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茗)人类在茹毛饮血、巢穴而居的时代,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于天性和客观世界的简单认知,人们崇尚白天恐惧黑夜。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便会围坐在巨大的篝火前,相互监督也相互守卫着将他们身躯和面庞焦灼的火堆,但绝对不会走出火光照射的范围,因为在身后无边的黑暗中,是一双双绿森森的眼睛和张着血盆大口的野兽时刻在等待着他们。 忽然,篝火中发出一声清脆的爆响,某个竹节或者木头被烧裂,原始人类从懵懂中被惊醒,同时周边野兽也惊慌逃窜。这应该是烟花爆竹最早的由来。因为对未知世界的神秘感和恐惧心,原始人类天真地认为山川草木一如人类般有着灵性和秩序,万事万物一如人类有着森然地等级和秩序,小到每一个体都有着自然神灵的统领。 随着人类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自然神的中级神祗开始出现,继而宇宙大神也如人间的皇帝般出现。张玉皇,即民间所尊称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出现了,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与四生六道芸芸众生,并权衡世间一切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正月初九,便是玉皇圣诞,民间俗称玉皇会。这一天,每一座恭逢玉皇庙都会举行法会,以道教形式共襄盛举:玉皇圣诞大吉良辰之日,上祝圣寿,下祈清泰。恭望,皇天眷佑,高真垂慈。裨国土清平,民安物阜,风调雨顺,岁获丰稔,兆庶乐业,身家胥庆,十方善信,福寿增延,玄门香火绵远,教法兴隆,道众修真有分,进道无魔,率土之中,含生品类,现在获福,过化登真。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天都被程式所固定,几乎没有人敢,甚至不敢想去离经叛道般打破这些规矩。这个规矩的制定者并非是某位圣人或者国家权力机关,而完全出自民间的自发,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完善与演绎。如从小年开始,就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煮白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烧酒”一样,似乎可以完全不遵守,但又不能不遵守一般,全是对规律的敬畏。 对自然界的逐渐熟悉和了解,自然的规律也慢慢的体现在生活中。过年大扫除,看似为了春节的体面而扫除晦气,事实上是将蜗居一年的灰尘与污垢去除,在春暖花开前防止疫病的产生。隐讳而谈,指向春节的整饬,既光明正大的将自家污垢去除,又留存在邻里之间的体面。 这是中国社会中既以个体形式存在又相互间紧密联系的一种个人修为和社会共生共荣法则,不仅仅源于朴素的对自然的敬畏和情感流露,更存在传统道德理念的束缚以及民间约定俗成的是非判断,尽管这些判断标准大多属于道德谴责或者是街巷间匹夫匹妇的谈资,甚至不会对当事人的生活产生质的影响,但人言可畏下,没有人敢于僭越传统,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模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规律的恪守,也是维系春节习俗和人文基础。如同祭灶时的恭谨,玉皇会也有相当严格的流程。中国民间社会也是诸神的世界,人们创造了神,并将人的主观意识以神的口吻说出,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达到天人如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诸如很多地方有春节换筷子的习俗。一方面筷子较为廉价,另一方面还有添丁加口的美好寓意。筷子长七寸六分,暗示人有七情六欲之分;筷子一分为二又上方下圆,代表天圆地方阴阳两仪。使用筷子时,一根主动另一根跟随,寓意一家有主内主外之分。老人在教小孩子用筷子时,明确告诫夹菜时只能从上往下夹,而不能从下往上翻,吃饭的规矩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行。 有了规矩社会才有了秩序。秩序并非是对人思想行为进行无端限制,而是让每一个人生活的更惬意和舒适。如玉皇会前一天,人们必须沐浴更衣,将初一以来的油烟和污浊去掉,表示对玉帝的尊重,妇女们准备清香花篮、斋碗祭拜,商人们则鞭炮利市,开门大吉。 在《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作者借佛祖之口说出玉皇大帝的身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道家认为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玉皇大帝是天界中的最高统领,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从节前的腊月二十五开始,玉皇便亲巡各界,洞察万物,不放过从天神到庶人的一丝过错。 玉皇会之所以能保持下来,一则世人的感恩,一则万民自我警示。在这天被称为“上九日”,每个人都应考虑过去一年中所犯的错误,甚至用起心动念须臾间的思想错误警醒自己,避免天道轮回,毕竟举头三尺有神灵。 心理的主动约束成就了社会的自我净化。初八、初九商铺大量开张,代表着一年新的社会生活的到来,公平交易是社会交易的基本准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老古人将每市斤定义为十六两,这并非有意增加换算的难度,而是时刻告诫商人良心底线和社会责任。 十六两制的规定有着极强的警告作用。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十六金星秤便沿袭了2000余年,秤杆上的16个定盘星,分别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南斗掌生,北斗注死。有缺斤短两行为者生死难测,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经商之道,亦是为人之道。 将正月初九定义为玉皇大帝生日,也是民间精选的结果。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只有玉皇大帝这样大德之神才可以配用。民间凡人不仅要隆重为“玉帝”庆生,更需要把这天热闹和非凡的重视融进现实生活中,时刻鞭策和督促自己。 在玉皇大帝生日前,民间还有“七不出,八不归”的俗语。除了上九日利市这样重大的事情外,还有就是让人们检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完成对家族的责任和义务。 七不出并非是指初七日禁忌出门,而是指家中七件事必须办好。孔子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开门早起七件事,菜米油盐酱醋茶。如果此七件事没有办好,出门则意味着对家庭和生活的漫不经心,会受到家族及四邻道德上的谴责。 同样出去谋生求学之人,必须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准则等八个方面有所修为,否则便是对不起家人和祖宗,对不起乡里乡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言简意赅,志愿高深。即便凡人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也需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毕竟,先人们篝火旁的守护,已经明确地告诫了后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