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连载三十四)作者:阿福

 天然呆阿福 2020-02-03

11.5 一个原则

凡熟读《三字经》的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两句话。如今父亲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旗鼓相当,因此教育孩子的责任和荣耀,已不像古代那样只落在做父亲的一个人头上。此外,从实际角度上讲,一方面做父母的应积极配合学校老师,使孩子健康成长,而另一方面,父母也不得不在家庭中承担起做老师的角色。由此可见,既要热心教养孩子,又要严格要求他们,这是当今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

通常我们总是要孩子尊敬父母,在此我们讨论一下包含在尊敬中的两种感情,即爱与怕。从表面上看,这两种感情似乎彼此矛盾,无法并存,可它们在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却能融为一体,无法析离。正因为如此,做父母的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不爱你或不怕你。为使孩子爱你而放任他,或使孩子怕你而严厉对待他,其结果,往往是孩子长大后既不爱你,也不怕你。

然而在具体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相当困难的。但如果你在孩子年幼时,便建立一个原则,那就好办得多。这个原则是:严厉禁止他做坏事或恶事,不禁止但也不鼓励做不好不坏的或无意义的事,且尽量鼓励他做好事或有益的事。

比如严禁孩子说谎,一旦发现孩子说了谎,应绷起脸,严肃斥责他,并向他逐一说明斥责他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以及错在哪里。如果专制性地强迫孩子盲目服从你,就会蒙蔽孩子的理智,以致严重损害他的判断力。

要使孩子从小就明白世上有些事是绝对不允许做的,比如国家法律所禁止的,而有些事则必须去做,比如社会道德所提倡的,这是严格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于,具体哪些事不许做,哪些事必须做,得慎重考虑,不可定得太死。若定得太死,孩子执行时必定机械呆板。比如有时候,孩子会说一些颇具夸张色彩的话,这不是损人利己的说谎行为,如果你要求他在任何场合下,都绝对说真话说实话,就会扼杀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力。

品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孩子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并充分尊重社会道德,而且要使他们渐渐养成这样的自律习惯。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始终存在着来自自我的价值标准与来自他人(或是社会)的价值标准的矛盾,这种矛盾时而冲突,时而统一,无法回避。既要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又要融汇于广阔浩荡的社会潮流中,这是一个孩子从无知无识到心理成熟的最终标志。而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人,应努力使自己的孩子逐步走向成熟,融入社会。

11.6 还孩子以童年

当今之时,有一种令人担忧的教育倾向,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每一个做父母的人,这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考取大学,甚而考入名牌大学,便无情地且有效地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角色。在许多父母的眼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孩子考试得了多少分,以及他在班级排名第几。他们往往强迫才一二年级的孩子天天记日记,天天做奥数题,或天天背英语,把孩子每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显然这种过分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必然使孩子生活单调,而且神经紧张。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记忆中没有童年生活是可怕可悲的事!

按理说,童年中的孩子,应像沐浴阳光的小草那样鲜嫩可爱,应像飞来飞去的小鸟那样自在快乐;而做父母的,则应真心喜悦于孩子的天真童趣,而不是只对他们的考试分数感兴趣。其实,孩子平日不无可笑的牙牙稚语,不无浪漫的天真幻想,正是其父母感受幸福生活的源泉之一。若能真正欣赏童趣,并时常摆脱成人观念而热心投身于孩子单纯快乐的生活中,做父母的肯定也快乐,甚至比孩子更快乐,仿佛自己正再度童年,美妙无比。

读到这里,也许有些家长疑惑不解。因为在此之前,我是热衷于向大家介绍如何教孩子识字、做算术,甚至做那些令人头疼的奥数题,以及如何教他们学电脑、学语文、学英语,甚至背唐诗,而现在却一反常态,大呼还孩子以童年,似乎自相矛盾,出尔反尔了。其实呢,这是一个误会。

因为,我并未强调每个孩子应把我所说的那些内容,按我所指出的方法,一项不漏地学一遍,而是再三申明,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学习的内容上,使孩子有兴趣学,然后循序渐进地由浅而深地学下去;若反复引导仍无兴趣,就不必勉强,万勿强迫。另外,我在文中曾多次向家长建议,如做游戏那样教孩子,因为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学好要他所学的那门知识,而且会学得特别快。

然而,即使你孩子有兴趣跟你学这学那,也必须每日给他留出一段时间,让他独自一个人去玩,或者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时候,他爱干啥就干啥,不闯祸就行。孩子必须每日有一段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也必须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如果你的孩子有一间完全由他独享的房间,或者那怕只有一面可由他乱涂乱画的墙壁,那么你的孩子,会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童年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会深深印在他的记忆中,使他终身难忘。

11.7 走向光明

几乎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而且几乎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深藏惊人潜力,可事实上,并非每个热衷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人,都能教导出像威特或穆勒那样的神童来。除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问题外,大概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干扰和障碍。比如,你因工作忙而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又比如,你所坚信其正确的某种方法,恰好违背了孩子学校里的传统教育观念,致使你无法真正有效地实施你的教育计划;再比如,你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法带领孩子深入到诸如奥数或英语那样麻烦的知识领域中去。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做父母的却没有足够的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包括对他们的早期教育。显然有些干扰和障碍是可以克服的,或尽量使其负面影响减弱到最低程度。而且,即使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应尽力而为,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问心无愧。其实,对热心于早期教育的父母来说,有些事并非特别困难。比如只要从小培养,就容易使孩子对书本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使他日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我相信,这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

客观地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其最终的结果,往往有差距。然而,做父母的如果始终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对孩子实施某些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就会取得显著成效。事实上,令人兴奋且信心倍增的是,这样的情况并非罕见。据我了解,许多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都相当出色,比其父母所期望的要好得多。其实,威特的父亲,当初并未料想他的儿子将来被称为神童、数学家和研究但丁的学术权威,而他也是在教导威特的实践中,才渐渐发现孩子惊人的内在潜力。因此,他真诚坦率地对我们说:我只是想把儿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挤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尽力使他(指威特)成长为健全活泼幸福的青年。

在此,我们应感谢这位德国父亲。因为,他使我们在他的智慧中看到了光明,得到了鼓励。他始终认为,他对威特所做的一切,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下决心,像他那样去做,就是了。我相信这是真话,而读过威特父亲遗著的斯特娜夫人,早就用她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这位美国夫人对她女儿维尼夫雷特的早期教育,同样成就非凡,令世人刮目相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