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临近,祈福好春联不能少,赵孟頫真迹集字,寓意祥和喜庆

 寻梦向天歌 2020-02-02

孙过庭说:“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评王羲之书法:“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还主张:“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气存矣,而遒润加之。”孙过庭显然在追寻着王羲之那种“尽善尽美”(李世民语)的境界,众美集于一体,既不缺什么,也不突出什么,然后以不激不励的心态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是典型的中庸之道。这种观点,赵孟頫也是颇为欣赏的,他说:“圆转如珠,瘦不露筋,肥不没骨,可云尽善尽美者矣。”

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善使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圣哲之学的研修,不仅在文章义理方面给人以启发,更在于它能陶冶性灵,变化气质,使胸中充满道义,人格学养得以提高。这里,表面上虽然在论书,却在很大程度上指向了人生哲学的根底。

赵孟頫集字春联欣赏:

书法表现的首先是文字,不然就是绘画艺术或其他艺术了。因此,文字是书法的母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三个要素:“文字、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在这之后的汉字字体再如何的演化,直到形成专门的书法艺术,仍然离不开这三个要素。简单的讲就是“字、笔和纸”虽然很多书法家在书法中非常注意纸和笔的运用,但这里的纸笔同古人的纸笔有很大不同。再远看一些,根本不是今天的笔和纸。

清代书法理论成就及书写要求概述: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 阐发,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书筏》和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 探讨,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书写自由度的增加并不是说可以任由书家信马由缰地随手涂鸦,其实恰恰相反。因为任何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都是因为建立了自身的符号规则、组合规律,且都具有难度。越是高雅的艺术其技法难度越大;越是认为可以自由发挥的艺术,越是需要技法的纯熟与精确作底线,所暗含的规则限制越严格。限制的目的就是确保艺术符号能准确而集中地为表现某种主题、思想、理念服务,避免乱套、粗糙、庸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