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步认识“大数据”

 弓道自然_改名 2020-02-03
01
        “数字化”革命之后,“数据化”浪潮扑面而来,一切都可以量化。日本有一教授他去搞了一个关于一个人的坐姿的研究,匪夷所思吧。他在汽车座椅下部安装了360个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数据找到了人体屁股特征。这个研究后来转化成一项汽车防盗技术,有了这个系统,汽车会自动识别车主,如果不是车主,会请你输入密码。这项技术还特别有前途,不光防盗,还能识别盗车贼的身份。这是一个与数据不沾边的例子,但你还是能把它量化转化成极有用的数据。
        数据无处不在。GPS使方位变成了数据。数据化实时位置信息在人身上的运用最为显著。某些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不管需不需要总要提示你同意收集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告诉别人你经常去哪里,有哪些活动。你现在明白了吧,本拉登不敢用手机的道理吧,当然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美国人的“定点清除”。不管你是用苹果,还是其他智能手机,你的位置信息源源不断返回运营商制造商手中,通过手机位置信息预测你的下一步行动,推荐给你适合的消费与服务。
        目前大数据预测还只有限地运用在商业领域里,很明显它的前景无比光明,一旦世界被数据化,任何事情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信息做不到的了。甚至有人声称物质的本源不是原子,而是数据。现在的世界睁开眼都是信息化,都是数据的世界。
        数据像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隐藏在海面下。谷歌为了在搜索中增加语音识别服务,谷歌与该领域的头牌Nuance达成合作协议,头牌很高兴搭上了大牌。头牌没有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于是谷歌自己保存了数据,这些数据在改进技术方面不可或缺,最终谷歌再造了语音识别系统。数据是可以再利用的。
        数据的“潜在价值”上就是数据再利用、重组数据、可扩展数据、数据的折旧值、数据废气、数据开放等六个方面。数据肯定会带来价值,带来多少价值?下面这个例子或许有点意思:Facebook上市IPO的定价38美元,市值1040亿美元,投资评估公司审核评估Facebook账面价值66亿美元,Facebook公司数据库里存储的大量信息,其账面价值=0。而事实上Facebook除了数据库,它一文不值。IPO前,Facebook收集了2.1万亿条“获利”信息,用IPO估值计算每条信息值4美分。这些“无形资产”估值约1000亿美元。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信贷的从业人员来讲,这是完全颠覆自己理念的,对公司的资产从厂房机器乃至专利技术、商誉都在考察范围,一般都可以量化,但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台电脑里的数据值一千亿美元,无异于痴人说梦。相比较而言,把一件死人穿过的金缕玉衣去抵押个几十亿还靠谱些。
        但是,这个估值被市场接受和认可,要改变的只能是原来的旧观念,旧规则。给数据贴上价格标签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无限商机,就看够不够眼光。不过应该懂得,占有大数据并不是目的,而是挖掘它的潜在价值,更好地使用它。
02
        在大数据链中,各种公司担当的角色可分成三种,一个是拥有大量数据的公司,但其本身不具备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二一个是掌握了专业技能的公司,但本身没有创新才能的公司,三一个是只提供思维的公司,他们有挖掘数据新价值的创新思维。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说过,统计学家是世界上最棒的职业。他认为这是稀缺的、不随易被替代的一类人。我以为这是独具慧眼之语。现在年轻人一窝蜂地去学金融,今后找个“金饭碗”,弄得这个世界几乎到处都是金融人才,不是进银行就是去证券。今夏遇见一大四来实习的女生,一打听是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金融专业的,我大脑立时秒停了。搞航天航空的也不甘寂寞,大力培育金融英才了。南航是985,211大学,据说该学校金融专业还是就业最热门的专业,我非常感慨该校领导关注民生,会抓热点热门。把航天航空与金融结合起来,绝对是大数据思维,没有因果关系,只有钱这个相关关系了。现如今的大学同公司一样一样了,紧贴市场,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了。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新一类高级人才–数据统计专家,他们丝毫不逊于各个领域拔尖的人才。不是要故意推崇和拔高数据统计专家,你不得不承认未来大数据才是最核心部分。
        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将不会再同以前一样,在自己的领域里一言九鼎了。数据科学家们开始践踏他们的权威了,用他们手里的大数据“发声”。
        有一部“点球成金”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统计学与算法最终获胜的故事。几个老球探们在讨论一个球员,签约球员涉及数百万美元的一个买卖。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讨论,有说“他不错,有天赋,长得也不错”;有的说“他击打动作不错”;还有的说,“他女朋友很丑”,主持人说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人说,说明他没自信。一个没发声的球探说,“他气场很大,还没上场,对手就感到了他的气势”。这个场景,绝对符合社团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集体评审,断然没有个人意志、一言堂、领导拍脑袋,但从内容看,他没什么客观标准,更多的是凭感觉、凭以往的经验。形式又很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议事规则。
        电影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俱乐部总经理采用了电脑程序和数学模型分析,来挑选他的队员,这支撇开传统别出心裁的球队,在2002年居然夺得西部冠军,达成20连胜。(最近的柯洁被阿尔法狗虐后,也夺得了二十连胜。)这个算法被称作“赛伯计量学”,被铭记下来了。
        年轻的数据统计专家会在财富世界里的老牌传统的富豪们中占有一席之地,将会看到一个一个来自电脑,网络大数据的新晋富豪,很久以前的比尔盖茨(他或许应该归类于老牌富豪)、扎克伯格、马云等都会发出“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感叹。
        在未来职场一定要投身大数据,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并成为高手,绝对会让从前华尔街趾高气扬的金融精英们俯首帖耳跪伏于地。
03
        现在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甚至政府部门搞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前景光明灿烂,让我们沉浸在大数据带给我们的福利中。但是大数据并不是一味地花好稻好,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种种的隐忧。首先,不可回避的就是隐私问题。“告知与许可”是当今世界对个人数据采集时的共识。但是,大数据时代,就是再开发利用数据创新性的用途。对这种未知的新用途,公司也好个人也好都无法告知与许可。大数据被更普遍使用时,隐私被泄露是无法避免的。其次,大数据的独裁。由于大数据可以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社会,人类更依赖大数据的预测,放弃了我们的自由意志。“一切听大数据”的,新的独裁由此诞生,或许他已经不叫法西斯,是一个科学名义的大数据。
        谷歌大部分的成功是由数据造就的,但在数据面前栽跟头也不鲜见。谷歌的创始人要求得到每个应聘者的SAT成绩以及大学平均绩点。尽管公司内部研究表明,工作表现和这些分数根本没有关系,但谷歌依然冥顽不化。谷歌就是在重蹈前人覆辙,把个人学历看得比个人能力重要。按谷歌的方法,它的创始人都没有资格成为贝尔实验室的经理,因为他们都在博士阶段辍学了;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也都会被淘汰,因为他们都没有大学文凭。
        反对数据独裁的一个最好例子,乔布斯推出的iPod,iPhone和iPad不是靠的数据,而是他的直觉,第六感。
        为推出iPad做过很多市场调研,为此乔布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没做!消费者没有义务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乔布斯的气场完全是“YOU can YOU up!”的现实版。所以,卓越的才华超脱于数据。这个例子无非是强调一下,不要唯数据是从。
        谷歌的阿尔法狗,横扫千军,杀得人类棋手人仰马翻,当世围棋第一人柯洁在第三局被杀得信心崩溃,躲一边抹眼泪去了。大战前一年,柯洁信心满满。大战之后,阿尔法狗被捧成了围棋上帝。如今棋坛都是阿尔法狗的招法。大数据独裁真是要当心呀(这里对算法也要提一提的)。
        人类要用好大数据,不要反制于大数据。绝不能让大数据成为隐私的“显微镜”和人类的“奶瓶”。
04
         对大数据的了解还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给我们启了个蒙。对此,我的总结就是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就是正在崛起的那些数据统计专家;米,就是大数据,无处不在的大数据;炊,就是挖掘数据潜在用途的算法。
        你承认也好,无视也好,大数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场大变革。在各种影响与变革中,除了之前的隐私、独裁等等,还要反对大数据的垄断,正像历史曾经走过的反垄断的道路一样,要重视数据垄断在大数据这个平台上重演。这是政府要担起的重任。
         大数据对人类生活的干预,比如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出来,哪些人不应该发放信用卡,哪些人不能给予贷款,哪些人有犯罪可能,等等。如果你进一步延伸思考,背后会冒出一阵冷汗。大数据会不会预测你的一生?这一个人,他的读书成绩是什么水平,考进什么大学,有什么兴趣爱好,喜欢哪种女人,容易得什么病,将来求职,等等所有的一切什么都可以预测,这样你的人生就是大数据给你规划的。你的生命走向已经被预测,这个大数据同上帝有什么分别?麻衣神相你可以斥之为迷信,大数据你能说什么?
        就如同我们也会肆意干预子女的求学,工作,婚姻,子女或顺从或逆反。在大数据精准的预测下,没有选择,反抗就像撞上一堵橡胶的墙。当然,有少数个性、意志极强的人,或许超脱于大数据的预测,但大多数人是逃不脱大数据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大数据像一只张开大口的狮子,要吞没人类自由意志。
       有人说,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算法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还在未来。 这样的安慰我们听多了。早年人类编写了很多科幻电影,其中一部片子叫“未来世界”(最近HBO改编成“西部世界”),人类发明了机器人,却被机器人控制。大数据时代将会如何演绎,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数据难道是人类的尾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