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芯雕刻描绘“二甲传胪”
喜欢鸣虫葫芦的朋友对“二甲传胪”肯定不陌生,蛐蛐葫芦的蒙芯上常出现这种图案。二甲传胪是中国民间吉祥纹样,亦称“黄甲传胪”,主绘两只螃蟹,以其螯钳住芦苇,谐音二甲传胪(芦),含有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螃蟹属甲壳类动物,有坚硬的甲壳,《事物异名录·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音yóu móu),名黄甲。”芦苇之“芦”谐“胪”音,因此,古人常画两只螃蟹配以芦苇,寓意“二甲传胪”或“黄甲传胪”,藉此祝官运亨通、前程似锦。再有螃蟹八条腿,两支螯,在百姓眼里,有八方来财、纵横天下的寓意。

我国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写,故曰黄甲。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名次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明代科举称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为“传胪”,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胪”的本意为陈述、陈列,我国古代以上传语告下为胪,故“传胪”亦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亲御太和殿,传胪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若再加以引申,“传胪”泛指科举及第。

由于“二甲传胪”寓意金榜题名,在古代有很多文房物品都雕刻上这种纹样:

清·端砚

清·镇纸
居家用品则常见于屏风上:

清·二甲传胪座屏

清·二甲传胪砚屏

清乾隆·紫檀嵌象牙“二甲传胪”插屏
其他传世艺术品还有:

清道光·二甲传胪图鼻烟壶,图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清乾隆·粉彩矾红描金二甲传胪纹盘 现藏于官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