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城北十五里666 2020-02-03

农历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

石头节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人们把石头和丰收联系在一起,应该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这一天,中国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过去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

中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文人墨客对石情有独钟。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也成为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人画家道法自然,心之所向,由赏石藏石进而画石,笔意纵横,参乎造化,更在写实的表象之下,追求抽象之美、书法之趣与人文之思。

文人的好尚提升了雅石的境界,如白居易提出'爱石十德',也有因爱石痴迷癫狂,更有甚者祸国殃民。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齐白石《拜石图》

绘画和赏石一样,在写形的基础上更强调写意,寓意于形,以神似为最高的艺术追求。以奇石入画,在中国古代绘画题材中屡见不鲜,

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之缩景来寄托林泉之意,起源并不算晚。甚至有学者认为汉代'山型砚'已是山石盆景的发端。而有力的实证从人间一直延伸到了地下,建于公元706年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两旁的壁画,赫然可见有侍女手托树石盆景的场面。

说明在1300多年前,赏石已纳入人们的视野,并进入到贵族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在唐代阎立本的《职贡图》中,那些奇巧的峰石和盆景更被列为贡品,说明雅石在当时已颇受人们珍爱,且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文人的好尚更提升了雅石的境界。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宋 赵佶 《听琴图轴》

由于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在山石的具体画法上亦趋于全面,勾皴点染兼备。奇石形象渐渐从人物画或山水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画面主体或独立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兼赏石名家当属赫赫大名的苏轼与米芾。

苏轼收藏了许多奇石,边图绘吟咏,如'雪浪石诗'、'雪浪斋铭'、'双石诗'、'壶中九华诗'等。他似乎对雪浪石甚为偏爱,认为该石有孙知微的水涧奔涌图之貌,便将书房题名为'雪浪斋'。我们仍有幸看到他在定州所得的黑色雪浪石,乃在乾隆时被重新发现,置于定县众春园内的。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而其独立的图像,早已刻入《素园石谱》。乾隆追慕东坡之风雅,命内阁学士张若霭绘成《雪浪石图》轴,画面知白守黑,姿态横生。乾隆亦欣然提笔:'雪从天上降,浪从海面生',可见图绘形神俱佳,充分反映出宋画写实的特点。

苏轼本人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也是关于石头的,即《枯木怪石图》卷。画面上枝干虬屈无端倪,石皴亦清奇盘曲状若蜗牛。全图以苍劲跌宕的墨笔出之,不施丹青,脱略形似,平淡中含有清高沉郁的韵致,正如其胸中盘郁也。

在崇尚写实的宋代,东坡却提出观士人画如同阅天下马,取其意气而已,重要的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个性化的旗帜已然得到张扬,其高逸简率的笔墨形式亦直接开启了元风。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苏轼 《枯木怪石图》

米芾的个性更加来得极致。他鄙视流行的程式,不屑于严谨刻板的绘画技法,喜欢不可复制性的东西,行为亦出人意表。

'米颠拜石'的传闻轶事一直被后世所津津乐道,米芾一生觅石、赏石、鉴石、藏石,为石如痴如醉。米芾曾因整日醉心奇石,而荒废公务,以至于好几次遭到弹劾,但他依然毫无悔改之意。在无为州任监军时,他将立在州府的巨石奉为'石丈',还特地穿好官服,手持笏板,跪倒便拜。

据说他自己也画过《拜石图》,真迹早已不传,只留下倪瓒的题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不虚得。'后世画家感念其痴,绘制了大量的《米颠拜石图》。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张大千《米癫拜石图》

甚至其轶事与形象已融入到园林景点之中,像苏州怡园的'拜石轩'、留园的'揖峰轩'、颐和园的'石丈亭'等等,都来自拜石的典故。

倪瓒亦是石痴,所以对米颠拜石心有戚戚,题诗于拜石图上。倪瓒山水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常以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一石一树而简中寓繁,小中见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雅擅丹青,且倾心于园林的经营,曾参予'狮子园'的规划工作,还以其写意山水的精神和园林经营的理念,亲手叠置了各种盆景石,将中国园林之美,尽纳于一方素盆之中,开启明清两代玩石的新风尚。

明清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此数百年间,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至成熟。赏石之风更为普及,奇石成为园林、书斋不可或缺的点缀品。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文徵明《真赏斋图》

明代精致的审美理念,也深刻影响到造园选石与文房赏石,文人亦追求'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式的空间之美,明末清初《闲情偶记》作者李渔的'芥子园'即取此意。

晚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云:'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也强调以小见大的意境。在绘画领域,赏石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画卷之上掺杂了雅俗共赏的市民趣味。明代图绘赏石的文人画家尤以文徵明、米万钟、陈洪绶等人为代表。

文徵明的《真赏斋图》构图简洁别致,用笔苍润秀挺,最引人注目的是图右画太湖石一组,展现出一片蕴藉清幽的天地。湖石嵯峨多姿、密皱多孔的形态颇具南太湖石特点,而行笔略带夸张与稚拙之感,工中见拙,行利相兼,具有一定装饰效果。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陈洪绶《梅石图》

这种写实中带装饰性和精熟中见生涩味的画法,反映了明代文人画喜新尚奇的追求,也使山石绘画在文人意味之外,平添一份亦庄亦谐的气息,这些特点在明末陈洪绶的身上得到了极致发扬。

陈洪绶的花鸟画与人物画中,多见案头奇石的点缀,或为盆景,或为桌台,或为香案,大头小身体的高古人物甚至安坐于磐石之上,如《归去来图》卷等。与他的人物画效果一样,那些奇石多做夸张变形,富有典型化、符号化的强烈个人特色,极具装饰效果,偕俗却不媚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遥接米芾衣钵的米万钟。他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对奇石的痴迷劲不在人称'米癫'的乃祖之下。他一生爬山涉水,不惧艰险,收藏了大量奇石,光雨花石就贮满了大大小小的器皿,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

其中15枚绝佳的奇石,分别题以'庐山瀑布'、'藻荇纵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名。每请人观赏,都要先'拭几焚香,请宴示客'。他还对每一块石头画貌题赞,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米万钟《奇石图》

其家藏之石亦有图谱,曾请吴文仲将所蓄奇石精绘成卷,其中有'形如片云欲坠'的青石,正是祖先米芾的遗物。同时代画家蓝瑛的《拳石折枝花卉》册中的湖石亦米万钟家藏。吴彬也曾为米万钟作《十面灵璧图》,表现他收藏的一块灵璧石十面不同的纹理形态。

清代是从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篇走向近代社会的开篇,日益沉滞的封建社会大概是要为自己的近两千年历史做一梳理回顾,在政治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集大成的特色。 皇皇巨著《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出现,北京圆明园、颐和园的建造,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赏石文化在当时社会生活与造园实践上的体现与延伸。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八大山人 《猫石图》

清代奇石画家代表当推'四僧'、龚贤、郑燮等人。 一木一石亦见大山大水之万千气象。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强调师法自然,但在艺术创作时要'我自用我法'。

他画石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较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又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皆布局新奇,个性独具。石涛还曾参用画法为扬州的一些园林叠石,现存片石山房的假山就出自他的手笔。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发展了米芾与东坡的丑石观,继承了苏轼画丑石的传统,突出丑石之雄和秀,于丑中见美,可谓将道家'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审美观发展到极致。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郑板桥《竹石图》

他在《板桥题画·石》中云:'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石之美丑中关乎人性之优劣。

不仅如此,他还心怀天下劳劳百姓,认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画石亦强调其'骨气',称美石为'石大人',常将奇石与兰竹或松菊梅画在一起。布局上有意将书法题识与画面形象穿插结合,气质清癯而骨力内含,画如其人,既文雅又偕俗。

为石疯癫甚或破产的人不少,但爱石到祸国殃民的人寥寥无几,宋徽宗算得上一个。他对太湖石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臭名昭著的花石纲上,也在《祥龙石图》卷中流露出来。

卷首的太湖石呈立状,石顶端生有几株异草。太湖石宛如一条上下翻滚的蛟龙,玲珑剔透,凹凸有致,完美地展现了古人对石的审美要素:瘦、漏、皱、透、丑。宋徽宗将奇石异草视为大宋国运之祥兆,赞之'挺然为瑞'。细看石上,还有楷书'祥龙'二字。

此卷将细线钩描与淡墨渲染巧妙融合,起伏变幻,精妍秀丽,太湖石上的一个个坑眼结构分明,笔墨细腻入微,极其工整精雅。因为刻画地十分生动、逼真,因此后世的学者推断这是一幅写生作品,描绘的很可能是御苑'艮岳'中的实物。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宋徽宗赵佶 《祥龙石图》

顽石一块,亦能丰富多彩,顽石一块,照见人生境界。白居易提出'爱石十德':'养情延爱颜,助眠除睡眼。澄心无秽恶,草木知春秋。不远有眺望,不行入岩窟。不寻见海浦,迎夏有纳凉,延年无朽损,弄之无恶业。'

拜石赏石以石入画,传达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诉求:怪石无论风雨总是宛然,仿佛看惯了春花秋月,亘古不变,与日月同辉。

古代中国人信奉万物有灵,脚下的土地同样具有生命,所以也把初十定为'地日'。

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踏实地。

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十谐音'石',石头是山是地,因此十日就是'石日'也是'地日';另一种认为皇天后土,既然初九是老天爷的生日,正月初十就该是大地的生日——'地日'。

初十很多人要开工了,我们还要与病毒疫情继续战斗,而且也相信一定能战胜!

无论如何鼠年春节一定是大家记忆深刻的,2020也肯定会是特别的一年。鼠年第一天是时候解开2020的秘密了 千年等一回仿佛世界要重启

大年初十地与石一起出生,是否正是要告诉我们,唯有脚踏'石地',方能十全十美。

大年初十地日石头节 10幅古画赏石拜石 万物有灵十全十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