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源来花开401 2020-02-02

在中国西南地区,民间有“三大快活似神”的说法,分别指洗澡、捏脚、掏耳朵。掏耳朵又称采耳,即采取耳中污垢,以达到耳聪的效果。又因为采耳师在凭借一双灵巧的双手,能给顾客带来极大的享受,所以又叫“小舒服”,真是无比贴切。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采耳师

人耳狭小,然而采耳师却能在这方寸之间掌握分寸,十八般武器在灵巧手指的操控下,在人耳狭小的乾坤内龙飞凤舞。客人感受着耳内的动静,时而羽毛轻轻抚弄,轻痒难耐。时而如细雨落入松林,细细沙沙。时而如临瀑布,重水从天而降,轰隆一声砸入深潭。顾客只是半卧在躺椅上,感官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享受到难以言说的舒泰。

采耳技术

要论采耳,西南地区成都人民真是首屈一指,采耳作为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枝奇葩,和茶文化相辅相成,构造了慢悠悠的生活文化。走上街头,满是茶馆和采耳小摊。走近一瞧,若是从来没有经历过采耳的人,怕是要被那一溜奇形怪状的工具惊到。

采耳师傅的兵器谱上,有数十种掏耳朵的工具,有耳扒子、鹅毛棒、镊子、震子、马尾、云刀、耳起、棉花棒,酒精、双氧水、头灯等。准备好了这十八般武器,师傅把灯戴上,把顾客的头摆放到一个舒服的角度,开始施展他的十八般武艺。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采耳工具

首先是“宝刀出鞘”,先使用云刀在耳朵周围圈,剃除毛发,刺激周围神经。接着是“步步惊心”,掏耳朵让人既紧张又刺激,感觉步步惊心。当然惊动的是客人的心,老师傅的手稳当着呢。然后是“丝丝入耳”,把头发丝一卷,伸入耳朵,手指轻轻碾动,让人全身酥麻。下一招是“雨过天晴”,先用湿棉签把耳朵湿润,再用干棉签在耳朵转动擦拭干净。再来一招“爱不释手”,用鸡毛或鹅毛自制的海底丝轻柔转动。最后一招“天籁之音”,用音叉或震子按摩耳朵附近八大穴位。半个小时转瞬结束,客人还在歪着脑袋、眯着眼睛回味小舒服,掏耳师已经笑眯眯等在一旁了。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蜡烛挑芯

采耳师傅在小小的耳洞中耍的如此一手好戏,既能做到不伤到耳朵,又能让客人有如此享受,全在于几年苦练出来轻稳准的手。那么如何才能练就在这耳朵方寸之间绝技呢?在采耳师辈辈相传的“武艺”中,有三大绝技,练成了,就出师了。这三大绝技分别是蜡烛挑芯、鸡蛋拔膜、香烟夹丝。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鸡蛋挑壳

蜡烛挑芯不熄火,在点燃的蜡烛上,用起子将软化的蜡烛挑松,抚平,不能让蜡烛熄火。鸡蛋拔膜不破相,一点一点挑开鸡蛋壳,而不能破坏掉中间的鸡蛋膜。最后是香烟夹丝,用镊子将香烟的烟丝夹出,装回而不伤其表面。这一套功夫学下来,没有三五年出不了师。也正因为采耳师熟练掌握了这些绝技,练就了稳稳当当的一双手,才让顾客有了天外飞仙一般的享受。

采耳的历史

严格说起来,采耳最早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不过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挖耳勺,是在中国商朝殷墟的妇好墓。挖掘出来的挖耳勺为玉制鱼形,就像平时清澈的江水中四处游荡的小尖鱼。挖耳勺形状是细长的鱼身,头部的口、眼、以及脊鳍、胸鳍都刻制清晰,眼睛钻扣方便佩戴。尾部细收成为挖耳勺的勺口。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美观上,可以见到早在商朝,挖耳勺的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具有特色。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鱼型耳勺

在陕西刘家洼春秋大墓中,也发现了骨质的挖耳勺,该墓穴没有发现兵器,推测可能是专门为女性建的,因为里面有大量女性用品,包括类似耳环的玉环等配饰。由于材质为骨头,虽然保存下来,已经多处折断。可见,对于耳朵清理这件事情,古人早就已经上心了,贵族们使用的挖耳勺,通常使用美玉或者骨头制成。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骨质耳勺

唐朝时,人们将耳挖勺叫“剜耳匙”,宋陶谷在《清异录·器具门》中描述:“杜岐公悰,以剜耳匙子为‘铁了事’。”大概多用铁制成,又叫做称“铁了事”了。挖耳勺掏耳屎,多是由于考虑自身的健康卫生,古人也是一样。

随着佛教传入东土后,挖耳朵又被蒙上一层宗教色彩。所谓六根清净,其中耳根清净为不妄听,不听不应该听的淫邪之音。清净耳根的任务便交给了掏耳勺。挖耳之举在佛教中被认为是自我清理的一种手段,佛语谓之“挖去耳垢而醒觉”。

所以在“十八罗汉”中便就有一位“挖耳罗汉”,大名那迦犀那尊者,法力无边。为什么称他为“挖耳罗汉”?相传他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出名,对“净耳”行为有智慧性理解,并因此拥有强大的法力。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挖耳罗汉

到了明清时代,在民间,百姓们经常使用用银来制作耳挖勺。就像当代人出门前总要数一数身上是否带好了钥匙手机。当时的人们出门时经常携带的物件有这三样:耳挖勺、牙签、镊子,故又称作“银三样”。

挖耳朵是很简单的事情,随便一个掏耳勺就行了,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台百姓,大家伙都一样。但是流程复杂的采耳,就流行于上层社会,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毕竟平民老百姓还在为温饱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没有谁有闲心逸致去享受采耳的艺术。直到明末清初时,采耳开始流入民间,并融入到了传统理发行业,被托尼老师学了去,一代代传了下去。这也让采耳技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亦不被淹没,得到了保存与发展。

正确对待掏耳朵

在网上有一种叫做ASMR的直播,吸引了无数人在深夜聆听用以助眠。ASMR即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指人体通过视、听、触、嗅等感知上的刺激,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令人愉悦的独特刺激感 。很多主播通过特殊的收音设备,创造出特殊的声音,犹如在耳旁呢喃,产生独特的刺激感。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ASMR

耳朵是一个很敏感的部位,在《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中称之为“龙葱”,是为听觉器官,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兼有平衡功能。采耳师使用各种器具对耳朵进行按摩,刺激神经,打开这一窍门,也恰好达成了触发器的作用,可以达到ASMR的效果。

采耳舒服,酥酥麻麻让人流连忘返。但是频繁掏耳朵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经常有掏耳朵掏出血,把自己掏进医院的新闻。耳屎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分泌物,附着在耳道上,具有防水保湿的效果,还能挡住细菌灰尘,是实打实的耳道卫士。

采耳艺术:舒耳郎的独门功夫,方寸间耍弄十八般武艺

掏耳朵

那有人就会担心,万一耳屎多了把耳朵堵住了怎么办,其实,在我们平时说话,吃东西以及大力打喷嚏的时候,耳屎就被运动震落下来,然后掉出耳道。所以对于正常的耳朵,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清理。如果频繁进行掏耳朵,对耳屎进行清理,形成习惯,难免会对耳道造成损伤,反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凡事讲究适度,纵欲则会伤身。

采耳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耳聪目明,方能神清气爽。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是拼命三郎,快节奏的社会,采耳这种慢文化显得格外突兀。老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少年人趁着年轻为了未来打拼,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也别忘了适当慢下来,或许一些想不懂的事情便顺其自然顺畅了,一些放不下的东西突然没那么重要了。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应该像采耳一般,有时可以如羽毛慢抚,感受细腻,有时像音叉急速震动,陡然上升。有张有弛,生活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