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清热解毒药概述

 华北老狼 2020-02-03

温馨提示


多通风 勤洗手 戴口罩


清热解毒药就是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毒病证的药物。

清热解毒药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热解毒,可以把两个动词连在一起,清解热毒也是对的。在中药功效里面有的可两个动词合并,两个宾语合并,但有的不能,譬如清热燥湿,清燥湿热也是对的,发散风热就不能叫发风散热了,因为有点别扭。也可以简称叫解热毒,最简单的就是解毒二字。
 
但是大家要注意,在功效里面如果只有解毒二字,要么前面的功效里面已经有清热或是泻火这样的字眼,要么它的药性是寒性的,那才是清热解毒药。因为中药当中能够解毒的不一定都是清热解毒的。有些是温性的药,它也有解毒的功效,解一些特殊的毒。譬如有些解毒药是解食物的毒,解药物的毒,不一定是清解热毒。
 
凡是中药功效里面有清热解毒的药,它对应的主治都有疮痈肿痛,但是教材里有一些药物,它有清热解毒功效,但是在应用里面没有疮痈肿痛,只说明疮痈肿痛方面不太常用,它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应用,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疮痈肿痛,所以清热解毒药治疗疮痈肿痛是最基本的主治。
 
另外就是温热病。温热病是感受温热邪气,它有特殊的病源,这种特殊的病源与热毒的关系密切,所以在温热病的各个阶段,都应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反过来讲清热解毒药的主治就应该包括温热病,过去在治疗温热病的方当中,有的没有清热解毒药,譬如治疗气分热证的白虎汤,石膏知母为主,没有清热解毒的药,在当代的临床上都要加上清热解毒药,效果更好。
 
除了温热病,还有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有三种原因(一是外感风热,风热郁闭在咽喉,二是阴虚火旺,三是热毒壅滞肺胃),其中热毒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的,这类药也可以治疗咽喉肿痛。
 
另外就是治疗痢疾。痢疾在中医学里面称为湿热痢疾,又称为热毒痢疾,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它的病因病机。为什么称湿热痢疾,因为六淫中湿邪致病有排泄物污秽、秽浊,痢疾便下脓血就比较秽浊,所以认为是湿热痢疾。另外痢疾又有传染性,尤其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很多人都患了痢疾,叫做疫毒痢,也可以把它叫做热毒痢。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两种称谓都是可以的,痢疾也要用清热解毒药,或是说清热解毒药的主治之一也包括了痢疾。清热燥湿药黄连、黄柏、黄芩、苦参,它们都能够治疗痢疾,因为它们能清热燥湿,其实这些药也是清热解毒药。
 
所以清热解毒药基本的主治有疮痈、温热病、咽喉肿痛、痢疾。最普遍的是疮痈,其次是温热病、热毒咽喉肿痛、痢疾。


另外烧伤烫伤有热毒的表现时,清热解毒药也可以用。
 
毒虫、毒蛇咬伤,表现出局部红肿热痛,相似于中医的热毒疮痈初期阶段,清热解毒药也能用。古代非常强调毒蛇咬伤使用清热解毒药,在今天有些淡化了。如果被毒蛇咬伤了,只用一点普通的清热解毒药可能要耽误病情,有的毒蛇咬伤是很严重的,有的是溶血性的毒,有的是神经性的毒,过去医疗条件水平有限,用清热解毒药能够减轻症状,能够得到一些救治,在今天就要采取多重医疗措施,不能单纯地使用清热解毒药。
 
恶性肿瘤在一定的阶段,某些患者表现出热毒现象的时候,也可以用清热解毒药,但不是必须用清热解毒药,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还适用于丹毒,因其皮肤色红如丹而得名,是一种链球菌感染的皮肤病。还有斑疹是温热病的代名词,是温热病中的特殊情况。还有痄腮,就是腮腺炎,是一种儿科病,也属于温热病。
 
清热解毒药还具有其他的清热作用,有的能够清热泻火,有的能够清热燥湿,有的能清热凉血,还可以用于相应的其他热证。能清热泻火的当然就可以治疗气分热证,能清热燥湿的就能治疗湿热证,能清热凉血的能用于血热证。
 


清热解毒药的性能,都是寒性,都是苦味,有一些清热解毒药的味与真实滋味有关,临床医生把清热解毒药分成甘寒类和苦寒类,那是考虑到了真实滋味,苦寒类的清热解毒药本身就是苦的,甘寒类的清热解毒药,口尝的时候没有苦味。
 
临床掌握了滋味,在处方的时候,可以尽量使处方不要太难吃,尤其是用于儿童的时候,味太苦,没有办法吃,就没有疗效。另外苦味的清热解毒药也容易败胃,甘寒的就不易败胃。做药膳、食疗,太苦就没有人吃,首先要知道真实滋味,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
 
清热解毒药的归经比较复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治疗疮痈的药,从中医理论而言,一般是归心经,因为《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但更多是结合疮痈发生的脏腑,尤其是内痈。譬如治疗肺痈的,它主要是归肺经。治疗肠痈的,就是归大肠经。治疗乳痈的,因为乳头属于肝,乳房属于胃,可能肝、胃最密切。温热病气分阶段主要是以肺和胃为主,在营血阶段主要就在心、肝。前面我说了咽喉是肺胃的门户,所以治咽喉肿痛的药以归肺、胃经为主,痢疾归大肠。主要看清热解毒药主要是用在哪一类的热毒证,那么它的归经就可以推出来。

属于清热解毒药的有: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鱼腥草、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绿豆等。


本文来源:《中医名家名师讲稿-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学习中医

    我们一起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