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想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准备好工具。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使之运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织个网。 《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百尺大的房屋,也会因为一缕小烟而焚毁。 《论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世说新语》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从竹管中看豹,只看到一点斑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墨子》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 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左传》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不要对他的短处斤斤计较;用人要用他所擅长的,不要对他所不擅长的斤斤计较。 我们常常看到或听见有人把古诗词引用的恰好,感觉到自己“黔驴技穷”,感叹他人文采非凡。如能悟懂用好一些这样的诗句,你一定也会“一鸣惊人”的。所以学、懂、用于足下,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中华文化的诗韵词海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