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色巨人 IBM的成败

 q1338 2020-02-02

蓝色巨人,IBM,很多人甚至不知道IBM的全称,他叫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他的图标是蓝色的,所以大家也喜欢叫他蓝色巨人。IBM从1924年就创立了,那时候自然是没有任何的电子设备,他是由另一家公司改组而来,而那一家公司是做自动制表机的,甚至比钢琴还大的玩意,据说可以帮助统计局制作表格。然后几家做办公仪器的公司合并了,老托马斯华生成为了总裁,又过了10年,他把这家合并后的公司,该组成了IBM,早期的IBM还是做什么打孔机,制表机之类的。主要给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服务,相当于卖办公用品的,所以他的基因就是只做B端大客户,而忽略零售。这就决定了日后,他虽然第一个开发出了PC,但却无法成为PC之王。

IBM成立没多久其实就赶上了大萧条,他能活下来已经算是个奇迹了,到了二战时候,他甚至为了生存,把机器设备卖给了纳粹政府,这让IBM的历史极其不光彩。另外,由于二战军事需求巨大,IBM业务也发生了转型,他有生产精密仪器的手艺,所以很快就转做了军工,生产勃朗宁自动步枪,和M1冲锋枪,由此他也跟军方搭上了关系,后来还为军方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继电器式的计算机,此外他甚至还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发计划。

二战结束后,军工肯定是不能干了,此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回到他的制表机行业,第二是发展新的电子工业,老华生倾向于回到老业务上,他认为电子的东西不可靠,而他儿子小华生则比较接受新鲜事物,力主走电子工业的道路,最后还是小华生强硬,1952年他成为了IBM总裁,IBM也开始了电子技术的革命浪潮。

那时候市面上已经有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由冯诺依曼画了草图,交给了军方,而小华生就把这个人请到了IBM,还找了很多工程师给他当助手,然后将IBM的研发经费从3%提高到9%,一直研发了好几年,花费了将近50亿美元的成本,这相当于马歇尔计划的三分之一,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电子计算机让IBM走上了快车道,在小华生执掌IBM的20年里,IBM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0%,这在历史上是空前也是绝后的。

当然小华生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让公司快速的成长,他对于时代的推动意义更大,他将计算机从军方推广到了民间,进而把科学计算机带进了商用领域,这一下让计算机得以普及起来。

不过早期的计算机跟今天截然不同,那会都是大型机,尺寸巨大价格昂贵,甚至一台机器售价在百万美元以上。而他的功能跟现在的个人电脑,还远远不如。基本上只能做简单的运算,一般都是卖给政府部门或者银行,要不就是大型公司。后来IBM的第一个对手出现了,叫做数字设备公司DEC,他生产的是廉价计算机,比IBM的小很多也便宜很多,当然性能更差,主要卖给中小公司。两家公司井水不犯河水,或者说IBM看不上低端市场,所以他们各自照顾着客户,倒也相安无事。

IBM当时甚至希望有对手出现,因为在他们心里,美国司法部要比DEC烦人多了,老说他们垄断,官司一打就是10年,到了1982年才和解。其实也不是司法部服软了,而是经过10年的发展,IBM的挑战者真的出现了,那么这个挑战者是谁呢?哪根海草能在IBM的浪花里舞蹈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2】浪潮之巅2:蓝色巨人IBM的兴衰往事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本书,浪潮之巅。昨天我们说到了美国司法部一直在跟IBM死磕,认为他垄断,但IBM也郁闷,不是我想垄断,而是没有对手,直到1982年,美国司法部才真正退让,这不是服软,而是IBM的对手出现了。

在1976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大家十分熟悉的乔布斯,乔帮主,还没有读完大学,但他却跟沃兹尼亚克一起,在自己家的车库里,攒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 1,那会由于资金有限,硅谷的创业者往往用车库来办公,有人调侃,中国出不来真正的硅谷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我们根本买不起带车库的房子。1973年,小华生退位,IBM进入了凯利时代,在这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美国司法部,至于个人电脑,他们也在观望,如果有人成功,IBM有这个信心可以后发先至。就在苹果造出电脑后,IBM决定马上启动从而截胡。

但IBM对于个人电脑显然还是不太重视,他交给了一个外部小组来做研发,而没有动用他们强大的华生实验室,这个小组也还算不辱使命,很快采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的IBM-PC就被生产出来了,他的性能要远超过当时Apple1,很受欢迎,一年时间就卖了10万台,占领了四分之三的微机市场,那个年代IBM就是个人电脑的同意词,就跟今天谷歌之于搜索,淘宝之于购物一样。

IBM做个人电脑,也跟他原来的模式如出一辙,基本就是B端销售,他们从未想过直接卖给个人,因为那样太麻烦。那几年电脑还是个稀罕物品,没人会用,所以除了销售还要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IBM就把电脑和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这样每谈下一个合同,他们的收入就变成了永续收入,几年后更新换代,还是会向IBM采购,所以这才造成了IBM的持续高增长。因为他永远都是加法。

IBM正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不断意淫,所以他不可能会对个人电脑真正感兴趣,认为那都是扯淡,象征性的搞一下就好了。特别是司法部天天盯着他,他也急需给自己找几个像样的对手出来,所以他也不怎么阻止别人用它的技术。这样自己不发力,也不阻止别人发力,慢慢的康柏,戴尔这些公司就做大了。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一个统治级的大神出现了,这就是比尔盖茨,作者称之为科技界第一人,盖茨看到了IBM做电脑但没有系统这个痛点,于是空手套白狼,凭借其母亲是IBM董事的关系,作了个DOS系统卖给了IBM,如果一般的程序员,会一把收入很多钱,从此过上富足的生活,但盖茨不是一般人,他看重的是未来的现金流。他要从每一台机器上抽一点版权费,相当于把它的DOS系统跟IBM捆绑销售。而IBM当时也太自大了,竟让忘了跟微软签订独家协议。所以最后比尔盖茨打着IBM的旗号,到处叫卖dos系统,这一度让IBM很不高兴,甚至因此发生了纠纷,在美国这种以大欺小的官司是很难赢的,更何况IBM确实不占理,所以最后也就算了。他也觉得这块没几个钱,最后还是要靠硬件赚钱的,但是跟他预想的刚好相反,最后由于竞争者太多,硬件越来越不赚钱了,反而是软件的利润超乎想象。后来微软持续开发个人电脑程序,并做成了乔布斯都没干成的视窗系统,自打Windows3.1发布开始,微软帝国就已经形成。后来硅谷有个神奇的公式,凡是和微软合作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好结果,而IBM是首当其冲的那一个。

80年代PC市场蓬勃发展,IBM意识到了危机,拼命追赶,但已经为时已晚,甚至80年代末,他都要看微软的脸色了。IBM竟然也出现了严重亏损,而大规模裁员的情况,此时大家都认为蓝色巨人有要倒闭的风险。

1993年一个人临危受命,改变了这一切,这就是郭士纳,他把战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把IBM的业务重心从硬件制造商,改为了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竟然复兴了这家百年老店。郭士纳原来是美国运通出来的,后来做了食品公司总裁,根本不懂技术,也不懂计算机,甚至一度成为了科技界的笑柄,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让IBM焕发了新生,他将整个公司的层级做了重构,也将工作流程大幅精简,原来有人调侃,说把箱子从2楼搬到3楼这么简单的事,在IBM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要先打报告,再层层审批。而郭士纳所干的事,就是让这些流程尽可能的加快,裁撤掉了那些冗余的部门和员工,砍掉了毫无希望的项目。甚至变卖了很多资产,连盖到一半的实验大楼,郭士纳也下令停工,就盖到一半,凑合用就行了。

郭士纳也砍掉了一部分研发经费,但他砍掉了更多的无用理论研究,把资源集中起来,让研发和开发结合,后来他还要求研发人员要跟产品项目绩效挂钩,很快IBM在郭士纳的整改下,就走出了困境,成了一家服务型的公司,放弃了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PC市场,他的主力产品变成了Linux服务器,这是IBM百年来,第一次卖的产品比对手便宜。郭士纳主政IBM的十年,IBM股价涨了10倍,郭士纳可以说是IBM中兴的首功之臣。

IBM的基因自始至终都是两个字保守,他死守着他的大客户市场,即使被放弃的个人PC笔记本,他也是走大客户的路线进行销售。直到2005年这块业务卖给联想,身边用IBM笔记本的人才逐渐的多了起来,原来基本都是大企业里才有。

IBM是申请专利的大户,每年都有几千个,甚至研究人员的考核标准就三条,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产品绩效,因此专利在IBM是一笔宝贵的资产。甚至他每年要花上亿美元,养一支庞大的律师团队,在知识产权方面四面出击收取保护费。他每年从专利上赚的钱就高达几十亿美元。甚至IBM很自豪的说,不要看个人电脑市场上,戴尔惠普领先,但他们每年其实要交很多专利费给IBM。

提到了IBM就不得不说联想这笔交易,当年IBM的笔记本业务是亏损的,IBM在卖掉笔记本业务之前,收入是963亿美元,利润是75亿美元,利润率是7.8%,而卖掉笔记本业务,总收入下降到了914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增长到了95亿美元,利润率提升到了10.4%,所以对于IBM这个庞然大物来说,他甩掉了一个大包袱,每年多释放了20亿的利润出来,而联想也不亏,他本身就是卖个人电脑的,所以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当时他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到2%,根本没办法与惠普和戴尔竞争,而蛇吞象吃掉IBM的个人PC业务之后,他就有了7%的市场份额,瞬间挤进了世界前5强。

另外,IBM的管理成本太高,所以导致了巨大的亏损,而把成本降下来这块业务肯定是可以赚钱的,其他几家公司都是有20%的毛利,和7%左右的净利。所以问题就出在费用上,联想拿到IBM笔记本业务,马上转手改造,用中国人工替代美国人工,再用中国管理替代美国管理,这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甚至释放出来的利润比惠普和戴尔还要多。所以这两家公司的并购,是我们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双赢的案例。够柳传志和杨元庆吹一辈子的。

蓝色巨人 IBM的成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