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这样做,你的孩子会更“成才”

 虫二岁月 2020-02-03

望子成龙,是天底下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期盼,家庭教育,是天底下每一位家长最头疼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做到如下几点,孩子会更“成才”。

用一个词来衡量母爱,这个词就是“伟大无私”,用一个词来说明父爱,这个词就是“厚重如山”。

母亲把孩子生下来,虽然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但只是给孩子带来了生命,而与这种痛苦相比较来说,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则是为父母者一生的痛楚,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更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成,总想着孩子“听话”,往往“事不如意”,孩子偏给你向相反的方向跑,使天下父母操碎了心,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众所周知,教育孩子是没有一个统一答案的,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早早设定了一个成长的路径,不仅要求孩子身体健康,还要求孩子心智健全,出人头地,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天底下最优秀的孩子。在家长这些“过高理想“状态下,孩子却总用自己的思想来反驳着家长的认知,一个成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引用以下几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式,这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是与孩子交换位置。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不能只限于语言上的交流,正确的交流方式是相互的理解和彼此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要时常和孩子互换位置,通过互换位置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孩子当下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性格,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变得开朗、活泼。如在孩子想得到或想做某些事情,而家长感觉这样做着不合适,想禁止孩子去做时,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不能做,而是应当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想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有什么样的乐趣?当家长换位后,站在孩子的思路上来考虑,帮着孩子来分析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还可适当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自己来感受到因自己的思维而带来的”后果“。这样做,不仅可以正确引导孩子思维的转变,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黏度。


二是与品德教育同步。

”人才“,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学着成才。学做人和学成才上,品德就是催化剂。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身体健康、智力提高、成绩突出,而把品德渐渐放于脑后,特别是隔代亲的家庭,总感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事,有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感觉。陶行之曾说过”道德是学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有一身的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因此,孩子在自己的思维力渐渐独立之前,接受品德教育的深浅直接关系着孩子长大后的心知和成熟度。如家长在吃饭时,总会想着让孩子先吃,不论什么”好吃的“,都是第一个拿给孩子,并且在孩子不情愿吃的情况下,可谓是”好话“说尽,哪怕孩子吃上一小口,家长也会对孩子大夸一场。这样的结果会让孩子理解为吃”好吃“的,是孩子理所当然的”权利“,渐渐会容不得别人跟他分享”好吃“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不妨在孩子面前先礼让自己的父母,或给孩子讲自己是长辈,应当自己先吃,让孩子知道”好吃“的只有懂得分享后才能吃的更香。


三是与孩子时常陪伴。

现代家庭,因种种外因,使得孩子身边满是玩具、零食,而唯独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这样孩子就会常常有种孤独感,情绪也无法得到较好的释放,在面对一些伤感时,心理上会感到无助和孤独,没有安全感,渐渐的出现自闭,不愿和任何人进行语言的交流,做什么事情也放不开手脚,总是畏畏缩缩,没有完整的自信心。家长在重视孩子成绩和健康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忽略孩子的心理陪伴。家长因为工作一天,身心很疲惫,回到家只管给孩子做好饭,等孩子吃完饭就催着孩子睡觉,而家长可以在孩子睡觉后好好歇息一下自己疲惫的身体,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只是一只会吃饭的小动物,心里有什么奇特的想法却不能和家长说,有时候才刚刚说了一句,也会被家长无情的打断。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存在的价值,恰到好处的鼓励更能促进孩子心智全面的成长。


四是与孩子划定界线。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调皮的做些事情或动作,家长可能看起来会感觉孩子更可爱,但是这种调皮要在一定的界线内进行,如果孩子一味的调皮,超越界线的调皮,就不能称为可爱了,这就要引起家长注意。越界和不良的调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界定,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个坏的习惯,总想着取悦家长的笑脸。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设定一个界线,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可以调皮,什么时候不能调皮。


五是让孩子承担责任。

三字经开头即言:”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当孩子犯下错误时,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孩子只有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吸取教训,明白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道理。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用去帮孩子解脱或帮孩子承担责任,也不要默许孩子去逃避责任,要培养孩子在错误面前不萎缩,有敢于面对责任的思想意识。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完全的成功者,也没有完全的失败者,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自身的特定性格,不管怎样的教育方式,首先要建立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以德育为首,智育辅之,全方位培养和挖掘孩子潜意识里的”能力“,引导为重,训导为辅,相信在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能得到一次升华,使人生更具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