒水饮,有里证,也会伴随有表证的。

水气不化津液而聚于表,寒邪凝滞,故出现无汗、身肿、肢节疼痛等在表的寒饮症状。寒邪凝滞于表,饮邪只能上逆或下驱,所以出现了下利。这时不去解表,下利就止不住。

干姜和附子,温中化水饮而止利,解决里虚寒饮为主的一些问题。而在表的水液不化,干姜、附子虽有辛散走表之性,但通表之力不足,因此加葱白温表阳,化在表的寒饮。表寒饮去了,气道得通,下利自然就止住了。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1枚

    干姜(热  辛)1.5两

平性药:炙甘草(平 甘滋)2两

    茯苓(平 甘淡)4两

阴性药:人参(凉 甘滋)1两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热 苦辛)1枚

臣药:干姜(热  辛)1.5两

佐药:炙甘草(平 甘滋)2两

   茯苓(平 甘淡)4两

使药:人参(凉 甘滋)1两

由药物组成及寒热属性可知,该方当为阳旦类方,可以被玄武汤类方(寒饮证)借用。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宋69)

“发汗”,这里既然说了用汗法治疗了,表示这个患者是太阳病,用了汗法,病不解,又给用攻下法治疗,病还是不解,又出现烦躁了。

医生治疗不得当,又给汗法又给下法,伤及阳气津液,导致津液亏虚,伤阳不能制约阴水,水饮要上攻,就会出现寒饮上逆,出现水气凌心了,患者会心悸、心烦的。所以四逆加参汤的基础上加上了茯苓。

茯苓 平 甘淡  

《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这味药,甘淡渗湿,降逆、利水饮。那么茯苓四逆汤就是在四逆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增加了降逆、利水化饮的功效。茯苓四逆汤中附子味辛可解表,患者表虚寒严重,附子对症。干姜附子君臣配合,内外俱温。炙甘草,养胃气津液。人参,清烦温、补津液,还能止渴除烦。茯苓,降逆,化饮。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干姜4两、白术2两

平性药:茯苓4两、炙甘草2两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干姜4两

臣药:白术2两

佐药:茯苓4两、炙甘草2两

使药:无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金匮要略》

“肾着”,指的是肾区腰部。肾着病,是寒湿侵袭腰部为病,病因是“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重,腰冷痛而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等。条文对下焦腰部的症状表现说的很形象:“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重如带五千钱”等。五千枚铜钱缠敷腰间,这个重量不小,以此形容这个寒湿留着的很重,腰重不得自如活动。治疗上,以甘姜苓术汤主之。

白术 辛甘滋微苦

《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干姜为君,性热味辛,治寒湿痹着,温中,逐风,散湿。白术性温,为臣,对治风寒湿痹,辅助干姜祛除湿邪,还能化水湿为津液。甘草,性平甘滋,固护胃气,调和诸药。茯苓,平而甘淡,除下焦寒湿之邪。本方配伍精当,对于劳累、着凉、久居湿地等原因而感受虚寒湿邪,导致的腰腿怕冷并重浊不适,以及符合病机方证的诸妇科、男科疾病等,都有肯定的疗效。

【白术附子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1.5枚、生姜1.5两、白术2两

平性药:炙甘草1两、大枣6枚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1.5枚

臣药:生姜1.5两、白术2两

佐药:炙甘草1两、大枣6枚

使药:无

来看条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07

少阴中湿,出现身体疼痛,汗出畏风寒,沉重而翻身困难等症,是湿邪伴随风邪的表现。

“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如果大便干而难解,小便频数,是里有太阴水湿不化,津液不行的原因。水湿不化,就会出现小便频数,津液不能濡养肠腑,则大便干硬难解。此时便以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附子,温化水饮,升散除痹。白术,除风寒湿痹,化水湿为津液,生姜升散表邪,也养胃降逆。甘草、大枣养胃气津液。全方一方面固护津液,一方面化虚寒水饮为津液,同时外除表证风湿。

既然表有风湿两感,风邪尤在,因此本方亦可不必去掉桂枝,直接加用白术即可,祛风解表、利水渗湿并用。

煎服法中的“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一句,是指本方的服药反应。此时患者会出现轻微晕眩或轻度肢体麻木的现象,这是因白术、附子的药力达到肌表,祛除在表的风湿水饮时,引起的正常反应。同样,使用桂枝附子汤用生附子时,也会出现相似的眩冥反应。因此临床中,凡使用附子一类药物,皆须对患者加以嘱咐,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临床实践也证明,对于此类表证风湿的病证,生附子效果更佳。因此在治疗风湿类疾病时,建议使用生附子。

到这我和大家一起的学习就结束了。谢谢大家。下次课将由李明国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学习。

                    (汉传中医弟子 许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