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余 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众人纷纷调侃:让三个熊孩子都罚站。 一个家里面,父母和孩子玩成一片,是一件特别温馨和幸福的事情。 父母的用心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疼爱。 好的家庭,父母和孩子都爱闹 原来是他们之前在朋友家的农场拿了些鸡蛋回家,孩子们看到以后有点好奇,想看看这些鸡蛋会不会孵出小鸡。 孙俪没有扼杀孩子的想法,反倒是加入其中。 她买了孵化器,调整好温度,和孩子一起精心“伺候”它们。 结果一个月后,真的有一只小鸡出生了,后面陆陆续续,一共有15只小鸡成为他们家的新成员。 拿几个鸡蛋都能把自己变成“养鸡大户”,想想都让人觉得忍俊不禁。 这样的妈妈可谓是“离经叛道”、“胡作非为”了,作为爸爸的邓超也是毫不逊色。 孩子们说想在家滑雪,没问题!他用纸皮给孩子做了家庭自制纸质版的滑雪用具,满足孩子的愿望。 邓超还是女儿最大最好的玩具。 他可以配合女儿,任由女儿给他涂指甲油,就算有发布会也放任不管。 形象在陪伴孩子面前一文不值。 女儿给他扎辫子,他也乐在其中。
没什么比孩子开心更重要。 不管什么时候看他们的微博,心里总是萌生出一种搞笑又温馨的感觉。 对他两个孩子来说,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快乐童年。 心理学家李松蔚曾说: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们从那个世界里拽出来,而是父母走到他们那个世界去。” 孩子会有自己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截然不同。 如果试图将孩子拉进大人的世界,对孩子的成长会是不小的阻碍; 大人进入孩子的世界,反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温暖。 好的家庭,父母都有点“不正经” 父母太正经,有时候会让孩子有一种距离感。 那些亲子关系亲密和睦的家庭里面,一定是父母都不会太严肃,甚至有点“不正经”。 杨绛的《我们仨》中,钱钟书就像个老顽童,总是以捉弄女儿钱媛为乐,非要把女儿气得跳脚,他就在一旁哈哈大笑。 有一次,钱钟书可怜兮兮地向杨绛求救,说女儿欺负他。 女儿钱媛可不承认,反而投诉钱钟书做坏事被她当场捉获。 杨绛只好去一看究竟。进到房间以后,她看见钱媛床上堆放着高高的一叠书,上面倒放着一张小板凳,凳上放了钱媛回家时脱下的沾满尘土的皮鞋,一只鞋里被塞了笔筒,另一只鞋里塞了一个扫床用的笤帚把。 钱媛的书包也被放到枕头隔壁,旁边横放着一本又一本大小不一的书,后面还有她给钱媛的鞋拔。 钱钟书被女儿拦在了书桌和钢琴之间。 看到妻子过来了,钱钟书闭着眼睛,掩耳盗铃地说:“我不在这里!” 但是他自己都已经笑弯了腰,最后三个人都忍不住笑了。 ![]() 钱媛也曾在《爸爸逗我玩儿》里,讲了许多钱钟书对她的胡闹: 当她睡觉的时候,父亲经常用墨笔在她身上作画,画胡子,画鬼脸…… 等她醒来以后看到身上又被乱画的时候,总是气得跳脚。 这时候,父亲就会笑话她,给她起许多好玩的绰号,惹得她最后也哈哈大笑。 无聊的时候,父亲又总是在她的被窝里偷偷放很多东西:玩具、书本、镜子等,让她不得不扫雷。 每每听到钱媛惊叫,他就乐得不行。 一样的把戏,他们百玩不厌。 钱媛说:“我和爸爸是最好的哥们。” 陪伴孩子,并不是说坐在那里,孩子能看见你就可以。 在孩子看来,父母对他的行为话语、感情有回应,才算是陪伴。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父母和孩子玩成一片,是心和心最贴近的时候。 这个时候,父母能和孩子产生同频共振,让孩子知道自己能被看见,被肯定。 这些正是孩子的爱与安全感的来源。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做孩子的玩伴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快乐的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头。” 童年对孩子来说是宝贵的,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更好地陪伴孩子呢? ● 接纳孩子的“胡作非为” 我曾经在公园看到很温馨的一幕: 小女孩穿着漂亮的公主裙,手上拿着一根仙女棒,她用仙女棒指着爸爸说:“变!爸爸变成猪!” 旁边的人看着她爸爸,都偷偷笑起来了。 本以为爸爸会生气或者不理睬,但是他只愣了一会儿,就学着猪的叫声,一边走向女儿一边说:“哎呀,妞妞把我变成猪啦,我要把她吃进肚子里!” 女儿拔腿就跑,他就假装追不上。 女儿的笑声就像铃铛,妈妈都掩嘴偷笑。 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稀奇古怪的行为,不必急着阻止孩子。 接纳孩子的“奇奇怪怪”,能给孩子温暖又可爱的童年,这份回忆对孩子而言,是一辈子的无价之宝。 ● 有仪式感地和孩子约定玩耍时间 不仅爱情需要仪式感,陪伴孩子同样需要。 我、孩子他爸和四岁的儿子有个约定: 睡前一个小时,无论在忙什么,都一定会空出那段时间来,陪他玩,给他讲睡前故事。 一般都是我作陪,如果我实在抽不开身,就由爸爸完成这个陪伴。 但约定的时间到了,孩子会主动亲亲我们的额头,跟我们道晚安。 那时候,我们还特别郑重其事地准备了一张表,按约定完成的,可以获得一张小红花贴纸,凑够10个就在周末一家人出去玩。 因为有了仪式感,孩子既不会过分纠缠,也更能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 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不是约束,而是用规矩,让陪伴更有深度。 ● 不要带着负面情绪陪伴孩子 在小说《如父如子》当中,作为妈妈,绿极少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好的情绪。 确定庆多不是亲生的那天,她还是准备了蛋糕,庆祝庆多被学校录取。 在陪庆多的时候,她温柔并且用心地回应庆多,不想让庆多感到被忽略。 哪怕绿发现自己一直养育的孩子庆多,其实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都没有在庆多面前表现出任何的不开心。 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是很敏感的,所以在陪伴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把负面情绪放在一边。 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玩耍,才是有效的陪伴,才能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都说养育是一场渐行渐远的送别,孩子的成长时间并不长,也没办法重来,一旦错过,那就是一生的遗憾。 在儿童教育的问题上,没什么比付出时间和耐心更有效的。 就像《小王子》书中说的: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花变得独一无二。 那些你以为微不足道的用心陪伴,都会变成孩子生命中最明亮温暖的颜色。 认真陪孩子长大这件事情,是世界上奇妙的时刻。 孩子这趟不可逆转的成长之旅,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孩子只能长大一次,我们要把握好机会,陪孩子一起长大。 ※作者:大余,忠于自己,忠于生活。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