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穆公五张羊皮换一代贤相,终成春秋霸主的智慧启示

 洞见历史智谋 2020-02-04

材料  史记-秦本纪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

译文: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傒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缪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傒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


解析:在晋献公(晋文公重耳的父亲)灭亡虞国后,百里奚成为陪嫁秦国的奴隶,但他在半路逃跑,被楚国捕获,而秦穆公得知百里奚贤能后,用五张羊皮将其从楚国换回,在交谈后,秦穆公深知其治国之能,任命为秦国丞相,帮助秦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事情简单,但有两个疑点,下面将具体分析。

编辑搜图

一、为什么百里奚半路逃跑,是不堪受辱,还是机智自荐?

1.从经历和表面看,逃跑是不堪老而为奴的耻辱。百里奚自幼好学,身负奇才,因家贫三十岁才娶妻生子,迫于生计压力和一展抱负,他先后求仕于齐国、周朝和虞国,前两次因听知己蹇叔忠告而免于灾难,但最终因家贫而不得不求仕于虞国,却因不听蹇叔之言,在七十多岁成为俘虏和奴隶。

透过经历看,他郁郁不得志。但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以百里奚年过七十的心智及对社会的阅历,早已经是无羁无耻,不会因成为奴隶而真的感到耻辱。

2.从权谋角度看,逃跑是自荐和施展抱负的最佳算计。其实,百里奚逃跑和姜太公钓鱼是一样的道理。百里奚为求仕,施展抱负,三十多岁就开始漂泊而不肯回家,他从政的心志如此坚定,不会轻易放弃。他了解秦穆公具有雄才大略,虽然他想追随秦穆公,但苦于无门。

一旦以奴隶身份陪嫁到秦国,不仅不会引起秦穆公注意,更可能自荐无门,终了余生。而以逃跑的方式,能引起秦穆公的好奇心,如果对自己感兴趣自然会寻找,如果对自己不感兴趣,那逃跑后还可以继续求仕他国,实现自己抱负。

     综合来看,逃跑是自我发展的最佳策略。


二、为什么秦穆公最终有五张羊皮交换?

从史记材料看,秦穆公本意是想通过重金来赎回百里奚,但考虑到实际情况,采用瞒天过海之计。

编辑搜图

在楚国,楚王让百里奚放牛牧马,很明显是不知道他的才能,如果秦国大张旗鼓,出高价去赎回一个不起眼的奴隶,肯定会引起楚国的猜忌,一旦知道百里奚的贤能,要么留下为自己所用,要么杀死不让秦国壮大威胁自己。因此,秦穆公要想顺利赎回百里奚,必须以楚国认为的努力价值进行交换。


三、智慧启示

编辑搜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逃跑”有时是以退为进的最佳策略。百里奚逃跑本质不是因为耻辱,而是为了引起秦穆公的关注和任用。在实际中,自荐自夸的方式容易引起领导反感,而巧妙地以退为进却能引起领导重视,比如在职场中,如果个人有能力,但不得志,灵活运用离职或辞职的方式可能带来升职加薪机会。

2.你的价值取决于领导对你的认知。在楚王眼里,百里奚是个放牛牧马的奴隶;在秦穆公眼里,百里奚是治国之才。在现实中,特别是职场中,良臣择主而事,如果不是领导认知中的人才,要么通过改变自己改变领导认知,要么就换个伯乐。当然对于交易物品来看,物品的交易价值取决于卖方而不是卖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