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蓝上再加上一点蓝

 鸢尾Iris图书馆 2020-02-03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蓝上再加上一点蓝

很多人对当代艺术的观感不好,觉得看不懂,是故弄玄虚的玩意。这里面,抽象画算是“罪魁祸首”之一,尤其是单色画(monochromes),比如俄国至上主义画家马列维奇的黑色方块(Black Square):

还有,法国艺术家Yves Klein著名的蓝色系列。在电脑上,手机里,杂志上看到这种单色画可能真的有点what's the fxxk的感觉,这TM也能叫画,不就是块色板吗,你蒙我?

Monochrome bleu( IKB 49), 1960

很难形容第一次站在蓬皮杜5楼这幅2米X1.5米的真迹前的感受。震撼?沉醉?在看完无数的画后来到这里,与大面积的纯粹的蓝色不期而遇,突然觉得 Less is More实乃真理一句。

Yves Klein认为,在绘画中,线条就好比监狱的栅栏(原话:prison grating),而纯粹的色彩则象征着绝对的自由。他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是:浸渍(Impregnation)。这可以和他很喜欢用的一个材料:海绵(Sponge)结合起来看,海绵吸水是浸渍原理的完美体现。Klein希望观众在看他的画的时候,忘掉解释,忘掉脑海里对绘画的认知,如海绵一样,调用所有感性来感受这幅画,被蓝色所表达的蕴意所包含。

Monochrome bleu( IKB 3), 1960

为了获得理想的蓝色,他和化学家合作,将群青染料悬浮在石油萃取物中,来保持其光泽和粉状质地。当颜料干燥后,每个颗粒都保持各自的完整性,又通过油脂和其他颗粒相连,达到了个体性和统一性的结合。 

Monochrome bleu IKB, 1959

Yves Klein将这个得意之作取名IKB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并且为这个制作方法申请了一项专利认证。是的你没看错,他“发明”了一种蓝色。这未免太酷了吧~

这种蓝色的RGB坐标是(0, 47, 167),作为一种基本颜色,更是作为一种灵感,如今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时尚行业。现在通过Photoshop,你也可以轻易的得到这种蓝。

它的颜色十六进制是#002FA7,是的这句话就是用克莱因蓝打出来的。这篇文章里所有的蓝色都是。

蓝色成为Yves Klein终生创作的一个钢印,他用它作画,做雕塑,用它印制邮票,将它涂抹于赤裸女体, 使之成为活的画刷。他一生创作了超过200幅蓝色单色画,这些画在他死后以Blue Monochrome+数字编号的方式命名,以作区分。

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Yves Klein享誉国际艺坛靠的只是“蓝色”这一招鲜,那你就错啦。如果你以为Klein的创作冲动只是对于蓝色这种颜色和它所给予人的深邃联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Yves Klein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短短的34年,在他短暂又绚烂的一生里,蓝色是他绕不开的一个标记,但并不是他创作的终极奥义。

蓝色代表什么呢?

对Yves Klein来说,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

是这颗星球上,实际存在的,又最最抽象的东西。

我们看到蓝天和大海,不在意其轮廓和形状,而在于他空无一物,又包容万千的神秘力量。

是的,Klein真正为之着迷的,是浩瀚的星际和宇宙,是存活在其间的生命的物质和灵性。

而蓝色,是克莱因用来探索宇宙无极,生命灵性的最佳载体;克莱因同时也赋予蓝色超脱于其他颜色的精神意义。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现在我们来聊点其他的。

1961年,在著名的切尔西宣言(Manifesto of the Chelsea Hotel)中,Klein曾经描述过这样一幅动人画面:

18岁, Yves Klein和他的两个好朋友:(未来的)诗人Claude Pascal和(未来的)艺术家Arman一起躺在尼斯的海滩上,仰望天空。他们突发奇想,决定“分享”这个世界:Pascal选择了语言和空气;Arman选择了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物质;而Yves选择了这颗星球以外的一切:太空、无垠……

彼时的Yves Klein不知道,少年时许下的豪言状语,对天空和宇宙的向往,对非物质和无极限的探索,从此以后将成为他一生痴迷的创作主题。

1928年,Yves Klein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后印象派画家,擅长风景画;他的母亲是一名抽象派画家,是当时著名的Art Informel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尼斯长大,一个法国南部的海边城市,地中海的蓝天和阳光滋养他。

14岁,克莱因进入国立海洋商学院,在这里,他认识了两个终生的好朋友:Arman和Claude Pascal。这两个人后来都鼎鼎有名:前者和他一样,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艺术家,法国新现实主义(Nouveau Réalisme)的代表人物;后者则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和诗人。当然了这是后话,在当时他们只是三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男孩子,他们一起练习柔道;研究印度教、禅宗、玫瑰十字会等宗教以期了解生命之意义;他们分享对爵士乐、摇摆舞、冥想的喜爱;他们热烈崇拜梵高,中二病时期的三个少年决定效仿梵高,只以姓氏相称;以及在上文提到的,躺在海滩上筹谋“瓜分”世界的异想。

他在学校里如饥似渴的学习,充满理想;当他毕业,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冒险。

20岁,他搭顺风车前往意大利:热那亚,波托菲诺,拉帕洛,圣玛格丽特,比萨,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卡普里,伊斯基亚,庞贝,雷焦,墨西拿,巴勒莫,威尼斯,然后返回尼斯。他一路看教堂,看展览,他还是个细心的手帐boy,记录了自己一路的见闻。

21岁,为了学英语,他去了伦敦,在一个画廊当学徒,学习镀金和使用基本颜料的绘画技巧。

22岁,他去爱尔兰,在都柏林的一家马术俱乐部当驯马师。

23岁,他从马赛港上船,途径塞得港,吉布提,科伦坡,新加坡,西贡,马尼拉,香港,到达日本横滨。

Yves Klein在横滨呆了15个月,边学柔道,边教法语,直到他拿到了柔道黑带四段。这个水平,当时放眼欧洲大概算最强王者吧。

1955年,行完万里路,27岁的Yves Klein回到巴黎,属于他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百无禁忌、天马行空

Monochrome Propositions

其实 Yves Klein最早的单色画不只是蓝色,他也用其他颜色来表达不同的色彩所蕴育的含义,希望能唤起观众强烈的心灵感受力。

当他在巴黎展出后,大众的反应不尽如人意,当时正是抽象表现大行其道的年代,人们简单的把他的画当作抽象画来理解,认为这些不同颜色的画就像马赛克一样,镶嵌在一起达到抽象的色块效果。这完全不符合Yves Klein的初衷,在这种理解之下,单幅画彻底失去了意义。

于是Yves Klein干脆只专注于蓝色的单色画,比起其他颜色来,Klein更喜欢蓝色这是毋庸置疑的,除了上文提到的,蓝色意味着海洋和天空之外,这也和他的信仰有关:天主教。蓝色不仅是圣灵的象征,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描绘圣母玛利亚长袍的传统色调。

1957年,Klein在米兰的单色画展览大获成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Lucio Fontana买了其中一幅蓝色画,观念艺术家Piero Manzoni(就是那个卖屎罐头的)也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

Artist’s Shit 1961

这一年,他开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他在布鲁塞尔、巴黎、米兰、杜塞尔多夫等地做展览,认识很多国际上享誉盛名的艺术家,也成为被众人交口称赞的宠儿。

从1957-1962年,他做出许多前无古人的开山之作。


 Blue Globe 

1957年,Yves Klein宣称:地球是蓝色的!为此他制作了一个蓝色的地球浮雕。

Blue Globe (RP 7), 1957

4年后,俄国宇航员加加林搭乘载人宇宙飞船,第一次进入太空,绕地球一圈,在浩瀚的太空遥望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并且宣布:地球是蓝色的!这多么神奇!


 Le Vide 

1958年,他在巴黎Iris Clert 画廊策划了一个叫做虚空(Le Vide)的展览。这个展览的全名也很神叨叨:The specialisation of sensibility in the raw material state into stabilised pictorial sensibility,直译的话叫:在原料状态下的敏感性的特化化为稳定的图像敏感性(可以忽略……)

整个展览——除了在画廊角落放了一个超大的空橱柜——空无一物。画廊内部被涂成白色;窗户外面则全部涂成蓝色,邀请卡是蓝色,入口招待的鸡尾酒也是蓝色。

3000人排队等候入场,来看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展览。


 Immaterial Pictorial Sensitivity Zones 

这个更神奇。Yves Klein号称要售卖他自己定义的“非物质图案敏感区”,大意就是像画饼充饥一样,自己定义了一个理论空间,这个空间在物理上不存在,全靠想象。有人买吗?有的。还不只一个,就我知道名字的就有三个人。用什么买?一公斤的黄金。

专门为无形空间而设计的支票本……

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在塞纳河边,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买家和 Yves Klein,一手交黄金,一手交收据(以证明这个无形空间卖出)。交易完毕,买家把收据烧掉,而Klein则把一半的金子倒进塞纳河。

就这样,他卖掉“什么都没有”换来了金子。

Le Saut dans le vide 

1961年,Yves Klein又出奇招,创作了一个大概算是行为艺术的前身之类的作品:跳进虚空。他从一家柔道馆的顶楼窗户跳出来,既没有坠落,也没有上升,他悬浮着,将自己投身于无尽的虚空当中。作为一个致力于表现空间的艺术家,他觉得自己得想办法真正的“进入”空间,摆脱地球重力,悬浮于其间。我觉得,这可能和他长期练习柔道,对身体的核心肌群拥有超强控制力有关,当你能控制身体时,你总是会想要摆脱重力的束缚感。

他找人拍下了上面这幅照片。当然这是一个合成的照片,其实下面是有人抬着垫子的。这个行为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我们在上期介绍的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在去美国前在台湾就尝试过类似的跳楼的行为,然后把两个脚踝都摔伤了……(哎呀写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笑了,太开心了,艺术使我快乐~)

左:谢德庆,右:Yves Klein

这还没完呢,随后Klein又自己杜撰了一份报纸,模拟记者的口吻来报道这个“跳进虚空”的行为,标题也故意取得很猎奇:“太空中的男人! 太空画家跃入虚空!”(大意),印刷了很多份,摆放在巴黎的书报亭里。

我想常人可能很难理解Yves Klein对空间/太空的执念,从他18岁躺在那边海滩上,豪气地宣布“这片天空是我的”起,他就将空间视为他的领域。60年代,那是一个神学和科学此消彼长的年代,加加林成为冲出地球的第一人,那时的人们并不具备今天人们看待太空的视野,Yves Klein是同时代的人里,极个别的,对浩瀚的宇宙和空间充满好奇,努力的吸收各种知识,调用自己所有的想象力去感知它的一个艺术家。


 Anthropométrie sans titre 

这个作品非常有名。中文翻译叫做人体测量学,大意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人体特征进行数量分析。Yves Klein设计了一个表演,邀请了有限的观众到场,现场有三个小提琴,三个大提琴,三个合唱,三个裸体模特。

他将颜料涂在这些模特的身体上,让他们在巨幅的画布上留下身体上涂料的痕迹,形成了一幅幅的画。这些画和他们的主体如此接近,相当于用一种客观的方式在测量人体。

这些用身体作画的女体被他称为“活的画刷”(Live Brushes),他也为此申请了专利……

除此之外他还尝试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创作方式,比如把画布绑在车顶上,然后在雨中以70迈的速度行驶,以记录雨水的痕迹;用燃烧器喷烧画布,留下烧焦的的图案,叫“Fire Painting”;

Untitled Fire Painting (F 16), 1961

用蓝色、粉色、金色代表三位一体的神学之谜,他为此创作了富有宗教寓意的三联画和有机装置……

Ex-voto for Saint Rita of Cascia, 1961

他甚至还设计了很多建筑手稿,设想通过空气、水与火作为基础材料来建设明日之都,在他的设想里,未来的人们也许能摆脱物理束缚,成为精神性的存在。

The Fire (D 91), 1959

今天,人工智能似乎快要将他的这个幻想变为现实了,只是使用的是科学技术而不是Klein当时以为的自然能量。不知道 Yves Klein如果活到现在,掌握了这半个世纪科技的发展,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视野?可惜我们无从知晓,他死于1962年6月6日,年仅34岁。

Live Fast, Die Young.


对于Yves Klein来说,他人生的戏剧冲突都集中在1962年。

这一年1月,他结婚了。

6月6日,他因心脏病发不治身亡。

两个月后,他的儿子Yves Amu Klein在尼斯出生。

很难评价Yves Klein。

你不能简单地把他称为一个画家。

他说绘画只是他的艺术的灰烬(Ashes of My Art)。

在他短短的7年公开创作生涯里,他创作了200多幅著名的单色画;他发明了一种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蓝色IKB;他申请了许多的发明专利;他创造一种虚空的概念并且展示它,售卖它,他是一个观念艺术家;他设计了人体测量学这样的表演,他被视为行为艺术的先驱;他创作了由20分钟的单调音符和20分钟的静默组成的交响乐,启发了著名的激浪派作曲家John Cage和他石破天惊的寂静4′33″;他的兴趣始终围绕宇宙和无限空间,灵性和非物质,他被认为是哲学家;他富有创意和创造力,如果放在当代他应该是个出色的创意大师;他还被不喜欢的人视为神棍,因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东西”……

而在我眼里他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和我喜欢的很多其他艺术家不同,Yves Klein的艺术冲动不来自于生活和经验,不来自于情感,而几乎全部来自于他的兴趣,他的思考,它的想象。他拥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英国小说家毛姆写过“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到了月光。”百年来被人们一再传唱,用来比喻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Klein吸引我的是,对他来说,这种无奈几乎是不存在的,他年轻,身体强健,功夫了得;他热衷冒险,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研究神学,禅宗,印度教;他喜欢爵士乐和舞蹈,占星和冥想,他对孕育生命的宇宙抱有最高的好奇,追求精神的流动性和潜力。他的人生一直都在向上仰望,从来没有留意过脚下的六便士。

最重要的是,他34岁就死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的初恋。

我和我的初恋在一起的时候都还很年轻。那时的他踌躇满志,说库布里克就是他的神,法斯宾德就是他自己(他学电影),说要“30岁之前就死”。那时30岁对我们来说是遥远的数字,30岁以上的人好像都是面目可憎,麻木活着的中(老)年人。这当然只是年少的轻狂之语,但不失对肆意人生的向往。

现在我们都已过了30岁,还活着。(对此我不想发表任何感想)

而Yves Klein,他这么年轻,他拥有我们最向往的人生,才华横空出世,对世界抱有无上的好奇,企图获得生命终极的意义,然后在最瞩目的时刻人生戛然而止。

世人为之惋惜,他的艺术成就已然惊人,你忍不住去想象如果他仍然活着,将继续达到怎样的艺术高度。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厚待,在还没来得及开始腐朽的时候死去,从而不朽。

用一句我们那时很喜欢的话,叫: 

Live Fast, 

Die Young. 

虽然不长,但淋漓尽致。

呼~终于写到我最喜欢的克莱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