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心草

 铁血老枪 2020-02-02
  李心草,1971年5月3日生,云南保山人,现定居北京,任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常任指挥,系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著名指挥家之一。
  1993年,年仅22岁的他在全国首届指挥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曾被评为“影响中国21世纪100位青年”之一。他是第一位率领亚洲乐团进入闻名遐迩的悉尼歌剧院音乐厅的中国指挥家。

成长经历

  1983年至1988年就读于云南省艺术学校,学习长笛专业。
演出海报
演出海报
  1988年至1989年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长笛演奏员。
  1989年至1994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徐新教授。
  1993年底获首届全国指挥比赛第一名。
  1994年起任中央芭蕾舞团常任指挥。
  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家莱奥波德哈格教授。
  1997年获法国第45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第二名。同年,作为哈格的助理指挥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访华演出。

自行建学生乐团 瞒母亲上前线

  1971年,李心草生于云南保山市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早年离异,童年的他就失去了父爱。李心草这个特别的名字,是母亲李吟梅根据唐诗《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名句而起的。受到当音乐老师的母亲悉心的照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李心草还不到十岁就认定自己以后必将投身于音乐艺术。
  12岁时,云南省艺校来保山招生,知道这个消息后,李心草自己一个人兴高采烈地跑去应考,他用口琴吹了一首《牧羊曲》,曲音未落,招考老师就忍不住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就这样,他立即进入云南省艺校,开始学起了长笛。
  谁料,在上第一堂排练课时,他就无心于长笛了——他被台上指挥老师那挥洒自如的手法和身姿给迷住了。但担任指挥的人,必然是整个乐团或整场演出的主宰者,李心草能够做得到吗?
  “能,我一定能!”年少倔强的小心草暗暗在心底打定了主意:“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
  于是,利用学习长笛的业余时间,他开始着手组建一个学生乐团,极有亲和力的他得到了许多爱好音乐的同学的支持。到后来,这个小小的学生团体竟达到了近50人的规模。这个迅速壮大起来的艺术团体,很快就获得了校内外各界的称赞,为了表示嘉奖和支持,当时艺校的校长给自己的得意门生赠送了一根木制指挥棒,这是李心草拥有的第一根指挥棒。
  那时,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前线战事正紧,为鼓舞士气,1986年春节前夕,前线某部拟举行一次文体大赛。显然,这样的活动是具有相当风险的,不能排除参与人员受伤乃至牺牲的可能,但李心草成为了其中积极报名者之一。
  他没敢把这个事情告诉相依为命的母亲。直到接连两个周末都没见到他的踪影,母亲李吟梅焦急万分地跑到学校去找人,学校老师却告诉她:儿子主动加入演出团,上了前线。闻言,李吟梅立即被吓得愣住了,半响没有言语:小草才15岁啊,而且是家里的独生子,是自己所有的希望和寄托……
  近一个月后,李心草回到了家,回到了母亲面前。抚摩着儿子满是尘灰的衣服和头发,李吟梅心疼得眼眶发热。而小草则似乎非常有“成就感”,急切而又得意地告诉母亲,自己所指挥的演出团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表扬,还获得了个奖杯呢。

7天背15部乐谱 他成“指挥神童” 

演出中
演出中
  高三那年,仅仅是采用自学方式来学习指挥的李心草已然找到了感觉,他决定报考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而且,非指挥系不上。
  遗憾的是,这一年的高考,李心草长笛专业分数通过了,文化课却差了五六分,指挥专业则干脆差着一截。
  直到第二年参加高考,他终于如愿,长笛、指挥两门专业课及文化课全部通过。这意味着,在中央音乐学院,李心草可以读两个专业:长笛与指挥。那就读个双学位吧,家长与老师都这样想。
  这一届的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仅有两名学生,这也就更加印证了圈内的一个说法:能上指挥系的学生,肯定是凤毛麟角,是音乐苗子里最拔尖的。但是,由于从音乐附小到附中8年的课程是用一年多时间恶补出来的,李心草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这让他经历了一小段经常被老师打击、被同学嘲讽的时期。
  一次,老师竟当众毫不留情地说他:“你这样的学生根本就没资格上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这句近乎刻薄的教训,在年轻气盛的李心草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自尊心大受伤害的他咬着牙告诉自己:“总会有那么一天的,我会让你刮目相看,我要证明给你看,我究竟有没有资格上指挥系!”
  于是,他取消全部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短,有时,竟连续好几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熬了将近一年,原先110多斤的身板竟瘦到了只有82斤。渐渐地,因此造成的体质下滑也越来越明显了,他开始很容易疲惫、神经衰弱,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失语。
  总算天道酬勤,大二开始,他各门功课就有了质的飞跃,开始在整个学院里受到瞩目。1992年8月,他被旅美华人指挥家胡咏言相中,21岁的李心草一跃成为了这位指挥大师在上海交响乐团演出的助理指挥。1993年,在全国首届指挥大赛上,李心草勇夺冠军。在仅7天的准备时间中,他背熟了15部音乐总谱,被行家誉为奇迹,并称之为“指挥神童”。
  李心草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在音乐尤其是指挥方面的艺术天赋。“我对数字、拉丁字母和音符特别敏感,尤其是音符,听一遍就能记下。”对于其成功的原因,他有一个说法是“天赋和勤奋各占100%”的结果。李心草自己诠释:“艺术家的天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很多热爱艺术的人,很勤奋,可总差那么一点点;相反,一个很有艺术天赋的人,如果没有付出100%的努力,他的天赋就会越来越少,同样很难成功。”

面对德国教授刁难 摔琴拂袖而去

  已经36岁的李心草似乎还是多年前那个容易感动,同时也容易冲动的年轻学子。在外人看来,他1999年的匆忙回国,或许就是一种过于“冲动”的表现。
  1996年,李心草终于实现心愿,考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音乐学府——维也纳音乐大学,就读于指挥系艺术家学位研究生班。但是,在三年苦修之后,他却没有如期获得学位,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有问题,而是教《音乐美学》课的德国教授故意刁难他的论文。为什么?因为许多西方人对东方人学习古典音乐总是抱有质疑,在他们看来,古典音乐是属于西方的,亚洲人无论如何也领悟不了。
指挥演出
指挥演出
  正是出于这种歧视心理,当时,这位德国教授在论文答辩时鸡蛋里挑骨头,总不让他通过。答辩课上,许多同学都在场,不明就里的李心草坚持请教授明确指出论文究竟哪里有问题。见这个中国学生居然敢顶撞自己,教授开始发威了。他提高嗓门说:“我告诉你就是要回去重写,每一个字都重写!一次不行,下个星期再给你一次机会;再不行,下下个星期再给你一次机会!”
  教授的这种态度,令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都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李心草很清楚,在这位教授手下的有些中国学生被拖了两年才得以毕业,难道这样的命运又要降临到自己头上?想到这里,他再也忍无可忍,“啪”的把钢琴盖一摔。
  “你要干吗?”吓了一跳的教授问。
  “我不干了,我走了!”
  “你要去哪儿?”
  “我毕业了,我要回我的家,回我的祖国中国去!”
  “你难道不想要学位了吗?”
  “学位管什么用?本事是我自己的,有了本事,到哪儿都行。”
  “就差这最后一门功课了,难道你不想毕业吗?”原本趾高气扬的教授困惑了,嗓门也降低了不少。
  “那没什么,你觉得那了不起?我告诉你:中国人不是这么好欺负的。”李心草义正词严地说。
  一番唇枪舌剑,在场同学无不膛目结舌,而年轻气盛的李心草则在众人的注视中,拂袖而去。
  对于当年从维也纳音乐大学出走的这个选择,李心草从来没有后悔过。“在那里呆了三年,学到了非常扎实的真本事。这还不够吗?我靠的是艺术上的实力。你想,当你在台上激情洋溢地演出时,当台下掌声雷动之时,会有人跑来追问你是什么学位?不可能吧。”
  如今,当年那位刁难他的教授已经去世。再谈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李心草显得非常淡然,“我不怪他,也不想再去品评。”
  2003年11月,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首场独唱音乐会,李心草受邀担任指挥。对于这次与宋祖英的合作,他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合作得很棒。这样的独唱音乐会很考演员的能力,一场下来演唱者非常消耗体力,比唱一场歌剧还累,宋祖英为此连广西民歌节也没去,我觉得目前也只有宋祖英有这个胆量和魄力。”

李心草谈民族音乐  

李心草
李心草
  李心草最擅长的是德奥各个时代的作品,从最古典的到本世纪的作品,但作为一个中国音乐家,他对中国的作品,尤其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的新作也非常喜欢,并有着非常独到的理解,还经常有意识地把这些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去演出,比如《梁祝》等名曲,现代的比如谭盾的作品等。
  “其实,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不该有、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地域和国际的界限,对于美好的、纯粹的艺术,谁都会为之感动,并且热爱。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世界各地的音乐其流派和特点肯定是各有千秋,但我想,国外的朋友在通过我们的演出接触到我国独特的音乐和其他艺术后,他们一定会喜欢的。如果他们看不太明白,他们就会直接跑到中国来寻访,来研究,那样岂不更好?”李心草侃侃而谈。
  作为从多民族文化大省云南走向世界的音乐家,李心草非常关注民族音乐和民族艺术的发展。“这些民族化的艺术形式已经存在了那么多年,当然有其历史价值,但问题在于它们与现代社会的步伐越来越脱离,和现代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比如刘三姐的山歌吧,那可是民族底蕴很浓厚的东西,但你能想象让民歌王站在东方明珠上唱这种民歌的情景吗?那简直没法设想。其实,音乐和艺术都没有所谓的高雅或低俗之分,都是能激起共鸣的一种心灵的艺术,仅此而已!”

爱情和家庭  

·爱情观:欣赏传统女性的贤惠文静

  李心草很能喝水,我们相对而坐,一边泡着铁观音,一边聊他的种种奋斗历程。聊到艺术,他镜片后的眼神中不禁散发出一种逼人的光亮;聊到爱情,聊到妻子秦兰,他更是满脸带笑,似乎每个表情细胞都幸福得快要压抑不住了。
李心草和秦兰
李心草和秦兰
  “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人,不喜欢西方的家庭观念。”李心草说,他最欣赏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惠文静,妻子在拥有自己追求的同时又能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的才华不必展露在音乐上,但是却能理解他的音乐。
  实际上,李心草的妻子秦兰也是一位音乐家,只是,在丈夫众多过于耀眼的光环笼罩之下,相对而言,她在艺术上的成就几乎不为人知。
  他们的婚姻始于去年1月那个吉祥如意的好日子:云南文艺界人士齐聚一堂,由丹增担任证婚人,喜庆的婚礼宛如一场艺术盛宴,二胡独奏、小提琴演奏等精彩演出及优美乐曲,一次次将婚礼气氛推向高潮。
  他们的爱情始于哈尔滨歌剧院为迎接国庆而奏响的那首《黄河》。众所周知,《黄河》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经典名曲,功力不够的年轻人一般是不敢染指的。但被安排与他合作的,竟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很快他就知道了,这个姑娘是哈尔滨歌剧院有名的钢琴师秦兰。秦兰比李心草小两岁,对于名动国际音乐界的指挥家李心草,她心仪已久了。2003年9月的这次演出,注定成为李心草和秦兰生命中最特殊的一次,因为这次演出,担任指挥的李心草和担任钢琴独奏的秦兰在茫茫人海中相识了。他们彼此都给对方留下了回味悠长的美好印象。  

·追情史:我就要找你,管别人怎么说

  在那一个多月后,远在哈尔滨的秦兰突然接到李心草从北京打来的电话:“3个月后我要进行几场巡演,需要一位钢琴独奏,想邀请你。”
  “邀请我?”秦兰愣住了:全国那么多著名的钢琴家,他为什么偏偏要找我呢?于是,她开始谦虚地推辞:“我怕自己的水平达不到你的要求。”
  李心草却在电话里坚持:“我就要找你,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一句话,就把秦兰逗乐了,觉得这个大指挥家可爱得就像个孩子。
秦兰
秦兰
  几番合作之后,第二年的情人节之夜,李心草鼓足勇气向秦兰表白了。那一刻,以往只知道去抓住自己梦想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确定关系后,秦兰很快就为了爱情而挥别家乡,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结婚后,秦兰对李心草像个孩子的印象有了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她经常为了照顾好爱人的身体、支持好爱人的事业,而把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放在一边。有了这个温馨甜蜜的后方,李心草在指挥艺术上的造诣又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在名人杂志和大众传媒的一些报道中,美丽的秦兰被称为丈夫“生命中的精灵”,而作为著名指挥家的李心草,则俨然是一个处处对妻子唯命是从的“妻管严”。李心草从不讳言对妻子的爱和感激,“我很感激我的妻子,她全力支持我的事业,因为她也是艺术家,我们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他甜蜜地说。

个人荣誉 

李心草
李心草
  李心草是当今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与他合作过的乐团有前中央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广州乐团、昆明交响乐团、法国里尔国立乐团以及贝桑松歌剧院等。
  曾经获得过的个人荣誉有:
  1993年,年仅22岁大学在读的李心草在“全国首届指挥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
  1997年,在举世闻名的法国“第45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2000年,被《中国青年》评为“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
  2004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材奖”十佳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