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文明苑 2020-02-03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今年的正月十一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回暖,万物生机勃发。

按我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世界万物由阴阳二气运化而成,四季交替的现象,正是阴阳二气此消彼长的结果。从古老的河图、洛书,到易经八卦,都反映了这样的规律。

上古先民最早确定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后来又有了春分、秋分,直到将一年分成了24个节气,并冠以不同的名称,以体现自然变化的规律。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在我们拥有先进的气象科学之前,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先民们一直是通过长年累月观察的方式,得到关于气候变化的经验。

比如我们熟悉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会儿草船借箭,一会儿又祭东风,那他怎么知道这天会有大雾,那天会刮东南风的呢?小说里写得神乎其神,其实都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通过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究竟。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比如说立春这个节气,就有不少民间谚语传世,最流行的一句话,莫过于“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

今年是不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庄稼有没有好的收成?如果立春这一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你不用去问神仙,也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谚语说得更直接,比如“立春晴,雨水均”,还有“立春是晴天,百事好收成”,都是一样的意思。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反之,如果立春这一天下雨会怎么样呢?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如果立春下雨的话,那么一直到农历三月份的清明节气,这段时间都是阴冷潮湿的天气居多,这会影响到春耕,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几千年来,一到临近立春节气,农人们是多么盼望这天是个大晴天啊!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如果立春这天打雷的话,情况也不妙。有句农谚说“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这天如果打雷,那么一直到农历二月的惊蛰节气,有可能是阴雨不断。另外还有“立春雷轰轰,十个猪栏九个空”,是说立春如果打雷,往后天气都不太好,导致六畜不安。

此外还有“立春降了霜,当春会烂秧”一说,意思是立春当天若下了霜,后期就可能出现“倒春寒”,不加防范,就会冻坏秧苗,影响收成。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一般来说,立春过后,会一天比一天暖和,但是也可能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这个根据立春当天的天气,也可以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有农谚说“春脖短,早回暖,小心出现倒春寒”,就是说如果立春后回暖很早,形象的说法是春天的脖子较短,那这种情况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很大。

回暖是早还是晚,可以从立春这天的风向判断出来。“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也就是说,看立春这天的风向,如果刮的是偏东风,那么回暖就早,常发生倒春寒,刮西风则相反。有经验的农人会根据天气情况,对自己的耕作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您瞧,这些民间谚语,凝结了劳动人民多少的智慧啊?过惯了城市生活的现代人,可能对节气的变化已经不是很敏感了,从民间谚语中亲近自然,感受一下自然的魅力,不亦乐乎?

“立春晴一天,何必问神仙”,留意下这些古老农谚,看准是不准?

参考资料:《农谚大全》《三国演义》

中外历史文化,有趣有味有料,我是史小狐,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