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今世游 2020-02-03

甘谷是甘肃天水市的一个县,它位于天水市西北的渭河流域,其地貌属于陇西的黄土高原,这与甘肃省内出土简牍的大部分戈壁沙漠地貌不同,加之其内容和书体的重要性,使其在甘肃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汉简中占有特殊地位。

甘肃出土的汉简最著名的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这三批汉简都是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制多样的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汉简,而甘谷汉简一共才出土了23枚,但由于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竟跟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并列为甘肃所出的西北汉简中最著名的四大汉简。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甘谷汉简

甘谷汉简1971年12月发现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刘家屲(wā)的一座汉墓中,共23枚。其简多系松木制作,长23.5cm,宽2.5cm,厚0.4cm,两道编绳,先编后写,整齐划一,原件现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甘谷汉简局部

这是一组标准的“两行”木简,保存完好,每简上抄写两行文字,一般每行抄写30字左右,每枚简上大致60余字,第5枚简上所抄的字最多,有74字。简的背面编有简序,分别标注为“第一”“第五”“第二十三”等字样。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甘谷汉简局部

根据同墓出土的陶罐上朱书“刘氏之泉”“刘氏之冢”的记载,可以确定这批简牍的主人姓刘,简文内容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7)宗正府卿刘柜关于宗室事务上书给皇帝的奏章,经批准后转发给各州郡的官方文书,包括汉阳郡太守转发给所属县、乡的诏书、律令及敕命文书等。其中第1至第21枚记的是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宗正府卿刘柜关于维护刘姓皇帝宗室特权的文书。第22和23枚是凉州刺史(刘)治与汉阳太守(刘)济逐级下移“属县令长”优复宗室的诏书。其内容不仅涉及有关宗室管理等问题,而且其中所出现的许多地名、人名及官名,特别是赋税名如“门钱”,多不见诸史籍,故十分可贵,是研究东汉时期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甘谷汉简的书体很有特色,全部用扁平的八分隶书抄写,由于简宽达2.5cm,书写的空间比较大,故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都处理得相当具有艺术趣味。下面分别从笔法、构形两方面作些简单分析:

笔法方面,其折画最有特征,即多由圆折变为方折,而这也是隶书与篆书区别最大的地方之一。如下列“曰”字、“朔”字和“首”字的横折,“元”字的竖折,既不同于楷书的转折棱角分明,又不同于篆书的圆转。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同时,其横画多逆锋起笔,行笔一波三折,收笔时轻按再向右上方斜出,形成“雁尾”,应该说,这也是甘谷汉简中最有代表性的笔画之一,如: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除了笔法的隶书范式之外,其结体方面也多是八分隶书的标准之一。书写者既能重视字形的端庄均匀和装饰美,同时也十分讲求穿插避让、参差错落、左右舒展、上下呼应,有一种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其特征有:

1.疏密有序。即其笔画长短相间,粗细照应,故其线条结构疏密不一,浑然有序。如: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2.左右照应。即凡左右结构,在注意匀称的同时,往往是左紧右松,左右避让呼应,多匀称而生动。如: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3.上下平稳。一是尽可能使上下两部分紧凑排列,多上紧下松布局。二是撇捺舒展,以调整其重心。如: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4.欹正相依。即字与字之间欹正相依,曲伸搭配,互相呼应。如:

「鉴赏」河西黄土高原出土的简——甘谷汉简

总之,甘谷汉简文字的结体以扁平为主,给人以宽绰开阔、严谨豪放的美感,同时,对文字构件的向背、仰俯、起伏、收放、奇正的有机处理,又给人以和谐、自然、平衡的韵律美感。如果将其与东汉名碑中的《曹全碑》《张迁碑》作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如两者的结体均扁平匀称、规矩整齐,用笔都以圆笔为主,清丽流畅、逸致翩翩,如上列的“罪”字和“宗”字,就是标准的汉碑笔法,特别是“宗”字的宝盖头,可以说与《曹全碑》的写法完全一样。此外,甘谷汉简在朴实雄健、端庄遒劲方面亦与稍晚的《史晨碑》相似,而笔势放纵、不受拘束、姿态横溢、撇捺夸张的特点,又几乎同于晚其5年的《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年)。这种相似性多少说明,甘谷汉简的隶书水准并不在东汉碑刻隶书之下,两者都应该是当时所流行的标准隶书范本。

(文/陈松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