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昵称32901809 2020-02-02

要说起我国的对联,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过春节也会买上一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口。对联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了千百年,到了如今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古人喜爱对联,现代的人对对联文化也是情有独钟。对联不仅仅讲究对仗工整,一副高深的经典佳对,往往都让人玩味其中,或能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或能从中发现什么隐藏的含义,对联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的文字游戏,文人墨客对其更是喜爱有加。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历史上有关对联的趣事有很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清代郑板桥的对联趣事,细细品读,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郑板桥,是清朝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后来乾隆元年为进士。郑板桥一生擅长作画,而且只画兰、竹、石,堪称清代有名的画家。郑板桥不仅仅绘画技术一流,而且擅长诗词歌赋,对对联文化也有独到的心得。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江苏镇江的金山寺,这天就来了两位衣着普通的游客。寺庙的老方丈看他二人穿着平常,没有一点气派,就非常冷淡的哼哈了一声,连茶水也懒得上,自行回到禅房去了。过一会外面有人通报,说在这两人之中,其中一位是鼎鼎大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名字叫郑板桥。

这位老和尚一下子站了起来,赶忙出去迎接款待,还厚着脸皮向郑板桥乞求一副对联作为留念。郑板桥看这位势利熏心的老和尚,也没有拒绝,他当场挥毫泼墨,写了一副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上联写罢,老和尚在一旁拍手叫好,急忙请郑板桥赐出下联。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郑板桥冷眼观瞧老和尚,随即写出了下联“马到芦边草不生”,这副下联更是绝配,老和尚欣喜若狂,高高兴兴地请人装裱好,还悬挂在禅堂之上,以示炫耀。后来文人墨客打此处经过,看到这副对联无不暗笑。原来这副对联是个拆字联,上联“凤”的繁体字为“鳳”,里面是一只鸟,而鸟飞去就是一个“几”字,“几”和“禾”组成了一个“秃”字。

下联的“芦”还有“草不生”,是去掉了“芦”上边的草字头,成了一个“户”,和马组成了一个“驴”字,综上所述,这副对联隐藏着“秃驴”两字,难怪路过之人看懂了其中门道,要暗自嘲笑这位老和尚呢。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郑板桥平时关爱百姓疾苦,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巴结。有一次两江总督唐亦贤要来扬州游玩,他带信给当地大盐商姚有财,要求姚有财替他弄一副郑板桥的对联。

姚有财找到郑板桥,请求他写一副对联,郑板桥竟然一口回绝了。姚有财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询问郑板桥写对联的价格。郑板桥本无心以此为生意,还是一口回绝,姚有财苦苦哀求,郑板桥就故意说了2000两银子。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姚有财哪舍得花这么多银子,于是就跟郑板桥讨价还价,就说1000两。郑板桥不再言语,收了1000两银子,大笔一挥,写了一副上联“饱暖富豪讲风雅”。郑板桥写完后,就不肯再写了。姚有财催促说:“先生赶紧写完呀!”

郑板桥一本正经地说:“我说2000两银子写一副对联,你只给了1000两,那就只好写一半了,一半对一半,你我都公平”。姚有财慌了,如果此时作罢,自己损失了1000两银子,想来想去,只好在奉上1000两银子给郑板桥。

郑板桥骂和尚为“秃驴”,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下联更是绝配

​郑板桥这才补上了下联“饥馑画人爱银钱”。大盐商姚有财拿到这副对联,真是哭笑不得,自己出了2000两银子,还买来了讽刺,又不好翻脸,只好一个人悻悻而归了。

  • 今日话题:小编这里有副很难的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据说难倒了很多对联高手,你能对出来吗?

文 | 国学大观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