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适合作为教材

 昵称32901809 2020-02-02

北郭先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适合作为教材

近读《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感觉全文步步推演,逻辑步步混乱。

其一,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一组非常主观的推断。美,当然具有客观的因子,但总体而言是主观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有美的客观性一面。但是,对于“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问题,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邹忌认为“不如徐公美”,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一面,这没问题;但断然否定其妻、其妾、其客的主观评价,并作出“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的结论,则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其妻、其妾、其客与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其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将宫妇左右类比为其妻,将朝廷之臣类比为其妾,将四境之内类比为其客,从文学的角度看很精彩,从逻辑的角度看毫无道理。妻妾有高低之分。就治国理政而言,后宫不得干政,地位低于朝廷之臣。将宫妇左右类比为妻,将朝廷之臣类比为妾,在治国理政这一话语体系中是不妥的——“王之蔽”之“弊”也主要是就治国理政而言的。

其三,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怎么就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呢?即便是“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也还是存在“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问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其四,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将“战胜于朝廷”归因于“群臣进谏”,未免过于神话进谏的威力了。《战国策》有很多此类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叙述,将“数因一果”的问题简化为“一因一果”,以强调某事、某物、某人、某行为、某思想的重要,读来让人摇头。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适合作为教材

附: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