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知李白《凤凰台》学崔颢《黄鹤楼》,谁知崔颢也是学的别人

 老街味道 2019-11-06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家都知道李白与崔颢“斗诗”的故事,说的是崔颢写了上面这首“似古非古,似律非律”的《黄鹤楼》,一时天下传唱,惹得李白跃跃欲试,也想写一首比比高低。于是就有了一首千古流传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首诗都被好多选本选入,特别是入选了后来的《唐诗三百首》,作为启蒙读物,连小朋友都知道这两首诗。其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认为是古今“七律第一”。

为什么说这首诗“似古非古,似律非律”呢?这不是我说的,内容较多这里不讲,详情看一下我以前的文章《老街味道·出律的黄鹤楼为什么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什么有人说李白的七律有8首?有人却说只有2首?》,文章后面我会附上链接。

其实李白一开始仿效《黄鹤楼》的诗是另外一首“似古非古,似律非律”的《鹦鹉洲》,不过自己却感觉不是太好,所以又才做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下面看看这首《鹦鹉洲》比较一下: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舟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空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和崔颢的《黄鹤楼》一比,仿佛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如果拿到今天一定会遭到大张伟式的口诛笔伐。李白前三句三个“鹦鹉”和崔颢三个“黄鹤”模仿痕迹过重,而且也是上半首是古体诗下半首是工整的律诗。另外整首诗的立意也和崔颢完全一样。

李白的《鹦鹉洲》与《黄鹤楼》比,从气象上也差了许多,但是后来的《登金陵凤凰台》明显雄浑而阔大 ,不输于崔颢的《黄鹤楼》。只是崔颢诗先入为主,质量极高,后来效仿者即使是大诗人李白,也需让人一头。

题外话说一下,从崔颢的《黄鹤楼》可知,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是黄鹤楼下长江中的一片沙洲。今天再去黄鹤楼已经搞不清哪里是鹦鹉洲了,因为已经和江岸完全连成一片。

说到先入为主,不得不说崔颢也不是始作俑者,他也是效仿的别人。只是崔颢的诗成为千古绝唱,前人的这首诗对普通人来说却湮没无闻。这个人其实也大名鼎鼎,他就是初唐大诗人沈佺期,他的《独不见》成为初唐唯一一首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的七言律诗 ,不过归入了乐府目录里。看一下崔颢《黄鹤楼》所模仿的这首《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即使不懂诗的人,看了前半首也知道和崔颢黄鹤楼极像。区别是沈佺期的前两句是古体诗写法(其中第二句还是律句,只是与第三句失粘) ,后面六句都是律诗的结构,而崔颢前四句都是古体。《唐诗广选》田子艺曰:人但知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若《鹦鹉洲》,又《凤凰台》馀意耳。四篇机抒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为奇也。

《唐诗镜》称颂沈佺期的这一首是唐人律诗第一,可见每个人的标准真是各有不同,而我们后人大多人云亦云,谁的嗓门亮影响大就听谁的:前四语法度恣纵,后四语兴致淋漓,此与《古意》二首,当是唐人律诗第一。《唐诗成法》对崔颢诗与沈佺期的诗做了比较:五“龙”字,二“池”字,四“天”字,崔之《黄鹤楼》所本,而神韵过之,然此味较厚。结句,一时应制诸公俱不能到。

这三首诗的典故很像晏几道和苏轼的故事,这两个人的有两首作品也都是借鉴了其他人的作品。

晏几道的词《临江仙》里有两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直接用翁宏的成句,结果翁宏依然默默无闻 。后人写文章赏析晏几道的这首词时,连翁宏的名字都不提,旁人还以为是晏几道自己的句子。苏东坡有一首写杨花的词,题目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因为题目里有好友的名字,所以章质夫得以留名千古。一般认为晏几道、苏轼词、崔颢的作品都远远超越了原作,但是原作却都影响不到。

附三人的生卒年:沈佺期(约656 — 约715),崔颢(704—754),李白:(701年-762年) 。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出律的黄鹤楼为什么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为什么有人说李白的七律有8首?有人却说只有2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