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户中有七户说上海话

 ereader 2020-02-03

在浙江嘉兴湘家荡的一家养老院里


马丹

“阿婆,侬下半天就回去啦?”“泥子日本回来,伊来接阿拉呀。”

“阿妹,切好饭组撒?”“要么阿拉一道看则电影闹猛闹猛?”

大年三十的中午,浙江省嘉兴市湘家荡的一家养老院里,一桌年夜饭吃得热热闹闹,12位上海老人聊得开开心心。他们里面年龄最大的已经90岁,年龄最小的也有74岁了。80岁的裘梁说:“在我们楼,10套房子里面有7户说上海话。留下来过年的老伙伴们今天一道吃饭热闹下。”

去年6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民政部门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嘉兴与苏州、南通、湖州、芜湖、池州及上海各相关区一起,成为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的首批试点,共同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而交通、医疗的“互通”,也让银发老人的生活更“无忧”。

异地养老 实惠

40年生人的朱玲娣一头银发,衣着时髦。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大年三十,她就整80岁了。一年多前,她和老伴宋继超来到嘉兴湘家荡,计划在这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站”。“女儿一家在新西兰,我们住在养老院里,比原来过得热闹,还有专门的看护人员,孩子也更放心。”朱玲娣说,今年一起过年的12个老伙伴,是6对老夫妻,子女大多在国外。“之前也在上海考察过不少养老院,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养老费用也不容小觑。上海人讲求实惠,异地养老性价比挺高。”

邹水洪是这家养老院的护理组组长,大年三十正好轮到她值班。“养老院里,上海老人占了近70%,平均年龄82岁。但是,这群上海的阿姨、叔叔们活力十足,观念新潮,生活有品质,无论是外貌还是心态,一点也看不出八十岁的样子。他们网上购物、微信微博玩得都很溜,是养老院里最活跃的一批人。”小邹说,有的老人爱跳交谊舞,有的老人会弹钢琴画画,有的老人养花养树,还参加比赛得了金奖。

医保互认 便利

求医问药,一直是异地养老的老人们的烦心事。以前,异地就医不仅需要垫付诊疗费用,事后的报销流程也颇为繁琐,两头往返、报销周期长。但是,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开始尝试异地就医试点,首批推出了8个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统筹区。到去年9月,上海市医疗机构和苏浙皖三省所有设区市均已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了医保的“一卡通”。

“和老伙伴们吃好年夜饭,儿子就来接我们回上海的家。开车很方便,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裘梁家住静安区,老伴郑贤浩今年已经89岁了,三个子女都在国外。裘梁夫妻是年夜饭桌上最早入住养老院的,她还担任着养老院E区联络员。“我先生参加过抗美援朝,如今身体不怎么好,每天需要做康复治疗。之前每个月都要回上海去配药,去年我们把医保卡转到嘉兴了,在这里就可以用医保卡做康复。医保互认帮我们免去了不少折腾。”

除了医保互认带来的便利,长三角一体化在健康上的深化,也让老人们很是期待。去年,“健康上海”首批40个项目对外发布,其中就提到了深化长三角重点医院合作共建,推进专科联盟建设、推进长三角医疗急救一体化项目、推进长三角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等。

本报记者 马丹(今晨发自浙江嘉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