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课堂】静夜思

 努力的阳光梅子 2020-02-02
小学精品阅读
知名的阅读专家和一线特级老师联合创办

静夜思 From 小学精品阅读 08:15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朗读音频

  

主播 | 茉清   文 | 佳一老师

一.学习内容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诗词译文

银色的月光洒满窗前,地上仿佛结了一层薄霜。抬头仰望天空,凝望着那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念起自己遥远的故乡来。

三.  词语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2、床:有多种说法。其中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是古时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应该最为接近诗意描述。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四.专家解读

如《静夜思》这首五言四句的短章,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大概是最脍炙人口的了。又为何唯独这首小诗如此让人喜闻乐诵呢?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运用新颖奇特的想象,也没有太多华美的辞藻,短短四句,写得清新朴素,浑然天成,内容简单却不单调,篇幅简短却感情深厚,激发着人们的无限遐思,令人体味不尽,可谓是妙绝古今的小小艺术珍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开头两句,把久居他乡,寂寞、孤独的愁绪写得极其真切。在寒凉如水的秋夜,思乡情切的诗人,在月光朗照的夜晚,难以入眠,也不愿入眠。他凝望地上的清辉,简直感觉那片清亮明净的月光,像是铺洒了一层浓霜。一个“霜”字,颇有双关之妙,既描摹出月辉的明亮,也暗示出秋夜袭人的寒意。以景言情,渲染了凉薄如霜的秋夜氛围,烘托出诗人长期漂泊异地他乡孤愁凄凉的心境。

诗人用简笔素描之法,以月光写乡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代言了游子最孤独最凄凉的心境,因此,唯有李白笔下这片独特的月光,才能穿越时空,普照古今每位客居异乡之人的床前,成为远离家乡之人眼中最永恒的风景。

“举头望明月”这第三句诗是紧承第二句而写,正因为把地面上月光的清辉,疑心为清冷寒凉的秋霜,才会抬头望向天空,也正是空中那轮遍洒银辉的皓月,掀起了诗人思乡的波澜。继而他用“低头思故乡”这种扣问心灵的方式,尽情表露思乡之情,思乡之切。这可是故乡上空的那轮圆月?在这月圆之际,月辉笼罩下的家乡,我的家人们可否像我一样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诗人漂泊日久,望月自然思人,低眉颔首间,任凭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亲朋好友,一事一物,在脑海里连绵而过。“思故乡”,看似极简且淡的三个字,却浓缩了诗人心中排山倒海汹涌澎湃的万千思绪。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只有诗人的心底思绪翻滚,乡情炙热。一“举头”,一“低头”,连续两个动作描写,展现给我们的是无声而感人的画面,传递出的是诗人千言万语的真心话,使思乡者的形象就此镌刻在人们的心间,成为永恒。

五.知识拓展

《静夜思》这首五言绝句,从“看”“疑”到“望”到“思”,用一连串无声的动作、心理活动串起了全诗,绘出一幅月夜思乡图,刻画出一个客居思乡人的形象,独有李白绝句之“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佳妙之境。

年华易逝,念亲思乡的情感却亘古不变。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故乡,精神世界肯定是贫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李白用他漂泊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静夜思》这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作,正带着它绵延千年的思乡之情,极具穿透力地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

六、考试链接

1、这首诗中是什么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上期答案

1、答案:五言律诗。

2、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